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张红丽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及对策
孙丽娟 张红丽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对策
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手术切口及手术脏器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系手术技术自身所决定,因此外科手术必然破坏人体宿主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屏障,易使细菌进入人体。鉴于临床上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甚多,如何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显得十分的重要。临床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年龄因素主要指老年人和婴幼儿术后易发生感染,其原因是前者因机体老化导致全身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后者则是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而易感染。
患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严重营养不良等患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属于高危人群。
肥胖感染几率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脂肪组织血供应少,并难以完全控制脂肪层死腔形成有关。
住院时间越长,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原因可能是患者皮肤上和体内存在的细菌与医院环境中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毒力较强的耐药菌相互交叉感染所致。
手术持续时间越长则发生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机率越高,已被临床调查所证实。因为长时间的暴露、牵拉可直接损伤组织,大量出血、疏于无菌操作规程等使感染机会增多。
术中忽视无菌技术操作、组织处理不当、切口冲洗不当、缝合部位过紧、局部存在死腔等,均可增加损伤部位感染的可能性。
由于术前备皮操作不当,皮肤上小切口有细菌定居增殖,造成手术部位的感染。
根据以上危险因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从以下对策着手:包括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手术中的预防;手术后的预防及监测管理等方面。
7.1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Ⅰ类手术切口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持续时间等。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术前0.5~2 h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h或失血量>1500 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药物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1]。
7.2手术中的预防 ①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卫生。②按要求佩戴帽子、口罩、盖住头和鼻部,将头发全部包住。③术前备皮宜选择在手术当日,护理人员操作轻柔,避免备皮划伤皮肤。④手术中术者应轻柔的对待组织、保证有效止血、尽可能减少失活组织、消灭死腔、注意给患者保温、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等。⑤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地面、仪器设备等在手术前进行严格消毒,当日最后一台手术后,应按常规用消毒剂对手术室物体表面、地面、仪器设备、空气等进行消毒,并作好记录。⑥严格限制手术过程中进入手术室的人数,避免频繁走动和交谈,应保持手术室门的关闭。⑦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品严格灭菌,符合国家规范的有关要求。⑧如需引流可采用闭合式引流。
7.3手术后的预防 ①切口处敷料更换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②更换敷料及接触患者手术部位应进行洗手或手消毒处理。③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保护手术切口的方法和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7.4监测和管理 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监测内容包括:手术日期、手术类别、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分类、全身或局部麻醉的应用、手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方法、侵入性操作情况及出院日期等,将监测的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住院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和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诊疗水平。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
130061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孙丽娟),分娩室(张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