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伦
【摘要】在中国人心中,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奸雄形象,但与刘备、孙权相比,却又是最成功的,这有点让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静下心反复研读《三国演义》,广泛收集关于曹操言行的材料,以期对其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三国演义》;成功之道
首先,曹操起事时的处境最为艰难:董卓之乱时,曹操假借献刀谋杀董卓没有成功,只身一人一骑逃出了京城,成为董卓全国画像通辑的罪犯,过着四处躲藏奔波的生活,这种处境比刘备还要艰难得多,曹操的事业是从一人一骑开始,起事之初,不但缺人而且还缺钱,只是这种悲惨的日子很短暂,不被一般读者所重视,曹操能够在很短暂的日子里结束一种梦魇般的日子,成功实现咸鱼翻身,曹操能够从人生最艰难的处境中迅速走向成功,必有其过人之处,那么曹操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曹操本是一个极有政治头脑的人,而且极有才智,对于他这样的人,天下是没有什么困难的事能够难倒他的,他逃出董卓魔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筹措钱财,他从京城逃回故乡,当时的大富豪卫弘对曹操的为人和才智非常欣赏,拿出了全部财产供曹操支配,曹操轻轻松松的筹集到一笔巨款,拿到这笔钱后,曹操马上招募人才,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当曹操拉起自己的旗帜之后,立即就有很多著名的谋士和勇猛的武将投奔于他,工作做得出奇的顺,这说明曹操的才智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大家认为投奔曹操就会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么多来自不同阵营的优秀人才投奔曹操,就是对曹操聪明才智的肯定,而曹操也没有让这些优秀人才失望,迅速的依靠这些人的才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大事业。从曹操一系列变化中看出,曹操太善于借助外部环境改变自身的处境了,没有钱财,就借助他人的钱财,没有人才,就想法网罗天下的人才为已所用,从而完成了一个从筹钱——招人——组建军队——讨伐董卓——剿灭群雄——完成北方统一的伟大事业。而同时期的刘备虽然身为皇叔,但在招募人才的问题上则没这么顺畅,而是非常的艰难。
曹操组建好自己的部队之后,就开始发矫诏(伪造皇帝的命令)讨伐董卓,进一步聚集人气,曹操的才干也得到大家的进一步的认同,十八路诸侯出于对曹操的信任,迅速出兵响应,这极大的提高了曹操的知名度,天下人物对曹操有了进一步的认同。发矫诏是曹操的一大创举,这需要极大的胆略。曹操凭借一矫诏,十八路诸侯应声响应,这足以说明曹操在当时有足够大的影响力,我们从中看到了曹操的非凡的领导能力。再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因为很多人认为曹操的成功得益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绝不是曹操的发明,先前董卓、李催、郭汜都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董卓、李催、郭汜不但没有什么作为,而且这几个人都不得好死,可谓身败名裂。只有曹操是成功的,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好玩,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玩得转的。再说人才的整合问题:人人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然而却不知道对人才的驾驭和整合更重要,在官渡之战前,袁绍不但拥有庞大的军队、而且还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袁绍的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军队的数量等,都比曹操更强大,然而曹操却能够打败强大的袁绍,原因是什么?就在于曹操与袁绍的领导能力不同、驾驭人才的能力不同,曹操是一个极有领导能力的人,不但自己足智多谋,而且能够将所有的人才整合为一个整体,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部下的好的建议,都能很好的采纳,所以大家都能够很好的积极的建言献策,一有好的建议就很好的执行,曹操的“得策且行”让曹操受益,在很多场战争中,曹操都因为谋士们的高明建议,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曹操是一个极善于抢占先机的人,抢占了先机就容易成功。现在来说曹操和刘备争夺荆州的事,荆州之主刘表去世后,曹操和刘备都想夺取荆州,刘备在天时和地利都占优的情况下。然而事情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夺取荆州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刘表的次子刘琮选择投降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刘备只是又一次浪费了好的机会而已。
再说曹操与诸葛亮,二人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共同的特点是极善用兵,曹操的极善用兵的结果是消灭了吕布、袁术、和袁绍夺取荆州,较早的统一了北方。曹操的成功,在战略上很大的程度上钳制了诸葛亮的军事活动空间,让诸葛亮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只能和孙权结成“孙刘联盟”才能生存。
纵观曹操,论其地位,不及董卓;论实力,不及袁绍;论勇猛,不及吕布;论才智,不及诸葛亮;论关系,不及刘备;然而他却凭着远见卓识,罕见的将将帅之才和领导之才结合在一起,凭着出色的政治智慧,驾驭和整合着手中的各类人才,将众人的智慧聚合在一起,运用出色的执行能力,抢抓机遇,一有好的主意就付诸行动,硬是剿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成为诸侯中成就最大者,曹操敏锐的眼光、果敢的行动和卓越的领导,使他走向成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