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3-02-01 19:04:52李艳杰魏庆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9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文

◆李艳杰 魏庆伟

作者:李艳杰,寿光市侯镇三中(262700);魏庆伟,寿光市圣城中学(262700)。

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传统的教学媒体已远远地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的教育观念早已转变,取而代之的电教媒体早已运用到课堂上来。通过电教媒体的运用,能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密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下面谈一谈笔者对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优势的认识。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激发情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然而,有时单凭教师的语言、表情,学生情感难以“到位”。这时就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情境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发,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如在讲《春》这篇散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春天给人的生机与活力,笔者从《春的旋律》中截取一段音乐,配上合适的图片,顿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和画面很快投入课文所描绘的图景之中。此外,利用生动的视频,通过听觉、视觉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动人的情节,从而入情。再如教学《刘胡兰慷慨就义》时,笔者先播放一段视频,学生看完后被刘胡兰的壮举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一种庄严而悲壮的情境之中。

2 引起兴趣,启发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启发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教教材的兴趣。”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犹如反哺食物,教师将有关内容、情感、思想咀嚼一遍,再让学生重新咀嚼。这种简单的讲授方式,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枯燥无味,对语文的学习也毫无兴趣可言,从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的增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以其独特的形、声、景触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促进学生拓展发散性思维,改变学生传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形成新的认知模式。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和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选用视和听这一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口技》时,笔者通常找一段口技表演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引发浓厚的兴趣,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

再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描绘了一幅奇特的冬景:这里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利用多媒体学生对济南的冬天那种奇特的美所陶醉,从而涌动着对美的赞叹,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 再现形象,突破难点

课文中的难点,往往也是学习中的重点,学生如果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就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有无突破教学难点。语文教学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现代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更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多媒体通过提供生动、感性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突破。在讲授小说、戏剧等课文时,单凭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就算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也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枯燥无味,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性,以及专业演员语言的恰当唯美性,能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紧张时而激动起来,观看的过程中他们会时而拍手,时而大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本的内容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从而明白人生的哲理,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课堂上教师无法顾及的细节或者难以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

例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课时,如果单纯依靠课文,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像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仅仅靠课本中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片片段,再来学习课文中的内容,就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对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课堂效果也就更明显。

4 丰富感性知识,加深理解

在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了很大的优势,无意注意为主,喜欢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教师可抓住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巧用多媒体,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白求恩》之前,先让学生看电影《白求恩大夫》,对文中所写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就不再感到抽象了。再在学习《雷雨》之前,先看适量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讨论,教师再进行讲授,这样学生对周朴园的人格的虚伪,就会有入木三分的理解。所以多媒体在丰富认识的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增强语感,加深理解都会有很大益处。

5 科学利用电教媒体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使教师寓教于愉悦中,使学生在愉悦中求知识,力求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扎实。但是只有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如议论文教学、阅读教学等,如果全部使用多媒体,不但加重了教师制作课件的负担,而且也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又要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善于启发,因势利导。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包括问题、案例等,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思维,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反思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把当前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加以联系,并认真地思考,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要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而有趣的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使语文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大胆利用高科技,不断挖掘人类智慧的潜能,促进我国语文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张素霞.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07(22).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8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7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