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民
九江市中医院 ICU,江西九江 332000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危重症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且死亡率非常高,而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是指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以呕血、腹痛、便血、黑血和休克为主要特征,常见的原因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急性胃黏膜损害和胃癌等[1]。为探讨治疗ICU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及临床疗效,现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ICU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和诊治疗效,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在该院收治的ICU危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6例,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腹痛、黑便、便血,且伴有呕吐咖啡样物。其原发病: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27例,呼吸衰竭患者21例,多发伤患者6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患者之前均无消化道出血病史。
在控制原发病情的基础上,抵抗感染要使用有效抗生素,同时进行营养支持的治疗,以达到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再用5%的碳酸氢钠10~30 mL再加3倍的生理盐水稀释后洗胃数次,直到把胃液清洗干净为止,然后向胃内注入雷尼替丁,保留3~4 h。有严重腹胀和肠鸣音消失者,进行钾和纠酸的补充,同时静脉滴注入酚妥拉明0.5~1.0 mg/(kg·次)。持续3~5 d[2]。
12 h内病情有所缓解,胃肠基本不再出现,患者体征较之前有很大改善,为显效;24 h内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胃肠停止出血,患者体征较之前有所改善,为有效;24 h内各种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96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69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71.9%,总有效率94.8%,无效5例患者均因抢救无效死亡。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ICU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因为危重症患者的基础疾病较多,且年龄偏大,大多器官功能不全,因而容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危重症患者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①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肠道手术的患者由于长期禁食,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并且加之器官切开和深静脉的导管滞留,真菌很容易侵入器官,引起深部真菌感染进而导致消化道黏膜出血、水肿。②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患者由于受手术和严重感染的侵入,导致胃粘膜血管收缩进而缺血,黏膜屏障受损至H+残留,从而导致应激性溃疡,临床上就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这类抗生素的使用会干扰维生素的代谢引起低凝血酶原症,同时易导致二重感染,也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④危重症患者易合并严重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从而导致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进而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导致DIC的发生,严重者临床也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3]。因而对于危重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于肠道术后的患者,根据病情及早进食,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并发真菌感染;第二,对于术后的危重症患者及早的使用制酸剂,保护胃黏膜屏障;第三,对需要长期禁食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同时加用维生素K,对上消化道的出现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第四,对于合并复杂感染的患者,应注意血小板和凝血3项的检测,以便可以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为治愈赢得最佳时机。
经临床经验表明,凡危重症患者胃内出现了鲜红色的胃液或出现大量咖啡色的呕吐物、便血,基本可以初步判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这些危重症患者胃部容易出现黏膜屏障破损,而引起急性胃出血。危重症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常发生并且严重或恶化,严重缺氧、窒息的情况常发生,还会伴有急性脑水肿、呼吸衰竭、循环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在该组治疗无效死亡的5例中,均为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4-5]。
因此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抢救ICU危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使患者胃液的pH值提高,从而使pH值达到安全水平,防止消化道大出血使病情加重,抢救的难度增加。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医疗科技,新的针对危重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如生长抑制类药物的介入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并对进一步控制该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1]祝斌.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28-29.
[2]杨忠东.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5):100-101.
[3]马英霞,林青.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4):457-458.
[4]Chen T,Masson CL,Sorensen JL,et al.Residential treatment modifications:adjunctiveservicestoaccommodateclientson methadone[J].The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2009,35(2):91-94.
[5]McNair P,Borovnicar D,Jackson,T,et al.Prospective payment to encouragesystem wide quality improvement[J].Medical Care,2009,47(3):27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