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婷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一)地方文化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学生传承和传播
地方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资源[1]。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是不断累积的过程,目前淮安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生作为地区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一条重要渠道,合理地加以开发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期间不断了解、习惯和融入地方文化,大学毕业后一方面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深受地方文化熏陶,可以将地方文化的影响带入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使地方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传播。
地方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区性、乡土性和特色性[2]。目前淮安地方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资源:1、物化形态的革命遗迹旧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2、精神文化形态的运河文化、美食文化、产业文化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需要地方文化的补充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课本与本科院校采用同样教材,理论程度偏高,学生上课缺乏兴趣[3]。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引入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多渠道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高职院校根植于地方环境,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师要学会就地取材,从学生熟悉、感兴趣、想了解的角度出发,以一种循循善诱、层层递增、深入浅出的模式,将思政课教学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了解身边的实际情况,树立从自我要求开始,以身作则,身体践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一)地方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视度不够
首先,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导致地方文化发展缺乏引导,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辅助手段,发展缺乏动力,自成气候,而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更是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和运用。其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虽已渐渐引入部分地方文化元素,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比如: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参观淮安经济开发区生态园,也仅仅是部分同学,浅尝辄止地了解一下淮安的生态园,后续只需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和交流心得体会,其他情况也可以此类推,不容乐观。
(二)地方文化缺乏系统的整理汇编
地方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材料,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比如:恩来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和合精神、严细精神和修身精神[4];运河文化中众多民居古建筑展示了苏北民间,串联了码头古镇、清江浦、河下古镇、楚州古城等民俗文化点;流传韩信 “一饭之恩”、“胯下桥”、“梦得兵书”、“韩信点兵”等大量民间故事传说等等。然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缺乏良好的整理汇编,文化材料零散存在,各成体系,可以深入探讨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的人员更是缺少。
(三)传统地方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率低
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一般存在于:理论灌输、案例引入、研讨等形式,学生接受比较被动、局限,引入的内容比较少、运用率不高。同时,地方特色文化在学生中的关注度不高,如:淮扬美食节、盱眙龙虾节、金湖荷花节等等,学生只局限于知道程度,在实际中接触甚少、感触不多,对于文化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大学生的认识也仅限于地方文化的宣传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增长,对文化发展自身和文化发展中带来的潜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作用缺乏理性的认识。参观周恩来纪念馆、韩信故居等地区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甚至于仅仅当做旅游来看,不能够深入地认识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对地方文化的了解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对地方文化的系统研究和探讨,教师自身对于地方文化了解星星点点,不够全面,同时高校科研方面的理论成果,缺少展出平台,各人研究各人的,不能达到成果共享。然而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政课的直接指引者,教师的深度、广度一定程度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易发现课比较“难上”,其主要表现在:1、学生的关注度低,不爱学;2、课程内容偏理论,不感兴趣学;3、内容重复、没新意,不能吸引学生学。这就对上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自身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内涵,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育内容,老课新上,内容贴近实际,易于吸引学生眼球。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地方文化仍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探究如何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更具迫切性。下面以淮安文化为例,探究将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和地方文化部门,首先应该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确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上,积极组织落实高职院校和地方文化机构制定的策略,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层开发,把握实质,用足用活地方文化;进一步推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促进双赢。
(二)内容上不断丰富
淮安的地方文化丰富,能够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较多。其中“恩来精神”作为典型的优秀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恩来精神一直影响着淮安的学子,恩来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它是周恩来同志在成长、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理想、品格、作风等综合体现。童年周恩来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折射出的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着代代中华学子。作为恩来总理的故乡人,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周恩来的一生为革命,一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中艰苦朴素,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要学习恩来精神,脚踏实地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做人,做到知行统一。
(三)形式上不断创新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部与地方文化部门的联系。一方面让校内专家和学生“走出去”,让校内专家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发展的工作中,开展地方文化发展研究课题;另一方面,让地方文化专家“走进来”积极参与到校园地方文化宣传中来。目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即是文化发展年,我校思政部正在积极组织兴趣小组、志愿者服务队,在大型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够走出去,比如:淮扬美食文化节的宣传、接待工作;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到周恩来纪念馆担任导游,在实践中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将文化精神的影响贯彻一生。同时,我院打算在今后邀请地方文化带头人走进来,在校园进行开设讲座、开展图片宣传等活动,促进两边积极合作,探讨落实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进程和实效。
(四)队伍结构不断健全
目前,地方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两条线相交甚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有体系的研究队伍。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努力联系地方文化部门,同时在高职院校内,积极组织三个层次的研究、研讨和学习队伍。1、专家研究队。高职院校科研部均有地方文化研究课题,针对每年的研究成果,院校定期汇总、还可组织专家一起研讨,最后形成专家地方文化研究册,分发给地方思政课教师阅读、学习和讨论。2、教师研讨组。思政课教师可分教研室探讨相关领域地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比如:恩来精神在大学生教育成长中的作用,韩信的能屈能伸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等等,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定期完善校本教材和课件。3、学生兴趣团。学生是教育的受惠者,也是主要参与者,高职院校思政部要积极组织文化兴趣小组,由专业研究老师作为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开发,带领学生探讨地方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和途径,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形成典型,树立模范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在铁,张玉.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探析[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0,(08):69-70.
[2]檀向群.高校思政课地方课程资源探析——以池州学院皖南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26(02):134-136.
[3]胡艳.以地域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南方论刊,2013,(02):73-75.
[4]汪浩.论周恩来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0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