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广 孙旭
[摘要]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及时了解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现状;对策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当前形势下,积极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综合来看,高校党委对于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普遍高度重视,采取了诸多措施和办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体概括为以下“三个重在”:
1、重在早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有效开展先进性教育,从新生入学即开展发展党员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很多高校实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四早”措施:
早教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党员谈成长体会,参观座谈等形式,对全体新生进行入党常识教育,启发他们中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尽早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早选苗。通过查阅新生档案,根据高中阶段、新生军训中的表现,经团组织推荐,尽早将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分子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一支较大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早培养。通过参加党组织教育活动、党校学习培训、定期思想汇报、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并定期填写《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促使他们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努力创造条件,接受考验;早发展。对入党积极分子中经过一年以上系统培养、教育和考察的优秀者,尽早列入年度发展计划,争取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就可以发展一批新党员,以便使他们在学校期间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党组织的建立和工作。
及时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符合现实需要。
首先,符合高校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需要。在河南省高校发展工作调研组开展的关于入党情况调查的问卷中,95%的同学觉得党组织有吸引力,87.6%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入党有荣誉感,87.1%认为入党可以更好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素质,98.9%的学生愿意入党。
再次,符合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需要。对高校学生尽早开展党员发展宣传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高校学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重在严
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均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程序规范,严把入口关、严把程序关、严把质量关、严把责任关。力求做到“五不发展”:即达不到党员标准的不发展,未经过系统培养教育的不发展,不了解和不懂得党的基本知识的不发展,没有经过严格考核的不发展,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严格的标准,规范的程序,确保了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重在全
党组织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工作队伍健全,入党材料齐全。
健全的党组织机构,是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基础。河南省高校发展工作调研组在实地走访时看到,学校有党委,基层有党总支或基层分党委,教研室、年级(或专业)有党支部,班级有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党组织机构健全。
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工作队伍,为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校均能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良好的发展党员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团员推优制、完善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和公示制、严格坚持集体预审和审批制度。
齐全的入党材料,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各院系走访查阅入党材料时发现,申请书、培养档案、思想汇报、政审材料、入党志愿书等档案材料齐全,填写规范。
二、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入党动机出现多元化趋势
当前形势下,受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就业压力、网络思潮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多元化趋势。入党动机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内心活动,具有内在性、隐蔽性,必须借助于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来考察,否则通过表面观察或口头交谈很难洞察其入党动机。
出现入党动机多元化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因素。当前,党内部分腐败现象导致了党员群体形象局部受损,这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观体现着不同程度的政治偏好,在就业压力吃紧的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入党意识。
第二,高校专职基层党务工作者相对较少。由于个人精力及繁重的事物性工作,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入党程序上大多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但对入党后的再教育意识普遍弱化;存在着任务式、指标式的量化培养倾向。
第三,为了激发和强化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党建工作者有时在有意无意地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地异化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激励手段,从而慢慢形成对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
第四,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内心拓积着强烈的矛盾空间;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滞后和内容脱节,造成学生蕴涵于入党动机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党员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
2、各年级党员分布不均衡
高校学生党员人数虽然总数不少,但各年级党员所占比例严重失衡,大多数学生党员集中在高年级。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集中在对大四学生的突击发展上,而一年级几乎不发展,二、三年级个别发展,这就导致低年级学生党员数量少,发展速度慢,高年级成批发展,导致高、低年级学生党员比例失调,随着大四学生的毕业,出现了“入党就毕业”的状况,使得在校党员人数大幅下滑,不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学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的问题及困惑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在转入、转出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在转入高校的高中党员、专升本党员中,发现有一些党员发展材料缺失、不规范的现象,给高校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灵活就业或未就业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出,受到现实情况的制约。一部分灵活就业、未就业的毕业生党员,毕业后或进入到私企工作,或在个体商店打工,或自主创业,而这些私企、个体商店却大多没有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一些人才交流中心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却不接受预备党员的组织关系。甚至有些可以接收组织关系的组织部门以种种理由推诿,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造成了现实困难。另外,工作单位与组织关系所在地的不统一,使预备党员如何顺利转正、党员如何正常过组织生活,也是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问题的现实困惑之一。
4、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受到挑战
党员组织生活,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在每年的寒暑假及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如何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另外,有些党支部的主要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组织生活的间隔时间较长。
5、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
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但对入党后的跟踪教育相对缺乏,致使部分党员与一般群众区别不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各高校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6、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尚需加强
首先,专职党务工作者偏少。在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大多是由辅导员兼任,而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展学生党员方面。由于发展数量多,工作量较大,专职党务工作者又相对偏少,因此很难把握发展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基层党务工作者流动性较大。由于工作压力大,相应的激励机制作用不明显,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流动性较大,从而影响了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
三、当前形势下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积极应对当前高校入党动机多元化的趋势
首先,必须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两会一课”制度,让广大学生看到各级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际行动;第二,创新教育形式,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第三,加强团组织的教育功能,优化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的新格局,做好入党团员的推优工作。
2、重视改善各年级党员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坚持早宣传、早教育、早培养、早发展,使全体党员更加公平合理的分布在各个年级。另外,加强对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发展力度,亦可有效改善高校党员年级结构不平衡的现象。
3、加大对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力度
举办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示范性培训班,就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应遵循的程序,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标准,必备的材料,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示范培训,带动、引导高校定期开展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训工作。
4、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尝试网络组织生活模式
信息化、网络化不仅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而且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优势,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网络世界,逐步建立党建网、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过网上支部生活、开展网上谈心活动等,积极探索网上思想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使网络成为党建工作新的平台。
5、对广大党员持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对此,可采取听报告、个人自学、专题讲座、理论宣讲、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典型教育、形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先进性大讨论、舆论宣传、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组织好党员的学习培训,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针对专职基层党务工作者偏少、流动性较大的问题,应提高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数量,以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增加基层党务工作的吸引力,保证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
7、积极探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质量测评和跟踪机制
探索建立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质量测评和跟踪机制,通过开展质量测评和跟踪调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研究和解决时间问题,有针对性地促进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借助大研究平台,综合各方面力量认真进行研究,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转化,只有这样把发展党员工作乃至吧整个高校党建工作当学问来抓,才能促进高校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李瑞广(1982-),男,河南濮阳人,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孙旭(1978-),男,黑龙江鹤岗市人,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