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型幼专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3-02-01 11:17:27成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0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创新型文学

◆成丽

作者:成丽,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 创新型幼专生的内涵及其培养目标

十八大报告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之一。蒙台梭利曾指出:“在所有的教育学会议当中,人们听到的有关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危险就是学生们缺乏个性。针对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重新赋予学生人性的发展。”

1.1 创新型幼专生的内涵

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人才,但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我国有关这方面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大家的观点不尽一致。

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他们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理解比我国宽泛。英国教育家纽曼、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等都提出大学应该培养“全人”的理念,追求“全人”前提下的创新,使人成为作为人的人、自由的人,而不是片面发展的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21世纪教育发展的报告也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

国内外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我国对创新人才局限于静态、概念上的理解。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等全方位的关注不够,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没有完全站在人的发展上。

1.2 创新型幼专生培养的原则和目标

在对创新型人才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分析出创新型幼专生的基本要点。其基础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前提是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指向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人才,必要条件是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创新型幼专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1998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现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教学为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分析和幼儿园中的实际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对创新型幼专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等人才培养模式做一个深入细致的研究。

下面对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在校幼专生,曾下园教育实践)进行分析。

第一题:你对《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直接感受是?

A.很喜欢(228人,29.96%)

B.喜欢(424人,55.72%)

C.一般(104人,13.67%)

D.不喜欢(5人,0.66%)

第二题:你认为“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如何?

A.很重要(441人,57.95%)

B.重要(299人,39.29%)

C.一般(21人,2.76%)

D.不重要(21人,2.76%)

第三题:你认为“幼儿文学”你学得如何?

A.好(104人,13.67%)

B.一般(645人,84.76%)

C.不好(12人,1.58%)。

问卷调查显示,喜欢幼儿文学课的同学比例为85.68%,认为这门课程在幼儿园中重要的比例为97.24%,但是学得一般的比例却是84.76%。大多数学生既然有兴趣、喜欢,并认为此课程重要,但是学得好的却只占13.67%。其原因是什么?

第四题:学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A.作品阅读量太少(450人,60.32%)

B.课堂练习不够(105人,14.08%)

C.自己没用功(75人,10.05%)

D.课时量太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109人,14.61%)

E.觉得幼儿文学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重要(7人,0.94%)。

其中A、B、D基本上属于客观原因,约为90%,主观原因约为10%。下面对此问卷做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从分析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不成熟

教育工作者大多在幼儿文学课教学方法方面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幼儿文学课程建设还较为青涩。

首先,在课程安排方面,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幼儿文学课属于必修专业基础课,但课时量却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课程开设的时机欠佳。幼儿文学课属于文学课,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放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作品。因此,课程设置上要科学、合理。

其次,幼儿文学课的课程开发较为贫乏。除了必修课,还可开设作品鉴赏或写作选修课、故事戏剧等表演课、特长课等,内容可涉及到儿歌、诗歌、散文、故事、童话、戏剧、图画书等几种文体。丰富多彩的课程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要下功夫开发幼儿文学课程。

再次,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直接为工作服务,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和设计师。

2.2 拓展教学内容、方法灵活多样,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重

这里就不再赘述,因为当下已有此方面的研究及多方面的探索。但在这里我要以幼儿诗歌为例谈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课程单元教学。

问卷调查中有一项:你喜欢哪一类“幼儿文学”作品?

A.幼儿童话(543人,71.35%)

B.儿歌(415人,54.53%)

C.幼儿图画故事(486人,63.86%)

D.幼儿故事(436人,57.29%)

E.幼儿影视作品(308人,40.47%)

F.幼儿诗(149人,19.58%)

G.幼儿戏剧(99人,13.01%)

H.幼儿散文(93人,12.22%)

据调查,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能够带着幼儿手舞足蹈地读儿歌,但是很少能看到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优雅地读诗歌、散文。再者,小学课本从第一册开始就会出现大量的儿童诗歌,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喜欢,漠视诗歌中的诗意表达。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而幼儿诗歌隐性文化更突出一些,因为其中有作者或者作者心中部分幼儿的私密空间存在,所以排斥了一些无法走进私密空间的读者。作为创新型幼专生能够喜欢幼儿诗歌散文,幼儿才会多一些美学熏陶和美好情感的渗透。

2.3 创新型幼专生培养的重要途径是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

许多论文对幼专生幼儿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侧重文学培养,或侧重技能培养,但我们应该培养“全人”。教学活动和进园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了解并熟悉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生活、教学等),教师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等),引导学生通过观摩、实践等途径,在实践中检验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此引导幼儿更好的发展,更会促使自己朝着创新型幼儿教师的道路上努力。

2.4 培养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创新型人才还必须有着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景仰和忠诚,对生命发展的尊重,只有对工作的热爱才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2.5 建立动态的评估制度

对于创新型幼专生来说,评估制度是灵活的、动态的、个性化的。这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一是“优秀+特长”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优秀”,即各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考核;二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三是校内理论和进园能力实践相结合。

朱小蔓教授在第十一届新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有一段讲话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常:“我想新教育的无限前途在哪里?新教育的无限希望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就在于锲而不舍地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向实践走、实践向理论走,相互融入。”并引用了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的话:“有的老师会很多的理论和技术,但是他仍然是个蹩脚的老师。”因为他只会技术和工具。“创新”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培养“全人”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幼专生和幼儿教师,以为民族兴旺打下良好基础。

[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252.

[2]邓线平.波兰尼与胡塞尔认识论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创新型文学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4年4期)2014-12-19 13:10:54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