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国
作者:杨治国,迁安市蔡园镇马官营完全小学(064402)。
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选材上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广泛阅读、深度阅读,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提高阅读素养,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这一理念在语文综合阅读课上同样适用。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主要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主动探究法、引导点拨法、实践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搜集、筛选、处理,多种形式表现阅读收获,并通过课堂练笔促进思维深化。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历来备受人们重视。学生在语文上也着实下了很多功夫,但很多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得很慢。笔者通过具体实例谈一下如何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了才会接受它、学好它。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枯燥的,但同时又是生动有趣的,而语文的兴趣之源就在于阅读。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保持长久阅读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读书讲故事活动、举行读书聊书大赛。笔者设计了一个“水浒人物我评说”的课外活动方案,以填写读书成果卡形式完成。通过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图书阅读等方式,感悟出最崇拜的英雄,说出最喜欢的人物姓名、绰号、典型故事,人物描写的方法,性格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读者的观点与看法等。活动涉及广泛,而且分不同层次,学生易于参加。同时学生尤其是男生对水浒较感兴趣,但他们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活动一布置,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阅读查找资料,通过广泛的阅读,形成各自的读书成果卡片,在学习中也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必须为学生推荐优质的、可读性强的图书,推荐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书目。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物,出自喜欢,人们往往想多了解他(它)们,多看与之有关的资料,这就是阅读。而学生一旦爱上书、杂志、报纸等读物,自然而然就会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累。语文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的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单凭学教科书上的那些文章是远远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的。而平日的阅读正好弥补了课本的不足。兴趣满足了,视野开阔了,语文能力也会相应增长了。
例如,在进行《我坐上了飞船》的教学时,笔者抓住文章主题的关键词——飞船,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想知道飞船的样子,为什么能飞等。笔者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叫他们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或者是查阅图书《图书天下——自然科学》。通过自己的阅读,学生深刻理解了飞船的工作原理等。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学生推荐了系列阅读书目,多是关于科学普及的,主要有《海底两万里》《奇妙的沙漠》《黑骏马》等。学生看着这些神奇的书,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热情高涨,都渴望了解更多的科普读物,迫不及待地主动去阅读,有效拓展了阅读量,积淀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再如,在进行《愚公移山》的教学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笔者利用大屏幕提示给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是孩子的爸爸让他去的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提高感悟能力。这时,课本阅读已远远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阅读,课下利用家里的网络平台进行课外阅读,查找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积淀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学贵有思,学而不思则罔”。培根曾说过:“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这些都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思考。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行问题设置,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程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学生都不是天才,也没有丰富的阅历,所以只有通过读书来提高了。教师可以利用检测平台,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单元检测和期末统考的试题中,阅读题向来是考察的重点,又向来是学生的老大难。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深入的研究思考,笔者发现阅读题的考查主要遵从两个原则:一是文体知识的考查,一是中心思想的把握。文体知识方面出的题其实所占比重不是很大,文体常识其实也都是死知识,只要学生用心记住就可以了。而中心思想的把握就靠自己的理解能力了。围绕中心出题可以千变万化,既可以直接考查中心思想,考查词语及句子含义,又可以考查主人翁的性格特征,还可以考查文章带来的启迪等。所以中心的把握不容学生小视,而如何能准确把握中心呢?当然要靠好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然要靠平时的阅读积累。知道的越多、阅历越丰富的人,其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好。通过检测平台,优化课程资源,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人们常说:“知书达理。”意思大家都明白,它告诉人们一条很重要的信息:读书多了,才更有礼貌。有礼貌的人才更有内涵。人们都喜欢有品位有涵养的人,愿意与之交往,不喜欢粗俗鄙陋之人。那么要想赢得别人的青睐,笔者认为很容易,多读书!周恩来的睿智、沉稳早已成举世美谈,其根源在于他博览群书,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阅读确实能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所读所感写出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活动中,笔者事先安排了阅读《西游记》这一任务。过一段时间后组织一次阅读交流指导课,课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讲故事,说出自己所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并说出喜欢他的理由,简要叙述故事的梗概、人物描写的方法和写作的手法等。课上,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一下“读书卡”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交流中也能互相帮助,共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保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最终目标,科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整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1]叶春侠.整合图书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