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玲
压疮常发生在患者骨隆突处, 患者皮肤或深部组织在受到压力、摩擦力等作用后, 导致局部损伤。尤其是术后或病情严重患者, 需长期卧床, 并被动体位或缺乏营养时,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因此, 从2012年12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建立压疮管理网络, 成立三级压疮监管体系, 对收治的每一位患者均启用Braden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重点监控和管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2年12月建立了压疮管理网络,建立三级压疮监管体系, 采用由上及下、三级监控(护理部—压疮专业组—科内压疮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定时组织压疮相关知识培训, 了解压疮防治的新理念、新知识, 并应用到临床实践。指导各科室压疮管理小组护士正确使用Braden评分标准, 还负责审核、复评工作。在处理压疮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向造口及慢性伤口专业组汇报, 制定出可行解决方案。
1.2 评分标准 采用Braden进行评分,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感官感觉和潮湿、移动、硬要及摩擦力情况, 体型身高、皮肤类型等八项内容, 根据评估累计分值, 总分为30分, 分数越低,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总分19~22分为轻度危险,1次/7d, 中度危险为:14~18分, 1次/3d;高度危险:10~13分,1次/3d;及高度危险为<9分, qd。在患者压疮危险原因进行评估时, 可采用Braden量表, 分析患者得分情况, 严格按照评分制度和预防措施,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当患者评分没有超过22分时, 医生和护士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处理;评分在18分及以下者诊断为“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需填写“不可避免压疮上报表”, 及时上报护理部。
1.3 建立完善的压疮管理网络制度 建立压疮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人员责任制度、各病区人员联络制度,压疮诊断、报告及预防制度。并要建立完善压疮伤口护理制度及失禁皮肤护理措施, 做好各项并发症护理指引制度。
1.4 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危险原因,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护士要加强健康教育, 使患者和家长能够掌握压疮预防方法和措施, 避免发生压疮,准确评分。医生和护士启动评分,对压疮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积极调整;根据患者病情, 调整体位。在患者皮肤条件允许下采用软枕,帮助患者翻身, 使患者仰卧和侧卧位可交替进行;患者需要进行无创通气时, 需长期戴上面罩和插入气管导管, 患者在长时间的边带固定时, 会对嘴角和面部皮肤造成压迫, 很容易发生压疮。另外, 在患者四肢肢端关节位下可使用自制水囊, 避免出现压疮;清洁皮肤。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做好床单和被服的清洁工作, 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将患者皮肤和床单上的污染物及时清除, 维持阴部干燥, 预防不良物品的刺激;加强患者全身营养, 提高机体抵抗力;值班人员要对患者皮肤进行严格观察, 并详细记录;患者术前要及时安慰和鼓励患者, 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采用Braden评估表评估患者压疮风险, 制定完善压疮预防措施。护士要告知压疮风险患者压疮的危险性, 常发部位, 做好预防措施;有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如:平卧位在骶尾部、脚跟处粘贴减压贴等,侧卧位在受压髋部、耳廓、两膝之间粘贴减压贴等。
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上报压疮患者184 例,其中院外带入压疮147例, 院内发生压疮37 例, 33例痊愈,其中4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 未坚持治疗而出院。剩余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压疮。
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提前采取压疮预防措施, 在护理患者时,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患者压疮加重, 减轻患者痛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压疮报告制度、会诊制度及预防流程进行有效完善, 使压疮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程序化和专业化, 并可有效改进护理质量。
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在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时, 护士是主要人员, 承担着压疮预防措施的责任[1]。护士要及时向意识清醒患者讲解健康教育重要性, 讲解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明确预防和治疗压疮的重要性, 并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护士压疮风险预测能力和压疮管理质量。护士可以通过Braden评估患者发生, 可准确识别发生压疮的常见人群,保证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对压疮进行预防和护理, 增强护士对压疮风险的预测能力, 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另外, 建立完善的压疮上报流程, 尽可能降低压疮漏报率和压疮发生率。
[1]安立芝.16 例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国医学创新, 2012,9(4):128-129.
[2]张静梅,董小燕.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方法和体会.护理管理杂志, 2007,7(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