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霞 邓锁琴 王子良 吴广明 刘晓艳
48例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分析与救治措施
刘伟霞 邓锁琴 王子良 吴广明 刘晓艳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猝死的临床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CD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7例,占77.08%。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结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9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老年性猝死,可以通过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干预SCD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病因;防治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因为心脏原因引起无法预料的急性症状后1 h内的自然死亡[1]。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急症之一,在老年人猝死的病因中占首位[2],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1一般资料 本组的48例病例选自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的病例。均于急性症状开始后1 h内发生心脏骤停,年龄62~92岁,平均73岁,男28例,女20例。诱因:情绪激动12例,用力排便8例,饮酒10例,劳累6例,睡眠中死亡4例,饱餐2例,无明显诱因6例。有前驱症状者12例,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晕厥或恶心呕吐。病因:冠心病37例,高心病7例,风心病4例。心脏骤停时心律失常的检测情况:本组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
1.2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 引起老年人SCD的病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3类:①缺血性心脏病。是SCD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以1 h以内的SCD[3]。大量资料显示,70%~90%的SCD是由于冠心病所致。②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乳头肌腱索断裂、二尖瓣脱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肥厚等。③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原发性心电紊乱、Q-T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及洋地黄制剂应用不当等[4]。
1.3猝死的临床过程 ①前驱期:部分患者在发病数天或数周有前驱症状,如心绞痛、心悸加重、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②发病期:多数不超过1 h,持续较长时间不能缓解的胸痛、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头晕黑蒙等。③心脏骤停期:突发意识完全丧失或伴有全身的短阵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90/60 mm Hg,随即测不到,在20~30 s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此时还未到生物学死亡,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可以复苏。④生物学死亡期。心脏骤停后,体循环终止。
①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宣传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教会家属应急救护措施。②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肥胖,积极治疗糖尿病,戒烟限酒,防止便秘,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过度激动,心态平和。③积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解除医源性致病因素等危险因素。④有AMI史者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预防SCD。⑤一旦发生SCD,应争分夺秒抢救,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器起搏,开放静脉通路,建立全身循环,保证心脏复苏,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保持气道通畅,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3]。
心脏骤停往往无任何危及生命的早期表现,是非暴力性的、自然发生、而未预想的突然死亡。大量资料显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90%以上,在本研究中,冠心病病因37例,占77.08%,与朱俊教授[5]报道70%~90%为冠心病所致的结论接近。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老年性猝死,可以通过预测及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教育老年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纠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控制高血压,严格控制血脂,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规律适当运动,并保持心态平和。所有医护人员都应掌握心脏猝死的急救程序,积极干预SCD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可大大降低心脏猝死的死亡率。
[1] 金波.心脏性猝死临床体会.亚太传统医药,2010,6(2):78-79.
[2] 郭筱燕,潘明康,凤红兵,等.93例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临床分析.中原医刊,2005,32(6):14-15.
[3] 宋问俨.老年心源性猝死.医师进修杂志,1995,2:15.
[4] 张晶.老年人心脏猝死的诊治,2009,21(22):2883-2888.
[5] 朱俊.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救治.实用老年医学,2007,21(6):370-372.
163316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