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技术在高校应届毕业生职业选择指导中的运用

2013-02-01 10:51:36高珊曾晖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老黄牛来访者咨询

高珊曾晖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所谓职业选择,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期望、能力和兴趣等,从社会上众多类型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过程。在这个选择中应包括求职者对工作单位的选择和工作单位对求职者的选择,通过双向选择,最终达到求职者与工作岗位的优化组合。然而,这种优化组合并不总能实现,特别是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他们面对众多岗位选择的诱惑,却对自我认识模糊不清,这样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在择业时的判断,从而造成了盲目就业、频繁“跳槽”甚至“啃老”的社会现象。因此,对大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选择指导迫在眉睫。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指导早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多年来这项工作在实践中的开展,主要是利用相关职业量表测量辅助简单的心理辅导或思想教育,工作形式较为简单,仅仅是在意识层面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兴趣与需求,因而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影响不大,效果不佳。基于这一现实,笔者试图采用新的视角,利用新的方法——意象对话技术,探寻职业选择指导新途径。

意象对话技术简述

理论概述 意象对话是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东方文化心理学的思想发展,应用象征性意象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心理成长的方法。该技术是咨询师引导来访者通过想象产生意象,通过调节意象影响被试者的深层心理,如同与“潜意识”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许多性格侧面,我们称其为子人格。这些子人格可以人物、动物,甚至植物意象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加以表达,通过与这些子人格对话,可以帮助个体内心众多的子人格和谐相处,消除个体的心理障碍,促进心灵成长。

应用研究 意象对话技术最初运用于心理咨询和辅导,实践证明,其在人际关系、神经症、心身疾病等诸多心理问题的咨询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因其主要作用于深层潜意识,能使来访者从根本上认识自己,所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企业管理等其他领域的实践中,例如,2008年郭锐曾将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分析解决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而笔者的研究将意象对话的应用扩展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利用意象对话技术指导大学生职业选择,能使其在潜意识中真正了解自我需求,并通过这种真实需求与职业的对接,达到其自身与岗位的最优组合。

意象对话技术指导职业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职业选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自我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意象对话技术可以通过了解、熟悉、调节、改变潜意识心理,达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目的。因此,用意象对话技术解决职业选择困惑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求职者在深层心理上认识自我,即认识本质的自我。

要成功地进行职业选择,还需要了解自我的职业素质,也就是自我职业特质。这一问题利用意象对话技术的动物意象便可解决。之所以运用动物意象,是因为在人格意象分解时,绝大多数人心中都会出现一些动物形象,具有普遍性。而动物往往代表一个人天赋的素质特点和神经系统的特点,或者按前苏联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个人心中通常会出现多种动物意象。而各种动物意象的特点、性格以及它们在自我动物意象群体中的行为(即互动模式)则可清晰地反映其职业素质和需求,由动物意象表现出的职业素质和需求则是求职者稳定的职业特质。

基于以上意象对话技术运用于职业选择指导的优势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意象对话技术用于指导职业选择是可行的,是有针对性的,也可为开展实践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个案分析

(一)基本资料

郝某,女,26岁,湖南某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面临很高的职业选择压力。她来到工作室时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情绪,满脸的忧郁与慌张,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经常发呆走神。她坦言: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她很茫然,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眼看就要毕业了,还未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她很焦急也很无助。为此她变得很敏感,情绪也很不稳定,甚至与男友的关系也不如以前和谐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焦虑状态,笔者决定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评定量表”确定其焦虑种类。该量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和经常的情绪体验。量表的每一项都进行 级评分,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最合适的分值,然后分别计算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总分,最小值20,最大值80,分值越小,反映的焦虑程度越轻,反之则焦虑程度越大。通过测量,郝某的状态焦虑分数达到了63,特质焦虑分数也达到了55。由此可知,郝某的焦虑情绪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影响了其正常生活。所以笔者决定在帮助其解决职业困惑前,先探索其焦虑根源,辅助她调节焦虑情绪。

(二)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我是谁——让来访者了解自己。

针对来访者的职业选择困惑以及由此引起的焦虑状态,笔者决定先让她做个倾诉。她告诉我,她研究生生活过得一点也不开心,稀里糊涂就被调剂到现在的学校和专业,自己非常不喜欢所修专业,也不知道自己学了将来能干什么,曾想过放弃求学,可最终还是决定先读了再说。因为不喜欢,当然学起来也毫无激情,还好时间不算很长,两年时间一下就熬过去了。可是面对找工作的问题,她又一次陷入无助。她本科是学中医的,可是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与此毫无关系,所学的研究生专业很难找到对口工作,而本科的医学知识也不足以让她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她男朋友的工作已经确定在另一个城市了,她肯定是要去那个城市定居的,可是她不知道在那个她要定居的城市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随着毕业越来越近,她对于求职问题也越来越紧张,因此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可是喜讯不多,她很无助,每天无精打采,浑身无力。在其充分倾诉后,笔者开始引导其看意象。首先,我让来访者想象自己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深呼吸,身体慢慢放松。在确定其已经放松后,我引导她想象从工作室椅子上站起并走出屋子,走到一片广阔的大草原上,想象自己看到一群动物来到自己面前,逐个观察出现在面前的动物,看清它们的颜色、大小,并且体会它们的感受。通过做这个意象,发现郝某的动物意象中的主导意象是大象、老黄牛、乌龟和小白羊(该来访者因多次参与意象对话体验,所以该次意象对话看到的其主导意象对其有普遍意义,如对其他来访者,主导意象的确定则需多次判断)。在她对这几种动物进行描述时,我发现她对老黄牛给予了很多关注。她说那只老黄牛勤勤恳恳地在农田里犁地,已经筋疲力尽了,动作也很慢了,可是它不能停,它也不允许自己停,但是似乎田地总是犁不完,老黄牛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她在描述这只老黄牛时浑身都紧张起来,也有点语无伦次了。

第二次咨询:增强“自我功能”——善待心中的老黄牛。

心理发展理论认为,职业指导应着重“自我功能”的增强。因为如果个人的心理问题获得解决,那么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生活问题就会顺利解决而不需另行指导。所以第二次咨询笔者决定从上一次的意象开始——给那只老黄牛放放假。咨询开始,我让郝某随意谈谈自己对那只老黄牛的感受。她觉得那只老黄牛太累了,她觉得再这样下去,老黄牛会累死的。鉴于她对这个意象的感受,我决定让她再次和这只老黄牛近距离接触,帮助她的这只老黄牛停止不断劳作、永不停歇的无休止行为。于是我让郝某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慢慢放松。当放松后再次引导她到达那片老黄牛所在的田地。不出其所料,老黄牛依旧低头工作,尽管瘦骨嶙峋、汗流浃背,但却丝毫无停下休息之意。面对这种情况,我示意其可以走近老黄牛,和它谈谈心,问问老黄牛的感受,关心一下它。在我的引导下,郝某顺利地开始和牛沟通。她告诉我,这只老黄牛说犁地是它的工作,它只有不停地耕作,才能有好收成,也才能有饭吃。它现在还有很多地没有犁完,所以它只能埋头苦干了。了解了这些,我指导她可以试图告诉老黄牛,只有学会休息,才能更有效率地干活,并建议她把牛牵到田边的大树底下歇歇,给牛喂点水,吃点草。但是郝某给我的反馈是,老黄牛不肯跟她走。看来这只老黄牛的行为习惯并不容易改变。于是我鼓励郝某可以继续和牛说话,抚摸它,帮它驱赶蚊虫,多关心它。过了一会儿,她告诉我那只牛并不排斥她关心自己,也停下了犁地的步伐。考虑到很难一次改变这只牛的行为方式,所以我决定先终止这次意象。从意象中出来,我坦诚地告诉郝某,她的焦虑就表现为意象中的那只老黄牛。只有真正让那只老黄牛轻松地劳作,来访者自己也才能轻松面对职业选择这个难题。因为郝某之前也接触过意象对话技术,也有一定的功底,所以我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其有时间的时候就多和这只老黄牛说话,关心它,使这只勤劳的牛不要总那么辛劳。

第三次咨询:我可以做什么——指导来访者职业选择。

在开始第三次咨询前,郝某兴奋地告诉我,她那只老黄牛已经肯和她一起去田边的大树底下休息了。而这次我也明显感觉到她活跃了,也没那么紧张了。但是她对于老问题——职业选择还是很茫然,所以这次的任务是帮助她确定职业方向。她问我:“我可以做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反问她:“你喜欢做什么呢?”她的回答是:“我比较喜欢中文、哲学这方面的工作,我也挺想做心理咨询师的。”在她表达了兴趣点后,我还是打算从她的这几个主导动物意象入手,帮助分析她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让她明白可以做什么。首先,我先让她感受其主导意象之一——大象。她表示,那只大象挺安详的,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事,不急不躁。是的,大象是她这几个动物意象中心理能量最大的,虽是食草动物,但因其巨大无比的力量,在动物界基本无天敌。大象还是个智慧型动物,它们会思考,做事不紧不慢,有条理。它是郝某步入职场后开展工作的强大动力,可帮助其顺利应对各项困难。而对于另一个动物意象——乌龟,因其神秘性和比较好的直觉性,决定了郝某可以尝试自己喜欢的心理咨询行业。不过我还对她有个忠告,就是乌龟虽然安全感较强,但这种安全感来自它极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甚至是一种逃避。她只有更好地放开自己,才能很好地与人建立互动关系。对此她说她会尽力。说到她的第三个主导意象,就是那只已经会休息的老黄牛,现在这只牛已经比第一次咨询时显得有生气多了。牛的勤勤恳恳、牛的韧劲可以帮助郝某在职场上披荆斩棘,但如果过于拧巴则对她有害无利。她听得很认真,频频点头。对于最后一个主导人格——小白羊,我觉得对其职业选择还是很重要的。羊为食草动物,虽没有很强大的心理能量,但温和的特性使其较易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而且这只羊是白色的,表明其心理还是比较单纯的,没有太强的心理压抑和情结。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郝某适合做社会型工作。她的合群、强直觉性都能帮助其顺利开展社会型工作,而智慧的大象和勤奋的牛也能推动其在这种行业中发展下去。结合她的兴趣,我建议,她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但我不太建议她将其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因为现在的她心理能量还稍弱,她还不能自由调动大象的力量,而且自我开放性还有待提高,面对心理咨询这种高压力性工作,恐怕她还是会有些力不从心。但这个工作可以作为其日后职业发展的目标,因为她有这个潜力。我建议她当下可以选择社区工作者或售后服务等社会服务型行业,这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性格中的优势。郝某在听完我的分析和建议后,决定回去好好感受并进行尝试。

意象对话技术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一)第一阶段,建立咨访关系、确定咨询方案

建立咨访关系是根本。

罗杰斯曾经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从未能建立起一种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也就是说来访者是否能接受咨询者的影响与帮助,很大程度上是由咨访关系决定的。良好的咨访关系能减少来访者的防御心理,而这一点对于意象对话技术的使用意义重大。意象对话技术是在浅催眠的状态下,使来访者完全放松,其潜意识突破意识的警戒,从而呈现其真正的内心需求和人格倾向。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对咨询师没有足够的信任,就会无意识地带有较强的防御心理,潜意识就没有足够的动力突破意识警戒,因而也就不能成功地完成咨询。

而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要想使来访者卸下防御,咨询师必须要有准确的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来访者的尊重、真诚等,使来访者能充分信赖而不过分依赖咨询师,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开放自己,使潜意识“浮出水面”,为其全面认识自己打下基础。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交谈,必要时也可辅助量表测量。

确定咨询方案是关键。

除了咨访关系的建立,制定咨询方案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咨询方案合适与否,决定了整个咨询过程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咨询师要与来访者充分沟通,平等协商,制定心理咨询方案。

首先,要全面了解来访者,明确其需要咨询的主要问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很明确,即职业选择。那么在确定咨询目标时,解决职业选择困惑则是主要目标。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来访者通常存在着较明显的焦虑情绪。要彻底解决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就务必优先解决其焦虑问题。

其次,要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都需要清楚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来访者,这对于规范咨询行为至关重要。

再次,要确定具体方法、安排咨询时间。笔者的研究是通过引导来访者发现并认识自我动物意象(意象对话技术的具体使用)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而指导职业选择。当然,在引导动物意象之前,通常也会辅以相关量表(如焦虑状态量表)测量以明确其是否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一起解决甚至优先解决。至于咨询时间的安排,通常是一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可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咨询次数,通常需要5次左右。之所以如此安排,是符合咨询规律的。咨询过程包括诊断、咨询和巩固三个步骤。要达到咨询效果,不是简单一两次可以完成的,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问题虽然比较迫切,但问题相对单一且没有严重泛化以致影响其社会活动,所以并不需要长程治疗,因此5次左右基本可以达到效果、完成咨询。一周一次的咨询是希望来访者在一次咨询后有充足的时间领会咨询师的咨询意图,并在完成咨询家庭作业的基础上更快地实现自我成长,而不是单纯依赖咨询师。

(二)第二阶段,探访心理意象,使来访者认识自己

心理意象是指通过一定诱导方式产生的,有象征意义的内在心理图像。它与梦中的意象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同的。与日常的语言相比,这种象征性的意象更适合表达人的感性体验、情绪等。这种象征性的表达也更能反映人的真实需求,表达人的性格特质。鉴于意象的象征性和真实性,可以引导来访者多次探访其心理意象,并感受和熟悉其主导意象,以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了自己能力的大小,才能确保在职业选择时更有针对性,以避免消极择业和盲目就业。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来访者在职业选择中出现了类似焦虑情绪等其他心理问题,这在探访意象时表现为出现一些带有消极能量的动物。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首先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而意象对话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因为意象本身就是心理能量的载体,当心理冲突或情结以一个意象形式出现时,这个情结的能量就附着在这个意象上。通过修改和调整意象,就可以将负性的心理能量导向正性的心理能量。消极意象转变为积极意象,来访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也就得到了改善,从而增强自我功能,为其突破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障碍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第三阶段,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利用意象,分析来访者的职业特质,对其进行职业指导

来访者熟悉自己的主导动物意象后,咨询师将与其一起探讨意象的特点,了解意象的优缺点。众多心理学家都强调了人类心理人格特质与动物意象的联系。英国心理学家芭芭拉汉娜认为:动物所代表的是人身上比较低级的本能性力量,本能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潜意识,这说明动物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心理关系。因而人类的动物意象反映的则是他们的“内在禀性”,也即稳定的气质特征。许多文学作品也用了动物象征手法形容个体的性格特点。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威风凛凛,就说像狮子,而形容一个人忠诚踏实,就说像狗。所以,分析动物意象有利于把握人的整体性格倾向。

这一步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我们帮助个案来访者体会分析其意象时,要更多地把握主导动物意象在来访者心中的独特性,从动物外表到性格特征全面整体地理解来访者的主导意象,进而清晰地认识来访者的人格特点。同时也要在意识层面结合来访者的兴趣爱好,确定来访者是否适合从事其感兴趣的行业。如果适合,则能达到人职最优组合,也会减少很多心理冲突。如果来访者不适合从事其喜欢的行业,则可以在意象中引导其选择适合其特质的新的兴趣行业。

[1] 吕建国.职业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51-52.

[2] 郭锐.员工动物意象呈现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5-209.

[4] (美)Robert D.Nye. 三种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21.

[5] 张松.心理咨询的良好咨访关系[J].许昌学院学报,2004(6):121.

[6] 朱建军.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7] 许维素.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老黄牛来访者咨询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18
编书育人的“老黄牛”
不爱叫的老黄牛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老黄牛
健康咨询
祝您健康(1987年2期)1987-12-30 09: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