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毓
东辽县2008~2012年乙肝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王诗毓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脏为靶器官, 并可引起多种损害的传染病, 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吉林省东辽县凌云乡卫生院 历年来乙肝发病率均位于各病种的前三位。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流行因素和制定相应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我县2008~2012年乙肝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自全县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个案调查表。
1.2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3 人口资料:来源于东辽县统计局。
2.1 发病情况:2008~2012年全县共发生乙肝629例, 其中, 2008年166例, 发病率40.97/10万;2009年122例, 发病率30.07/10万;2010年95例, 发病率23.37/10万;2011年117例,发病率32. 99/10万, 2012年129例, 发病率37.09/10万。各年度均无死亡病例报告资料。
2.2 区域分布:2008~2012年全县13个乡镇均有乙肝病例发生, 其中超过50例的有3个乡镇, 占总发病数的40.03%,病例最多的乡镇113例, 占总发病数的19.75%, 最少的乡镇22例, 均呈散发病例。
2.3 季节分布:2008~2012年全年均有乙肝病例发生, 且四季分布无明显差异, 可见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2.4 年龄分布:2008~2012年629例乙肝病例中, 发病年龄最小2岁, 最大84岁; 其中40~44岁最多90例, 占总病例数14.30%; 45~49岁73例, 占11.60%; 35~39岁67例, 占10.65%;30~34岁66例, 占10.5%;25~29岁60例, 占9.5%;50~54岁60例,占9.5%;20~24岁56例,占9.44%;0~15
岁以下人群发病10例, 占1.68%;55岁以上28例, 占发病数的4.72%。病例主要集中在20~55岁, 以青壮年为主。
2.5 性别分布:2008~2012年乙肝病例中, 男445例, 女184例, 男女性别比例为2.42:1, 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
2.6 职业分布:2008~2012年629例乙肝病例中, 农民398例,占65.91%;家务及待业48例, 占8.39%;工人28例, 占4.89%;学生25例, 占4.37%; 民工18例, 占3.14%;其他职业76例。由此可见, 控制农村乙肝发病率是防制乙肝的关键。
2.7 免疫状况:2008~2012年乙肝病例中, 有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14例, 占病例总数2. 20%, 接种史不详者615例,占97.80%。
3.1 本县乙肝各年度发病率基本持平。乙肝疫苗发病均呈散发态势, 发病平稳。
3.2 发病以农民为主。由于本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45%, 所以乙肝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属正常现象。但也应看到, 农村乙肝的防控工作仍是乙肝防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3.3 儿童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由于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 本县疫苗接种率达99%以上, 所以儿童基本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发病率低, 可见,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为有效的乙肝预防措施。今后应加大乙肝疫苗的宣传力度, 将成人乙肝防控列为重点, 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是较好的控制措施。
3.4 已免疫人群发病原因分析。在所有病例中免疫史清楚的且按程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有13例, 接种过乙肝疫苗发病个别可能由于个体差异, 未产生抗体。但病例大部分为母婴垂直传播。所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首针及时率是预防母婴垂直传播的关键。乙肝疫苗接种后相当部分人群不产生抗体也是有待探讨的问题之一。
3.5 乙肝其他防控措施 。今后应加强乙肝监测, 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制度,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阻断母婴传播, 以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
136600 吉林省东辽县凌云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