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促进小学科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逐步进行小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完美呈现、师生关系的深入变革。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学习的提升提供比较直接而又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教学工具。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表现得更加视觉化、多样化、形象化、直观色彩化,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体会科学概念的发展和形成,大大增强小学科学课堂的效果,对未来的教育和发展有着无比深刻的影响。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最大动力。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家长严厉的监督远远不及浓厚的兴趣对学习起的作用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通过三维技术文、图、声的方式展现教学所需内容,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而现代计算机集图形、文字和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给小学生一种完全的新鲜感,使所呈现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充实,吸引力更大。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特别是对衍生物鲜艳、接近生活、充满趣味的事物产生兴趣。按照这个阶段儿童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采取“超慢速”或“快速”的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来输送信息,将综合且复杂的信息分解为简单且有联系的,这样可以将现实生活、自然现象的情景具体而生动的再现给学生。
如“神秘北极”“恐龙时代”“太阳系”等,都是小学生平时无法了解到的自然事物。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可具体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让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多媒体非常逼真的听觉和视觉效果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具体的科学事物。不仅使小学生能够更容易体会到自然以及其他科学的奥秘和博大精深,更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科学自然、探索科学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分散教学难点、突出重点的优势。它能够生动地展示语言和文字不能表达的抽象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它们一般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青蛙”这节课,在讲青蛙在平时是如何捉害虫吃的时候,由于正常情况下,青蛙捉虫子的演示视频播放的青蛙捕捉动作非常快,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对青蛙的捕捉动作进行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够完全清晰地观察到青蛙捕捉害虫的整个过程。播放演示会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吸引到屏幕上,而且根据学生观察和认识的不同程度,通过多媒体灵活播放交互作用。青蛙捕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合作交流,也对教师的行为和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联系。交互性的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学习对象和学生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改变学习对象和学生、师生彼此间的关系有很大影响。学生与学习对象间要建立联系既可以借助教师的指导,也能够借助多媒体。这样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途径也得以扩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职能开始改变,由以前的经验和知识的传送者转变成指导、组织、参与学习活动的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例如,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彼此间讨论,也方便他们查阅资料或者向老师咨询,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也能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可以实现一名授课教师和多名学生进行互动,方便学生随时提问,教师也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多媒体也能够让远距离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和老师、同学之间实现跨越时空的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食物的空间结构、运动特征、时间顺序,也可以模拟肉眼观测不到的情景,让学生对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进行探索。借助动听的声音、逼真的图像和生动的内容,展示抽象概念、复杂多变的过程以及运动的形式。
如在“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借助图片来展示油菜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规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知学习内容。再引入更多的植物方面的知识,将分散的单元知识连贯起来,简化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所学内容。
在原有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黑板板书,教具大多都通过贴图和彩图张贴等演示,在课堂上往往占用很多时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制作动态课件演示,把知识如何由来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小学生的眼前。而且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信息也由原来的单项传输方式变为多种双向的方式,即:学生—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不但能够从网络直接获得信息,自主学习,还能够借助网络通过老师或同学间接得到信息,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年、月、日”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年、月、日的相关资料以及日历、月历的图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做讲解,而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的兴趣。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让学生在网络上直接获取信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对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展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这样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科学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也是目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广大小学教师只有明确地认识到如此的重要性,并且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才能够使未来发展的小学教育变得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1]刘爱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28-29.
[2]叶桂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