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升入大学的冲刺阶段,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记叙文是一种重要的写作体裁,文章对记叙文审题、立意进行分析,希望对改进高中作文记叙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文教学;记叙文;审题:立意
一、审题
1、审题的注意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审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限制要求
作为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必须要先通读要求,弄清楚文章的角度、体裁、字数、表达方式、人称等最基本的要求。在下笔时注意严格贯彻要求,不能马虎随意。尤其是题目中提醒考生“不要怎么样”的语句,一定要特别注意。
第二、审题要快速、准确
一般考试仅仅有6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写作文,而审题仅仅是写作前奏的一小部分,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快速、准确。
2、审题的具体方法:
第一、紧扣中心词语法
一般的作文题目,总会给我们一两个中心词语,只要我们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分析,就基本上可以明确文章的主旨。
比如说《难忘的班会课》,关键词就是难忘,不可以写其他的班会课,必须突出难忘,为何难忘,从而展开下续行文。
第二、深入挖掘法
这种作文与第一种大不相同,一般从字面要求我们无法一眼看出文章的主题,需要进一步去挖掘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说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鲁迅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第三、添补信息法
比如说2011年河南卷题目“长大”,主旨并没有规定谁长大,这就给我们自己选材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只要注意选材折射主题的深度即可。
第四、揭示本体法
比如说2005年江苏卷题目“凤头、猪肚、豹尾”,我们在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必须深刻地去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寓意,好比是做一件事情,开头要漂亮一凤头,中间过程要丰富一猪肚,结尾要有力一豹尾,可以写伟人的一生等等,使自己的文章独具一格。
二、立意
审题准确了,作文就能得到基本分,而立意就是作文拔高的关键,好的立意,可以使文章画龙点睛,赋予文章以灵魂,正所谓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只有把握好立意,文章才能脱颖而出。
第一、立意要正确
记叙文的立意不能与法律、道德等社会倡导的东西相悖,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提倡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例如:以《雨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立意一:细雨蒙蒙,我和男朋友在雨中谈情说爱。
立意二:我与小学同学在大雨中洒泪告别,他为了挣哥哥的结婚钱被迫退学去城里打工。
对比上述两个立意,很显然,第一个立意不正确,第二个立意揭示出了学生失学的社会根源,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二、主旨要新颖
主旨新颖主要体现在选题素材上,记叙文一般是通过场面故事描写,揭示一个主题,所以在选择故事上,必须要有一定的特点,要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能把一点琐屑没有意思的故事拉上考卷。在主旨新颖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同学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切忌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苏轼曾经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文章主题,选择一个别人不容易想到的角度来进行写作,使自己的文章主题变得独到、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以《春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立意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孜孜不倦的奉献犹如春蚕。
立意二:春蚕蜕皮变成美丽的蝴蝶,联想到社会改革、进步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不难看出,立意一主旨虽然正确,但是比较陈旧,难免落入俗套,而立意二即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第三、立意要深刻
主旨深刻一方面表现在文章的中心思想上,通过文章描写的故事,必须能折射出一个相当深刻的主旨。比如课文《呱……呱……》,通过描写婴儿充满生命力的啼哭声来唤醒“我”善的本质,爱的良心,生的渴望。另一方面,主旨深刻还意味着行文中必须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要做到不遮不掩,不能让阅卷老师去仔细寻味我们的文章,更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比如《我与地坛》,作者看似在描写自己的生活,描写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但始终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作者从地坛的人事景物获得的启示。
例如: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01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笔者稍作变动)
立意一:我有一种期待,期待爸爸妈妈能团圆,还我一个圆满的家。
立意二:留守儿童总有一种期待,期待在能得到爸爸妈妈关爱的同时,还能得到好的教育。
立意三:钓鱼岛总有一种期待,期待能拥抱祖国妈妈。
比较上文三个立意,不难发现,深刻程度是呈现递增的趋势。第一个主旨平淡,没有多少深意,第二个上升到社会问题,而第三个则上升到祖国领土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同学在行文的时候,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突出主旨,提升品位,让人耳目一新。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构思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力求表达恰当,精炼有力,从而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宋美红(1983-),女,江苏人,吴江市盛泽中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