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芝 李桂萍 郝玉梅
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
苏长芝 李桂萍 郝玉梅*
(内蒙古包钢医院门诊办公室,包头014010)
老年;高血压病;特点;心理护理
高血压全球患病率逐年提高,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患病总人数达6亿之多[1],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亿以上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疾病,是当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最主要杀手,因为高血压病的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被评为“人类第一杀手”,一直以来被医学界高度重视。成人如舒张压持续在90mmHg以上,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一般即认为有高血压病。病人常感觉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胸闷、烦躁和容易疲乏,严重时可发生心、脑、肾功能障碍,并容易发生中风和心力衰竭。由于药物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治疗效果不佳,疾病长期治疗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可导致病人心理上的障碍。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2]。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岁,连续三日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且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者。该病分2型: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②混合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 Hg。特点如下:
1.1血压波动大主要是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表现为血压忽高忽低。
1.2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大多数老年人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常常大于160mmHg,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小于90mmHg,同时常伴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不适表现。
1.3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眼花时,有直立位低血压表现,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缓慢。
1.4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2.1心理特征老年高血压常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多种慢性病,病程长,以至病人顾虑很多,情绪消沉,有的病人由于对高血压的危害及预后的担心而出现感情脆弱,易伤感。所以,当病人血压较高入院治疗时,有的对病情估计较为悲观,心理上表现非常紧张,血压稍有波动都很在意,如处理不当则可引起焦虑、烦恼、多疑、忧郁等情绪,心理负担重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病情恶化诱发脑卒中。所以病人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关心和重视。
2.2心理护理对策紧张刺激作为一种信息,经相应的感受器传入大脑,通过大脑的评估,引起不良情绪反应,血压升高,这些均说明高血压病是心理、社会、生物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掌握了病人患病后的心理变化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本病发病、治疗效果及预后与人心理紧张多疑虑有密切关系,与之共同分析疗效不佳的原因,消除心理压力,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辅以心理治疗,经护理,病人可减轻精神压力,消除心理负担,配合治疗使病情得到较快而有效的控制。此外,应顾及其心理特点,通过与病人交往沟通,充分了解其性格特征及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因素,帮助病人进一步认识多疑、焦虑的紧张情绪变化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教会病人心理自我放松的方法;劝导病人改变有害的性格特征以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总之,以消除病人心理压力为目标来采取措施,消除其多疑虑的不良心理因素,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老年患者易焦虑、悲观、抑郁,期待得到人们的尊重,希望了解有关医疗信息,渴望早日康复,害怕留下后遗症等特殊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帮助人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身心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心理护理有利于克服病人的各种消极思想,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缩短病程,最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患者信赖,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使之早日康复[3]。
[1]任树生.更新高血压防治观念,强化综合防治意识[J].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1999,7(5):193.
[2]冯秀珍.浅谈高血压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30-2(15):1672,5085.
[3]鲁冬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07,20(7):126-128.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7.078
1672-2779(2013)-07-0119-02
张文娟
2013-03-18)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