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微

2013-02-01 20:42苏秋使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我为人人小艇船夫

苏秋使

(三明市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100)

高质量的课堂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但要真正实现它并不容易。上好一堂课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应用、教学评价的合理使用等等,其中如何激活课堂教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下面笔者就具体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紧扣一词,教活一篇

众所周知,古诗词将丰富的内容与情感浓缩在几十个字中,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找准挖掘点,如剥笋似的由外到内有序地学习,才能够使教学水到渠成。笔者认为,若想激活这些课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从诗句中难懂的或关键的字词入手,然后逐步地理解古诗大意,再通过挖掘、体会重点字词的含义,让学生的思想进入诗人描述的意境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教学《泊船瓜洲》为例,《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不过学生对这种思乡之情不可能轻易地体会到,要经过有步骤的引导、体悟才能获得。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描述图的内容(图上画的是江南岸边大面积的绿草、树木、青山,在诗人眼前出现了满眼的新绿),再让学生在诗句中找一找哪个字最能体现插图内容的主色调,学生很快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找到“绿”字,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绿”与“春天”有什么联系。

生:我从“绿”字联想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生:大地上到处都充满了绿,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那么舒服,绿是春的使者。

师:可诗人看着满眼的新绿,心中却充满了伤感,觉得这一去却遥无归期、前途渺茫,还没达到目的地就想着归来,可见他对家乡充满了无限的思念,依依不舍之情不言而喻。

我引导学生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融入到诵读诗句中,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我让学生思考这个“绿”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所想,如“过”“到”“入”“吹”“刮”……并通过比较得知用“绿”字最能表达诗人对家乡浓浓的思乡之情。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入手,抓住形容词动用的关键字诗眼“绿”来牵动全诗。

二、抓住一句,串联整篇

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中都有画龙点睛之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句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握好它,抓住重点展开教学,就能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教学伊始,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这样的问题:作者旧地重游德国,又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再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并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再次读课文。根据学生的答疑引出文中的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花多,花美。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师:你还能用其他词来形容花多和花美吗?

生: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五彩斑斓。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景色奇丽呢?

生:我还从“任何”这个词看出那里的每一条街都盛开着鲜花,不是只有一条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都把花让别人看,走到哪条街道都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花。

生:我从“家家户户”这个词感受到,德国不是一家两家把花摆放在窗前,而是所有人家都把花摆放在窗外。

师: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美好的心灵。作者用了一句很精辟的话来表现他们的美好心灵,是哪句呢?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哪些句子与这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互帮互利,和谐美丽。

师:让我们再联系上下文或举生活实例来理解。

生1:我把家里的图书拿到班级让其他同学看,这就是“我为人人”;其他同学也把他们的图书拿到教室,我也能看他们的书,这就是“人人为我”。

生2:轮到我值日时,我把教室和卫生区打扫干净,别人有整洁的环境可以读书、玩耍;轮到其他同学值日时,他们也把教室和卫生区打扫干净,我也能在整洁的环境中学习,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能在这8个字中用上一组关联词语,使意思不变吗?(教师提醒学生:前后4个字的顺序可以变换)

生: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师: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中,体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展示了一种美好的思想境界。

我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来串联整篇,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课堂处处洋溢着乐学的氛围。

三、精导一段,拨通全文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不可能整篇课文“段段俱到”地精讲,要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教师应选择有特点的语段作为研读、体悟的对象,使学生受益丰厚。例如,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述船夫的“驾驶技术”的段落。学生很快找到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指名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这“特别好”几个字可以换成这一段中哪个词?

生:“操纵自如”。

师(进一步追问):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生:小艇速度极快。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小艇速度极快的?

生:我从“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往后退”这一句话感受到的。

生:船夫能在非常拥挤的地方,使小艇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

我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操纵自如”在文中的意思。为了让学生领悟这一自然段独特的表达方法,我让学生找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1:是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来写的,这一句话是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生2(补充):这一自然段从第二句到最后一句都是具体写船夫驾驶技术怎样好的。

生3(迫不及待):在这里使用了“总——分”的写法。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想一想在自然段中使用中心句以及总分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学习的火花被点燃,越说越精彩。我顺着学生的话题说:“既然大家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处多,何不在习作中使用呢?”于是我当场让学生把刚才学到的表达方法使用到写作片断中。我为学生拟好了作为中心句的内容(课间活动很有意思)让学生写。因为有活生生的例子可模仿,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

总之,要想进一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或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一句,串联整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具体应采用什么方法激活,还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习者的特征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才能尽可能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我为人人小艇船夫
池上
威尼斯小艇的“秘密”
船夫和风
啊,正是这样!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船夫和儿子
话丢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