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鹏英
【摘要】“随文小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唤醒沉睡的文本,精心寻找切入点,让孩子们从文本中找到真性,找到感动,把对文本的所想、所感、所悟,流淌于纸上,自由愉悦地进入习作状态。
【关键词】补写空白点;找准动情点;搭建支架点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小练笔为阅读和写作的开辟了一条“短、平、快”的写作通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融读写为一体。学生随机地学写仿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负担小,效率高,因而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致、深入地找准“引燃点”,让文本言语得到增值,表达方法得到迁移,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教师要提供练笔的场地,拓展学生练笔的空间,让文本情、学生情和谐共振。
一、补写空白点让“小”之完整
有不少文章作者常常会运用“空白”的艺术,言尽而意未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去遐想。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略写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补充出来,丰富文本的内容。如《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小贝蒂怎样救护燕子的内容课文只是寥寥一句话:“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于是,我结合文本特点及课文插图,找到一个适合的小练笔的点:写一写小贝蒂到哪里寻找燕子?遇到哪些困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小贝蒂的动作、神态及她的心理活动。孩子们个个奋笔疾书,写下了为之感动的画面:小贝蒂用爬上树,用娇嫩的小手拨开雪,树杈上有一只呼吸微弱的燕子。她小心翼翼地把小燕子托在手心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一个善良、仁爱的小贝蒂被孩子们刻画得惟妙惟肖,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片断从孩子们的笔尖流淌出来。
二、找准动情点让“笔”之舞动
教师要充分地去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准确地把握随文练笔的落点,让学生聆听着文字的呼吸,心灵与文字直接对话,教师要及时捕捉这种情感的积淀,把握恰当的时机使他们语言的内化。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练笔中,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涌出纸外,实现读写的有机交融。在执教三年级《掌声》一课时,当学生们沉浸在英子自卑、担心的情绪中、我让学生在书旁写下了“英子”犹豫时的内心的独白。一会儿,英子的内心世界的无助、迷茫便跃然纸上了:“我该怎么办呀?我真的矛盾呀!我走路的样子,大家会嘲笑我的。可是,老师叫到我,我还是要去。自己给自己加油吧,去吧,哪怕是嘲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个性化思考,笔随心动”。而在读到“英子讲完故事后,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再让学生写下:“我送给你掌声,是想告诉你_______。”学生文思泉涌,纷纷提笔写下了句句感人的话语,段段温暖的情谊:我送给你掌声,是想告诉你,今天,你终于在大家的面前走上了讲台,我真为你高兴,你战胜了恐惧和自卑;我送给你掌声,是想告诉你,小英子,你的故事讲得真切而感人,我赞美你。我送给你掌声,是想告诉你,我是你的朋友,看到你“眼圈红了”,我很担心你,我用掌声为你加油。我把孩子们的小练笔串联成诗,这一首首小诗,一阵阵掌声中传递着孩子们对英子的鼓励、支持、祝愿、理解、加油。这样的小练笔,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使学生的阅读有了个性与灵性,从而建构起学生发自肺腑的精彩语言。课堂呈现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学生乐于在这方狭小的空间里,放飞心灵,吐露言语。
又如《中彩那天》中的父亲为库伯捎的一张彩票中了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在得与失面前,父亲内心极度矛盾,他面临着一场道德的抉择。我抓住人物心里的矛盾设计一个训练点:“同学们,此时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纠结啊!在他的心里仿佛有两种声音在不停地在争论着:是送?还是留?选择财富,还是选择我学生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随后,让学生以《抉择》为题写了一篇小练笔。学生的写话中,一个个真实的、进退两难的父亲呼之欲出。坚守诚信的道德准则在思维碰撞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这样才能使课堂小练笔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搭建支架点让“练”之快乐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如《荷叶圆圆》一课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就启发学生想像:“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都带来了快乐,荷叶还会给哪些小动物和小朋友带来快乐?出示句式仿写:(
)说:“荷叶是我的(
)。”孩子们兴趣十足,纷纷写道: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穿着花衣裳,跳着优美的舞蹈。荷花说:“荷叶是我的遮阳伞。”荷花姐姐露出了美丽的笑容。我说:“荷叶是我的颜料盘!”我要用彩笔把它变成多姿彩的夏天!学生在发现语言规律的同时很“唯美”地吸纳了文本内涵,与文本产生了情意相投,为我所用,找回了语言“易于运用”的迁移点。
再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文章的第二小节采用节采用了相同的句式和排比的手法写的,可以让孩子们写一写:①这棵樟树真高啊,_______;这棵樟树真粗啊_______;这棵樟树真绿啊,_______。②公园里的花真多啊,_______;公园里的花真美啊,_______;公园里的花真香啊_______。如此读写结合,以课文经典段落为练笔的突破点,为学生提供了样文,使学生写起来有所依傍,有章可循。教师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教师要活用新教材,以文本为依托,遵循课文的情感脉络,寻觅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进行随文练笔,点亮学生思维灵感的明灯,学生定能写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美文。学生会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