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螨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02-02 00:31
中外医疗 2013年22期
关键词:滴剂脱敏免疫治疗

刘 莉

吉林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吉林四平 136000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尘螨是目前引起变应性疾病最为常见的室内变应原[1]。我国由尘螨引起的儿童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危害到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免疫治疗等三种手段,免疫治疗是一种对因治疗手段,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在免疫治疗中要积极使用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2]。儿童正处于发育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因此是接受变应原免疫治疗的最佳时期,效果理想,目前主要开展皮下注射的治疗手段,该院主要开展舌下免疫治疗,为探讨舌下免疫治疗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的患儿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儿科进行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治疗的轻、中度患儿中,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法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3]及《变应性鼻炎诊断治疗指南》[4]的诊断标准。患儿随访时间为3个月。患儿中男46例,女 40例,年龄 3~10岁,平均 5.8岁,病程1~9年,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IT)+药物治疗,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入组治疗观察。

1.2 患儿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患儿入组标准[1]: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螨变应原阳性(++~++++);血清粉尘螨的特异性IgE浓度高于0.7 KU;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速不低于预计值的70%。

患儿排除标准[5]:严重的急慢性病;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炎症性疾病患儿;肺结核活动期患儿;多发结节性硬化患儿;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抑制剂患儿;伴有心、脑、肾功能不全患儿;伴有精神疾病患儿。

1.3 治疗方法

患儿接受“粉尘螨滴剂”(畅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60012,规格:2 mL)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分为剂量递增期和剂量维持期2个阶段,剂量递增期共需要3周,1次/d,第1周使用浓度为1 mg/L的畅迪1号,第2周使用浓度为10 mg/L的畅迪2号,第3周使用浓度为100 mg/L的畅迪3号,畅迪1、2、3号在使用7 d内的药物剂量依次为 1、2、3、4、6、8、10 滴, 在第 4 周进入剂量维持期,1 次/d,3滴/次,使用浓度为333 mg/L的畅迪4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对症药物,口服氯雷他定片 5 mg/次,1次/d,或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喷鼻,1次/d,症状缓解后停药,总治疗期为6个月。

1.4 疗效评价[6]

哮喘症状评分:①呼吸急促:0分无呼吸急促;1分行走时出现呼吸急促;2分稍活动便出现呼吸急促;3分休息时呼吸急促;②体位:0分平卧;1分头稍微抬高;2分坐位;3分前俯位;③咳嗽,0分无咳嗽;1分轻度咳嗽;2分中度咳嗽;3分严重咳嗽;④夜间症状,0分无夜间憋醒现象;1分夜间憋醒1次;2分夜间憋醒2次;3分夜间睡眠经常憋醒。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评价:①打喷嚏:0分少于5次/d;1分5~10次/d;2分多于 10次/d;②鼻漏:0分少于 5次/d;1分 5~10次/d;2分多于10次/d;③闭塞:单侧偶尔出现记为0分;单侧经常出现记为1分;双侧经常出现记为2分。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86例入组患儿有75例完成试验观察,其中过敏性鼻炎患儿33例,支气管哮喘25例,余下17例为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中途退出试验观察的11例患儿均为主动退出,一部分对脱敏治疗的认识不足以及自认为症状减轻便停止治疗,尚有一部分患儿是由于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

2.2 脱敏治疗效果

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比较,哮喘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呼吸(t=4.414,P=0.001),体位(t=3.925,P=0.002),咳嗽(t=5.835,P=0.000),夜间症状(t=4.44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儿的哮喘症状明显改善,呼吸(t=10.389,P=0.000),体位(t=11.625,P=0.000),咳嗽(t=10.139,P=0.000),夜间症状(t=9.31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比较,鼻炎症状评分降低明显,打喷嚏(t=3.267,P=0.007),鼻漏(t=3.182,P=0.006),鼻塞(t=3.173,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儿的鼻炎症状也明显改善,打喷嚏(t=5.142,P=0.000),鼻漏(t=4.674,P=0.000),鼻塞(t=7.08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1911年,Noon和Freeman首次提出采用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治疗花粉热,并且获得成功,经过1个世纪的临床研究,SIT目前已经被确认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特异性脱敏治疗是针对过敏性疾病采用的对因治疗,让患儿从低剂量开始通过使用粉尘螨特异性变应原制剂,逐渐增加剂量,最终维持持续治疗,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耐受,当再次接触该变应原时,机体不再产生过敏症状。安全脱敏是近年来针对粉尘螨过敏性疾病的新疗法,有研究资料报道5岁以下儿童采用SIT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7]。

SIT目前包括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和舌下含服脱离敏治疗两种方法[8],皮下脱敏疗法具有脱敏时间长(多在 1年以上)、起效慢、患儿顺应性差等特点,在儿童患儿中表现尤其突出,舌下含服脱敏治疗不需要皮下注射,具有无痛苦特点,尤其适合于儿童患儿。舌下含服相对于皮下注射具有更大的安全性与自由度,舌下脱敏含服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过敏症状,降低患儿对药物的需求,缩短患儿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9]。

在儿童早期便开始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能改变儿童变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疗程结束后能维持数年疗效;能够预防出现新的致敏。通过该组研究可以看出,喘症状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患儿进行 3个月的治疗后,哮喘呼吸(t=10.389,P=0.000)、体位(t=11.625,P=0.000)、咳嗽(t=10.139,P=0.000)及夜间症状(t=9.315,P=0.000)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过敏性鼻炎症状在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患儿打喷嚏(t=5.142,P=0.000)、鼻漏(t=4.674,P=0.000)和鼻塞症状(t=7.084,P=0.000)评分均明显缓解,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从实践上证实了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变应性疾病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发现粉尘螨滴剂能使对粉尘螨过敏的患儿产生特异性阻断抗体和免疫耐受,减少了患儿对粉尘螨的过敏反应,最终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是一种病因治疗,临床治疗中发现在过敏症状最轻微时开始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临床治疗周期,通过前3周递增使用粉尘螨滴剂后,在第4周进入剂量维持期,患儿的症状便已逐渐减轻。通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患儿的不良反应少,症状缓解迅速,该院只观察了3个月的患儿用药评分,观察时间较短,因此,要获得长期的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观察分析。

[1]程静,桂晓钟.粉尘螨滴剂对3~14岁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8):962-963.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5]周胜亮,许萍,李平,等.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呼吸道变应性疾病Th1/Th2平衡的调控[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8):19-21.

[6]陈宫玉,吴峰,周五铁.粉尘螨滴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6):60-61.

[7]Gidaro GB,Marcucci F,Sensi L,et al.The safety of sublingual swallow im-munotherapy:an 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J].Clin Exp Allergy,2009,35(5):565-571.

[8]黄良锦,邓向红,曹建伟,等.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尘螨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哮喘杂志,2011,5(6):412-414.

[9]蓝素根,毛爱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粉尘螨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60,62.

猜你喜欢
滴剂脱敏免疫治疗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过敏体质与脱敏治疗
让青春脱敏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影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Nd:YAG激光作用下牙本质脱敏机制的研究
Toll样受体:免疫治疗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