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利华
宋朝庆历年间,一位杨姓世家公子游学四方,一日来到罗州境内。天色已晚,杨公子穿行在黑黝黝的小松林里,希望前面遇到人家,哪怕是一座古刹,暂作栖身之所。
“救命啊……”突然,前方传来呼救声。杨公子壮着胆子走过去,发现一个女子被缚在松树上。借着月光,只见那女子一张妩媚动人的面孔上,挂着两道泪痕,那双勾魂摄魄般的眼睛,将一丝丝无助的眼神,渗入到杨公子的内心深处。
杨公子壮着胆子解开绳索,那女子扯了他的衣角,一双眼睛饱含秋水,仿佛盈盈一剪,就会玉珠滚落。杨公子只好带她上路。一路上,两人相伴,不知不觉到了一座古庙前。月光下,门前匾额上书写着“灵远观”三个镏金大字。
杨公子叩门,开门者是一位仙风道骨的道人,自称灵远道长。灵远道长问清杨公子的来意,将他请进一间干净的厢房。那女子默不作声,扯了杨公子衣角,紧跟在他的身后。灵远道长道法高深,对那女子视若不见,想必是把他们二人当做一对小夫妻了。杨公子正要开口,让灵远道长为女子安排一间厢房,灵远道长说:“公子,您先休息片刻,我让浑家备些饭菜。”疾步走出厢房。杨公子只好作罢。
当时许多居士带家修行,杨公子也不在意。
很快,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用一张红色木盘端来两菜一粥,将饭菜放在一张圆桌上:“公子慢用。”后退出。
杨公子看着一碗一筷,又看看圆桌旁边的一只木凳,迟疑片刻,对身后的女子说:“人虽好客,惜乎碗少筷少饭菜亦少,还是小姐先用吧。”
那女子也不谦让,拿起碗筷吃起来。
过了一会儿,敲门声响起,那女子恰恰吃完,躲到杨公子身后。那老妇人再度进来,开始收拾残汤剩饭,恭敬地说:“夫请公子到后堂一叙。”
杨公子急忙还礼:“生正有拜谢道长之意。”
随后,他对身后的女子说:“小姐今晚姑且在此歇息,小生告退。”
老妇人一愣:“在与谁说话?”
“她啊。”杨公子指着身后那女子说。老妇人脸色骤变,双手一松,碗筷摔落在地。
她急急拉了杨公子的手,仓皇离开厢房,紧紧关闭房门,拿出一把大锁,然后锁上。
杨公子不解,老妇人问:“公子是不是在路上救了一个年轻女子?”
“……”
“是不是就在你的房间里?”
杨公子有些纳闷,自己身后站着一个大活人,老妇人居然看不见?“啊,她还朝你笑呢……”“祸事来了,公子,你闯了天大的祸,命不过今晚。”老妇人顿足长叹。
杨公子想起房间里的一碗一筷一桌一凳,冷汗浸湿衣衫:“莫非,您老人家看不见她?”杨公子不敢继续往下想,抓住老妇人的衣袖:“老人家,您一定要救救我啊。”
“事到如今,只好看公子你的造化了。此类孽障,专在月明之夜,化为美貌女子,迷惑独身赶路之人,跟人至宿处,夜半取人性命。拙夫或许有将她驱走的法力。”
杨公子跟着老妇人匆匆走到后堂,正要进入,老妇人神情肃穆,打了一个手势,说:“不好,后堂妖气冲天,先看看情况如何。”
两人贴近后堂窗户,舔破窗纸,杨公子往里一瞧,只见后堂内亮如白昼,一个女子面目狰狞,正在擦拭一把锋利的宝剑,剑身滴着血,剑尖直指一个躺在血泊中的道人。那道人正是灵远道长,那女子正是路上救来的女子。
只听得那女子浅笑:“灵远老杂毛,就你这点道行,还要替天行道?念你今天招待姑奶奶一顿饭,姑奶奶留你一个全尸。不过,那姓杨的细皮嫩肉的书生,想来味道一定非常鲜美。”
杨公子胆战心惊,两眼一黑,晕倒过去。
醒来时,杨公子发现自己伏在一个人的背上,奔逃在冷冷的月光下。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老妇人背着自己,正在逃命。他说:“老人家,多谢您救了我的性命。”
杨公子随即感觉不妥,从那纤美的身上,传来一股熟悉的香气。这时,一个幽幽的声音传来:“你醒了。”
分明是那妖女的声音。
杨公子绝望了,终究没有逃离妖女的手心。他魂飞魄散,昏了过去。
“杨公子,你醒醒,你醒醒。”
杨公子再次醒来。天色大亮,自己躺在一堆柔软的干草上。一张妩媚的脸上,充满欢喜的神色。
“妖女。”杨公子惊呼一声,缩着身子。
“公子莫怕,奴家不是什么妖女,我也是人,你看,我有影子呢。”
在阳光下,那女子亭亭玉立,影子显得标致俊俏。
杨公子略微心定,问道:“你究竟是什么?”
“不瞒公子,灵远道长是我的父亲,老妇人是我的母亲,在后堂的那个人,就是我的孪生姐姐,我们一家人这么做,也是为了维持生计。我们只是谋财,将人吓走,从来不曾伤害人命,即使是那些想占我便宜的登徒子,也只是略作惩戒。”
“你为什么要把我送到这里?”
“因为……”那女子低首弄衣,脸生红霞,“女孩家终究要嫁人的。”
杨公子脸色顿变,昂首站立,指着那女子大骂:“一不知谢恩,二不知回报,三不知仁义,四不知行孝,五不知廉耻,要我娶你,宁死不从。”
那女子呆立半晌,随后掩面而奔。
三年后,杨公子出任罗州知县,旧地重游,发现灵远观已经是一片断壁颓垣。问询乡里,都说三年前,道观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灵远道人一家,无一幸免。杨知县怅然而返。
选自《北方周末报》355期
(段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