刘娜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遵循国家高速公路“十二五”规划、满足主要大交通流、成线成网有序推进原则,继续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到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7200公里左右,确保达到6643公里以上。强化国省道改造,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干线公路平均技术等级,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将达到50000公里左右,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力争达到28000公里左右,确保达到23000公里以上。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公路建设施工、维修养护、监理等企业,相关职业是: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岗位主要业务是: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测量、试验、监理、管理工作。要到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开发是核心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需求,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理念: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2.1 以湖南为中心,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工作,确定典型职业岗位。近几年专业组到广深铁路、厦深铁路、铁科院深圳分院、深圳长龙等深圳企业集中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工程服务类行业的销售公司、监理公司、检测公司9个企业,举办了由领工员、施工技术骨干参加的座谈会6场,广泛征求用人企业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
2.2 根据确定的典型职业岗位,对岗位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得出典型工作任务,以研究对象、工作性质等因素为划分依据,确定行动领域,归纳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3 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互动平台,所有专业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个人空间,初步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数字图书、视频教学、学习材料等)实现资源共享。
2.4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和类型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阶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笔试、口试、论文答辩、以证代考、以真实的作品考核、现场操作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等合适的考核方式。
2.5 加强课程建设。以路桥施工维护过程为导向,重点建设《公路工程》、《桥梁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桥梁隧道施工》、《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五门核心课程,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规程)与企业技术标准于专业课程,重新编制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量化评价标准,创新学生考核机制,实现“教、学、做”合一。
通过调研、校企共讨,重新确定岗位,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开发“基于道桥施工维护等工程建设过程”的教学项目和实训项目,按“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能力递进模式,构建“人文素质、职业岗位技术、职业拓展”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框架图
根据培养目标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确定人文素质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计算机应用及实用英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高等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依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即职业岗位技术模块包括工程识图及 CAD、交通工程概论、道路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公路工程、桥梁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桥梁隧道施工、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工程施工图纸识读;职业拓展模块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工程监理、公路养护与管理、施工机电等8门限选课,另外,在实习期间进行生产实习、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核、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
依托高速铁路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基地,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与中铁隧道集团、湖南省地矿局等企业再建校外实训基地 18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数达到 43个。融生产性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按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生产性实训三个层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主体”递进开展基本实践技能模块、专项核心技能模块、职业环境技术应用模块三模块实境实训,初步形成“三模块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本专业实践教学学时超过总学时的54%。坚持校企共同管理与考核,要求学生实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初步建立以道桥施工维护过程为导向、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深入分析本专业中职、高职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获取道桥施工维护必需的工程识图、工程测量、力学基础、结构基础、施工工艺操作技能等能力为目标来指导课程体系的建立,归纳出中职培养测量放线工、材料试验工、初级线路桥隧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高职培养技术员、测量员、试验员、监理员、桥隧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将其有效融合,以适应岗位转换和技术升级等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