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必须要国家操心

2013-02-01 02:03:21谢旻水晶石股权投资公司合伙人
中国房地产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养老金住宅用地

谢旻 水晶石股权投资公司合伙人

如果我能活到2050年,79岁的我,环顾四周,三人中必有一位是和我一样属于“银发一族”的老人,三人行必有老龄人的这个年代,同属老年人的“同胞”已占到全国人口的34%,大概有4.4亿人之多。

当下,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为75岁,退休年龄是60岁,我们这一代人平均需要负担退休一代10多年。按照目前覆盖中国2亿多人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来算,我和其他劳动力平均每3人赡养一个退休人口。

还有一笔账算起来更头疼,当我退休的时候,预计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85岁,到时候出现的情况是:不足两个劳动力赡养一位老年人,工作一代需要负担退休一代20多年。

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或几代人群体性老年风险的分摊,覆盖面窄、民众参与度低、管理落后、投资不够规范,缺乏自上而下的统筹安排,尤其是养老“双轨制”和所谓“历史原因”造成的超过2万亿的空账,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养老金制度极度缺乏安全感,靠房子养老基本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打算。

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是,“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说的就是目前社会最关心的教育、收入分配、医疗、养老和住房五大问题。要实现“老有所养”,就算年轻时存养老金、年老时取出来这样的模式值得信任,考虑到连保险公司的资产都在面临抵御通胀的压力,几十年以后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并不乐观。关键在于,有些东西钱买不到,即紧缺或不存在的东西。

比如对设施和住宅设计的需求,目前暂无国家标准。比如服务水平,民政部制定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我们显然不能用BB机来代替手机的服务水平。养老的真正核心恰恰在于结合中国老人实际需求的综合服务与配套,也就是以何种形式养老。

国家提倡和鼓励的“居家养老”的路子无疑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天伦之乐的情感需求决定了中国养老的居住模式的最佳选择还是三代居,其中根据不同城市的文明程度和老人性格,还有在同一或相邻社区独立居住的需求。也就是在普通社区中嵌入养老住宅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日常护理服务和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设施。

在这种模式下,完全依赖于社会化则有推卸责任嫌疑,企业的参与更解决不了大问题。第一个把养老用地纳入到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城市是北京,这表明北京看到了这至少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问题。

在居家养老模式下,除了税收等扶持政策的支持,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做三件事:其一,土地出让根据城郊与城市中心区土地的不同,捆绑一定比例养老住宅用地,将养老住宅嵌入普通住宅社区以满足天伦之乐的精神需求;其二,出台养老住宅设施与服务的国家标准,成立国家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吸引类似的民间机构,建立准入机制。由这些机构为社区内的养老人群提供有偿服务;其三,在新增住宅用地的同时,充分考虑周边地区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

政策制定、管理服务机构、开发企业三者各司其职,同时集中养老作为补充。现在操心养老的人太多,我想不出除了国家来操这份心,还有谁能解决中国这一旷古难题。

猜你喜欢
养老金住宅用地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Jaffa住宅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22
挂在“树”上的住宅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50
MHS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3期)2020-04-13 12:54:20
A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