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摘要】《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单元的重要课文之一,历来对于本篇课文的教学都是从小说的文体入手,进而分析小说各要素。但如果从课文标题切入,分析“林黛玉”和“贾府”,深入挖掘林黛玉性格特点及其命运与本文贾府环境的关系,就更容易走进文本,探究其深层的悲剧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说;性格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一篇高中课文,在语文版和人教版教材中,都是经典的古典小说选篇,历来的教学多从小说人物、情节及环境三要素着手,完成教学活动。其实,本文可以用最机械的切分法来解题并展开教学与分析。
一、以最简单方法对标题进行切分
标题作为文眼,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高度概括全文或文章主题,这篇小说也不例外。从句子结构来看,“林黛玉进贾府”是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大可据此切分为三个部分,而作为谓语动词的“进”则是将林黛玉和贾府联系起来的一个条件。这样,本篇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显而易见了,主人公是林黛玉,虽然身为线索人物,却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贾府则是林黛玉即将面对和接受的生活环境。本文的教学重点也突出出来:一是以林黛玉为中心的人物形象分析,二是贾府的环境描写及对社会历史环境的反映。
从标题出发,教学设计思路会更清晰,由这一主线组织起来的各个教学环节衔接也更紧密,对于小说主题的挖掘也将会有新的思路。
二、细说林黛玉和贾府
1、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生性敏感多疑,但这一性格特点在进贾府之前所体现得并不明显,我们对她的定论是对其一生的反观和概括,要真正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及其思维、行为方式,就要尽可能地作为林黛玉走进课文。分析后我们常用“自尊但自卑、敏感且多疑、谨言慎行、聪慧机敏、懂礼仪识大体”等短语来丰富这一人物形象,但同时需要明确,这些特征与她进贾府之前是否一致?这些言行是否是她与生俱来的天性?答案是否定的。她的反应其实是自身性格与贾府束缚双重作用的自然且合理化的结果。
2、提及贾府,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分析贾府的环境描写。其建筑之宏伟与精致,气势之磅礴与俊美,其奢华之极是当时贾府社会地位及历史背景的昭然显示。但自然环境怎样也掩饰不了贾府作为典型的封建贵族家族所散发出的腐朽气息,即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丝毫未曾察觉的封建观念及礼教,诸如长幼、尊卑、贵贱等封建礼数及森严的等级制度“规矩”了所有人的生活。而贾府的实质就是束缚人思想与行为的巨大牢笼,且用它的规则严格要求着一切人事。
三、小说主题的挖掘和个性化解读
1、两种生活的分界
自离开父亲和家乡,林黛玉就告别了平静安稳的生活和家人的呵护,然而对于前路,也许她并没有太过深刻的认识,她只是在被迫又自觉地接受着迎面而来的一切。进入贾府,她收起昔日的自尊和高傲,藏好寄人篱下的自卑与苦闷,小心翼翼地猜测和琢磨着这里的人事,学着跟别人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有人说林黛玉天性多疑多虑,这性格特点想想也是自进入贾府之后才越发地清晰和突显出来。所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是林黛玉生活进程的一个转折点。
2、两个世界的碰撞
从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中,不难感受到她初入贾府时的小心谨慎、言行得体却透着陌生。她原可以保持自己的清高与脱俗,远离尘嚣,独居自处。而今,一脚踏进这偌大的庭院,她便开始一点点失去自己。礼数、习俗、规矩都在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她,了解了这里的尊卑有序、繁文缛节,却无法适应这里的人际关系,偶有脾气,若是换作其他环境也许不会招致太多闲言碎语,只因是贾府。不过正因黛玉的不入世俗,才使得贾宝玉视其如知己。而他们的理想世界始终与贾府相矛盾着,斗争着。
3、两种悲剧的融合
本文以宝黛的爱情为主线,并以其毁灭体现出小说的悲剧性,即封建社会决不允许叛逆者的爱情发生或存在。林黛玉进贾府是宝黛初遇的重要前提,而黛玉所体现出来的对封建家族的表面顺从和适应正是她还保持清醒的证明,宝玉则自始至终不愿向封建势力低头。由此,林黛玉进贾府也许正是悲剧的开始,两人性格将在无尽的束缚中挣扎,这是人物的性格悲剧。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贾府,而是象征着封建社会这个大环境,贾府最终的衰败就是社会悲剧的体现。
王蒙先生曾说宝玉“是他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个人的生活环境——大观园的产物”。实际上,每一个人物都要在环境中塑造和展现。由此可以将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关系作如下概括:一是人物性格与环境相适应,二是人物性格与环境不相适应且能共存,三是人物性格与环境不相适应并无法共存。林黛玉这一形象,表面上适应,实际内心深处与环境的斗争并未停止过,所以表现出来的性格看似复杂又喜怒无常,常常充满矛盾。从人物与环境这一角度来理解这篇课文,能让我们离人物更近一步,去感悟和解读文本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