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每年高考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都会推出一批优秀作文,江苏也是这样,目的是通过优秀作文对作文题目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解读,启发并引领高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向“优秀”靠近。以前,我常以为这些优秀作文是万里挑一,对普通学生来说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可是通过参加高考阅卷,并审阅了不少发表出来的优秀作文后,我的看法逐渐改变,认为自己的一些学生写的作文也很优秀,很多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作文让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少。基于此,觉得有必要对高考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进行思考、总结,以求获得学生学习借鉴的方向。虽然笔者认为写好作文的根本在于用心生活,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底子”之后,到了高三,若帮助学生把优秀作文的那层“窗户纸”捅破,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以后人生的发展都会大有裨益。那么,这些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在哪里呢?笔者不揣浅陋,尝试着总结一二。
凡是作文,都存在着审题的问题,必须要先明确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这可以说是提笔作文的第一道关口,若在此处倒下,后果可想而知。一直有专家呼吁高考作文要降低审题难度,十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者也作了不少尝试,“话题作文”、“开放式作文”等,不少题目的限制也确实较少。江苏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之后,作文题目的限制一直较多。何永康教授将之比作“镣铐”,学生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并认为这是人才选拔的必然,会一直延续下去的。想想也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
优秀作文的小作者在作文的审题上准确而深刻,他们能拨去一些冗杂,一下子抓住作文题目的核心要求。准确审题是作文的基础,非一天两天能练就,但若有意为之,加以训练,积以时日,每个考生都是能够做到的。深刻,则难度较大,需要考生要有透过表面发掘本质的能力,有能在平常事物中看出不平常之处的能力。如对于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优秀学生就能认识发现此题目重在要写社会生活中人物内在精神方面的内容,于是写“小店名”的,写象棋中“小兵”的,写“梵高”的作文就脱颖而出,从这些作文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小作者们在审题方面的“准”和“深”的能力。
明确了题意之后,寻找一个切入点,至关重要,若选得好,整篇文章就能“立”起来,若没有找到,只是泛泛而谈,写出的作文也定是平平。听一些在作文大赛上获奖同学的赛后发言,看一些“大家”回忆自己当年作文时的文章,他们在选择作文的切入点上多是苦思冥想,花了一番心思,找到之后一下子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阅读每一篇发表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可以发现他们选择的切入点多是小而巧。小,是他们多从“小事”写起,或所见,或所闻,或所思,不是惊天动地,炫人眼目,而是如话家常般娓娓带来;巧,是指切入点巧妙地扣住题目,或明或暗,或形象阐释,或寓理于事,读完之后常令人怕案叫绝。在《拒绝平庸》为题的优秀作文中,有的从小餐馆的店名切入,有的从家里待杀的鸡切入,还有的从自己熟悉的老姚其人切入……这些被选作切入点的事物或人物都是具体而细小,但他们都是小作者独具慧眼所得。随着对这些小的切入点的或想象,或描写,或叙述,或议论,一步步地对“拒绝平庸”进行着形象生动地阐释。所以,切入点若选得好,注重小而巧,考试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作文,从某个角度来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不少同学对作文常感到头疼,讨厌作文,排斥作文,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实每个同学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所见、所闻、所读、所学、所感、所思,都可以进入作文。选材,只有选取自己所熟悉的,所独有的,写起来才顺畅,得心应手。相反,若选取自己仅了解一些皮毛的事物,人云亦云,缺少“自我”,那么文章也定会沦为“大路货”。
写自己熟悉的材料,还要善于挖出新意来,就像“锵锵”节目一样,对很多人所共知的看法,不再复议,而是把眼光更多地投入到事物背后,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象棋,很多同学都会下,小兵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规矩很多人也都懂,可是在作文中能想到它,并赋予它“拒绝平庸”的主观关照,这就不是很多人能想得到的了。
其实,优秀作文值得探讨的“优秀”之处还有很多,以上三点我认为是相对比较容易借鉴的地方。明确了方向,入了门,再下一番功夫,相信有一天会涌现更多的优秀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