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徐仙君 王颖珏
【摘要】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90后”大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应从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制度保障,根据各年级需要分层有序实施,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三方合力等途径来开展卓有成效的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途径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指以学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活动。“90后”大学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因此高校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重视和加强“90后”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这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笔者对上海11所高校的部分2009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7份,回收率84.7%,调查结果具有统计意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90后”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价值观念趋向实用,但缺乏爱国热情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难对大学生造成的压力,信息的普遍性让他们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调查中,当问及人生的价值时,只有34.9%的同学选择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缺乏爱国热情;同时有51.3%的同学选择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使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显示出“90后”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自我化,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
2、人际关系趋于网络化,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当“90后”开始具备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时,网络在中国社会中已经开始普及,这就使得他们身上的“网络色彩”非常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当问及“课余时间你主要做什么”时,有60.8%的同学选择了上网。信息的网络化使“90后”视野拓宽,信息量增加,然而很多学生沉迷网络、依赖网络、认同网络交流的现象,使得他们对作为集体一员认同度很低,标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调查显示,有37.1%的同学认为“遵守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是,不损害自己的个人利益”。
3、目标明确,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90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他们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对自身要求也更为清晰,渴望在大学里不断发展自我。67%的同学表示在大学里要“勤奋学习,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83.2%的同学对自己的目标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但是当问及“你是否有制定自己的计划,并坚持下去时”,有50.3%的同学选择“有计划,但坚持不了多久”,可见“90后”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4、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但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待提高
51.1%的同学表示集体生活相当顺利,43.8%的同学表示“有点小麻烦,不过还比较顺利”,可见“90后”融入集体生活能力较强。然而当被问及“和室友闹矛盾(不是你的错),你会怎么办?”,41.8%的同学选择了“维持僵局,忍忍就过去了”;同时,有近30%的同学表示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使自己感到有压力。可见部分“90后”在人际交往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他们过多考虑自己的形象,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渴望交朋友,却又缺乏主动性。
5、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当问及“怎样看待考试分数”时,58.7%的同学选择了“不满足于仅仅通过考试,想要拿高分,拿奖学金”。可见,大多数“90后”进入大学后,能够刻苦努力、积极进取;但也有部分同学产生“60分万岁”的思想,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19.2%的同学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讲话或者睡觉。部分同学还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在“你认为学校较常出现的现象”中,选择“在教室吃早餐”的58.4%,“在桌子上乱涂乱画”50.1%,“垃圾随手扔在桌子上”47.8%,“说脏话”41.5%,可见“90后”的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二、“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1、教育引导:加强各种教育和正面引导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环节
针对“90后”缺乏爱国热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90后”以自我为中心,感恩缺失现象,开展“感恩责任教育”,使他们懂得识恩,学会回报;针对文明缺失现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塑造良好自身形象;针对诚信缺失现象,开展“诚信教育”,使诚信之于当代大学生不再是“理想主义”,而是实际行动;针对利己主义严重、集体意识淡薄,开展“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教育”;针对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待提高,开展“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教育”,使学生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针对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差,开展“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教育”,激发创新精神;针对目标明确,但不清楚路在何方,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他们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做命运的主人。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规范的制约,它以制定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为起点,并以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行政措施来约束、协调、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学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如宿舍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等,以制度管理为依托,强化习惯养成教育理念,落实习惯养成教育规定。在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学生意见,这不仅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本,完善制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把它纳入思想素质的考核之中,逐渐由强制养成变成学生的自觉养成,以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3、分层有序: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
根据“90后”的行为表现特点及高校的实际需要,将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序列化,抓住教育契机,各有侧重点,逐步提高。一年级主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感恩责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教育”,本阶段主要是行为规范和科学的“三观”养成阶段,重在培养学生文明的个人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专家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从自身接受习惯养成教育。同时配以相应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帮助“90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通过诚信考试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军训,培养“90后”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团体训练,提升“90后”的团队协作意识。二年级主要进行“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教育”、“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教育”,本阶段主要是基本能力养成阶段,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人际沟通、实践和创新能力。习惯养成教育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通过开展社会考察、便民服务、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公益事业、志愿者、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使“90后”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得到锻炼和考验;参加社会实践还可以帮助“90后”正确地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宗旨之一。三、四年级主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本阶段主要是竞争生存能力养成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表、寄家长一封信、邀请杰出校友回校做主题报告等形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这种有侧重、有要求、有内容、有措施的活动,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同时在实践中应注重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日常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做好养成教育反馈。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个别同学应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原则,或正面教育、严辞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因人因事而异,这样才能有实效。
4、网络平台:网络交流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平台
“90后”生活在信息时代,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游戏、网上聊天……,这些都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网上,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网络的优势十分突出,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学生选择余地大,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建立习惯养成教育专题网站,将各项专题活动的内容整理发布到网上,使学生对教育内容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上传一些信息及励志性文章,引导学生身心和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开辟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开辟典型示范专区,大力宣传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以及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模范,运用典型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将会更好地营造出学先进、看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
5、三方合力: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结合是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力补充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责任。现今家庭教育重智育而轻德育,德育即将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呼吁家长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教育引导“90后”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教育是承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高校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他们的道德行为、言谈举止都会对“90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文明的教育、道德的熏陶,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社会应形成浓厚的道德舆论氛围,培育强烈的褒贬力量,形成履行道德规范高尚、违背道德规范可耻的社会风气。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