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辉
【摘要】语文课要“灵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从六个方面着手:一设计精彩导语i二课堂语言幽默、诙谐;三设悬念,勾兴趣;四讲解广征博引;五形式多样,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列传》;导语法;悬念法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何谓“活”就是能充分体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好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语文课要“活”得有滋有味,核心在于引爆“兴趣”,明代大教育家王守仁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出趣”昵?笔者小结自己常用的六种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导语法)
每一堂课的开头5分钟,导语处理得好,可先声夺人,勾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思索的千层浪花,大体有以下方式:
1、以课文相关的成语典故开头。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先请学生上台讲“完璧归赵”、“刎颈之交”两个成语的来历、意思。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讲“东道主”的典故等等,生动的故事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讲述,学生们很快就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2、笑话、趣事、格言也是很好的开场白,如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先讲梁任公、梁实秋这两个大作家的创作趣闻,很容易便“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及其鲜明深刻的印象。
3、5分钟演讲、小讨论的形式特别适合《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富有哲理性的课文,设计课堂导语,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课堂导语的设计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亦庄亦谐乐趣多(幽默法)
赫布·特鲁认为诙谐幽默的趣味语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也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一次有位同学上课睡觉,我请他站起来,讲了孔子批评他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的故事后,又说了一个笑话:古代一先生让一个上课睡觉的学童解释“宰予昼寝”,学童解释为“宰杀了我,我也要睡觉”。我问那个学生:“你是不是也和学童一样呀?”同学们大笑不止,发笑的同时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领悟到老师的真正用意,既调节了学生的听课情绪,又增长了知识。
三、将军善射盖有神,盘马弯弓故不发(悬念法)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牵挂,是急于知晓事情结局的一种紧迫心情。一个善讲的老师,讲课时必须设置各种疑问、悬念,让学生体味、揣摩,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深入思索,也能激发其急切求知的欲望。
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结局就是很好的“卖关点”,抓住它,联系大诗人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对比鉴赏,吊足学生胃口,牢牢吸引住其注意力。
四、寻章摘句老雕虫(引用法)
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可使课堂教学神采顿生,情趣盎然,且事半功倍,如学习《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特色时,我举古人名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月落乌啼霜满天”等。讲《蜀道难》时,引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引杜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诗句,辅以高力士脱靴的传说,激发了学生读书求索的热情。
五、万紫千红春满园(立体法)
语文课不应该只是平面的单调的语言教学,要运用绘画、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层次的立体组合,真正寓学于乐,多媒体是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等课文时,先观看电视剧、电影,学生在生动画面、轻松音乐的刺激下,很容易“入境”。《雷雨》《窦娥冤》等剧作让学生粉墨登场,既利于挖掘其潜能,又不使教学平淡乏味。《拿来主义》等议论文,分正方、反方,让学生展开辩论赛,收效甚佳。为讲清《兰亭集序》中观察点的变化,我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有山有水的风景画,十分形象直观。
教学要让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得到刺激,活跃起来,目的只有一个: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六、鲁班门前弄大斧(找错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但白璧微瑕也难免,如能引导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会解放其思维,鼓舞其自信。
我拿《纪念刘和珍君》等名篇开刀,让学生放开手脚“吹毛求疵”,结果学生一口气找出好几处不当,同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了。
上述六种“活”法,只是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隅之见。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师首先要抱定着眼素质而非应试的教育思想,兼以深厚广博的知识积淀,严格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法,如明代王守仁所说“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泻之,要在去病而已”,教无定规,只要行之有效都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