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佩钢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诊治的9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 其中64例为男性, 28例为女性;年龄在51~70岁之间, 病程在1~8个月;本文所选的患者肿瘤位置距离齿状线距离均在4~7 cm内, 肿瘤大小在1.8~4.2 cm, 而且都可以通过直肠指诊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病理类型:46例为管状腺癌, 24例为乳头状癌, 22例为绒毛膜腺瘤癌变;分化程度:28例为高分化癌, 54例为中分化癌, 10例为低分化癌。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①观察组:本组患者进行保肛手术治疗, 患者取截石位, 术前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消毒, 将腹壁切开,根据TME手术原则将乙状结肠及直肠游离, 清除直肠系膜下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同时保留肛门括约肌, 将乙状结肠距离肿瘤约15 cm处将其切断, 对断端进行消毒, 充分扩张肛门, 翻出之前切断的肿瘤组织、直肠以及乙状结肠, 在远端约2~3 cm处用吻合器关闭直肠, 之后将肿瘤组织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术后用5-氟尿嘧啶(5-FU)溶液及蒸馏水冲洗切口,同时将吻合端连接, 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②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Miles手术治疗, 严格执行传统的手术步骤以及操作原则。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肠系膜下动脉、乙状结肠远端、相关区域淋巴结、直肠全部以及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肛提肌、肛门括约肌、肛管、肛周5 cm范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同时在左下腹进行乙状结肠单腔永久造瘘。
1.3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 运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实施, 术后肿瘤复发率、并发症、生存率以及转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每天排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Karnofsky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位直肠癌主要是指病变位于直肠中下1/3段, 在齿状线下5 cm以外的直肠癌, 现今直肠癌为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本文研究指出4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保肛手术治疗, 同时运用Miles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得出,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随访, 肿瘤的复发率、患者生存率以及转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术后对两组患者密切随访, 因保肛手术将患者的肛管及直肠环完整的保留下来, 患者具有正常排便反射功能, 术后能够很快的恢复, 提升生活质量[2]。术中如果能够将直肠充分的游离, 平均可延长约2 cm, 同时根据TME术式实施操作, 确保切除组织边缘距离肿瘤至少2 cm, 这时的保肛手术是可行的。临床实践证明, 过分的关注保肛手术而放弃实施根治治疗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但全部放弃保留肛门手术的方法也是错误的。是否实施保肛手术, 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考虑, 如患者的总体情况、年龄、肿瘤大小、骨盆情况、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低位直肠癌患者满足下述几点既可以考虑保肛手术治疗:①早期患者病变只是位于肠壁或者肿瘤直径不超过3 cm的直肠癌;②病灶距离肛门很近, 但是患者拒绝实施Miles手术, 或者肿瘤距离肛缘4 cm以上;③病变临近部位无组织器官浸润;④虽然出现远处转移, 但是局部病灶仍可以实施切除手术。
综上所述, 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保肛手术不但能够根治疾病, 同时还能将肛门功能很好保留, 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田小林, 宋永襻, 聂祝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 17(3):190-193.
[2]崔龙.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15(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