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设策略研究

2013-01-31 16:01赵彦莉李朝晖
中国轻工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赵彦莉 李朝晖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施教主体比较单一,主要由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当。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功能的深入开发,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承担起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责任,施教主体呈多角色并存。教育方式由原来的点对点传递变为面对点的灌输,网络中教育对象接收的信息更加全面、丰富。

2.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匮乏,资料搜集范围有限,多限于从静态资料中获得(如著作、报刊、杂志等)。而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讯息可以共享和借鉴,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获取便捷。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和思路;另一方面也吸引着教育对象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及时捕获权威信息,形成课上课下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学习模式,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效果双赢的局面。

3.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到场地、天气、设施等诸多条件的影响,活动规模、受众范围有限,部分活动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更加鲜活,如开展微电影展播、票选榜样人物、微博传箴言等;活动手段更加多样,如开展网络纪念堂纪念英烈活动等;时效更加显著,能够紧跟时事在短时间内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如十八大闭幕开展网上学习,十八大征文活动等;尤其将网络自身魅力与学生喜爱的元素融入教育活动中,使得网络思想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4.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容易使教育对象产生抗拒、厌烦情绪,无形中给信息传递环节设置了障碍,降低了效果。鉴于网络的隐蔽性特点,施教者与教育对象在网络平台中探讨、交流问题时能够摒弃现实身份和地位的牵绊,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有助于挖掘教育对象的真实想法与潜在问题,便于在网上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传递正面信息,及时有效地处置不良信息和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当网络以迅猛、快捷的速度占领高校学生教育空间时,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意识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也没有下决心扎扎实实推进这项工作,仅仅停留在有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层面上。尤其是没有建立系统的网络思想教育机制,思政类网站内容枯燥、陈旧,形式刻板,更新缓慢。这样既没有吸引学生关注的鲜活的讯息,也没有贴近学生需求的网站栏目,网络思想教育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缺乏

目前,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以及繁重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传统思想教育工作者身兼数职,与学生在网上交流的频率低,无法及时回应学生在网上提出的相关问题,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同时,从整个网络思想教育人才队伍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呈现出“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懂网络技术,懂网络技术的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背景和实践经验”现象,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面实现。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滞后

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方面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规模化等问题。有些高校思政类网站制作简单,内容陈旧,功能也多半停留在单向的信息传递,缺少互动交流版块。尤其随着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快速发展,思政类网络平台建设跟不上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的变化,缺乏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很难起到教育引导作用,使得教育平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另外,有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局限于学校内部,缺少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适用的考量和斟酌,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学生对网站的知晓度低,直接导致教育作用难以发挥。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管机制不完善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当前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情况下,网络社区成员多半以匿名身份参与其中,有的甚至以多重身份活跃在虚拟社区中,削弱了制度对这些成员的约束力,一些不良言论和腐朽思想趁虚而入,容易诱发道德失范、理性缺失、畸形交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形成一股“隐性”消极力量。甚至造成群体情绪波动或失控,引发群体事件,影响高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效途径

1.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即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1)制定加强网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实施办法

建立由校党委领导主抓,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保卫处、信息管理中心和各学院负责人参加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明确各单位的权责划分,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2)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建设制度和工作规范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聘、培养、考核等机制,完善网站管理的相关制度,如《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用户管理办法》《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法》等;建立健全网络信息责任追究制,明确校园网不当信息的处置机构、清理范围、处置流程和预防措施等,明确网上违法违纪行为处理的有关规定,明确教育主体承担的网上舆论引导、监督等责任,形成科学系统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营造健康、安全、有序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组织保证,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与否的关键。

(1)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聘关

坚持入口的高标准、高起点才能促进队伍整体的高水平发展。要遵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制定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的人才准入标准。要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充分考虑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识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互补搭配、优化组合。

(2)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等。要引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理论学习与应用上下功夫,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网络技术培训,这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具备多方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能力,如信息分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网络技术操作能力等,从而促使教育者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

首先,要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目标,打造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要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工作考评机制,措施得当、奖罚分明,确保这支队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要积极拓展这支队伍的发展空间,提供高层次学习进修和职务评聘机会,使这支队伍长久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与创新活力。

3.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1)加强校园网平台建设

校园网建设要充分体现实用、便捷、新颖的原则,功能开发要紧密围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娱乐,切实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开设网上办理学生事务的业务,增加校园网知晓度、关注度与参与度;校园网交流版块形式、内容要紧跟各主流网站的发展趋势,简化注册、留言、上传资料图片等流程,随着手机客户端的广泛应用,应及时研发校园网客户端,抢占教育平台;要全民动员,施教主体要带头参与网络互动,及时登录、更新、留言,充分调动学生互动积极性。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平台建设

专题网站建设要充分体现针对性、专业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在“新”字上下功夫:一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内容,网站教育内容不仅要丰富海量,且开展的教育活动要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贴近学生实际打造一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主题教育活动;二要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形式,与时下流行的“潮语”、“潮人”、“潮事”紧密结合,这些流行元素的引入将极大增强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三要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载体,注意将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引入专题网站,满足学生行为方式多样化的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受教育的热情。

(3)加强网络舆情平台建设

网络是把双刃剑,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不当言论的迅速扩散、腐朽思想的快速传播、群体事件的短时爆发。如若处置不及时,将带来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需要我们加大网络舆情平台建设步伐,积极建设层级舆情监测网络,利用即时通讯软件收集、反馈、处置相关信息,短时、高效处置突发事件,才能将不良事件影响降至最低。

4.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1)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机制

坚持弘扬红色主文化,封堵黑色反文化,删除黄色垃圾文化,疏导灰色不良文化,主动占领新的思想阵地。一是以主题教育网站为的主阵地,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切实发挥网络陶冶情操的作用;二是成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机构,开展活泼、系统的思想教育活动,使网络教育活动有序、深入展开;三是要引导网络舆论,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监控网络舆情,有针对性地引导网上舆论,从而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2)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参与机制

当前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迫切要求平等参与各项活动,这使得网上思想教育具有先天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要通过多种形式,满足学生需求,使之成为交流思想、获取信息、反映诉求的“桥梁”;主题网站应提供师生交流互动版块,及时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关注的问题予以解答,寓教育与服务之中;要以网络为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将文化艺术、学术竞赛、素质拓展等活动引上网络,加深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

(3)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约束机制

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教育承担着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职责。要建立和完善网上行为监控体系,实时进行网络信息的检测和研判,对苗头性、倾向性、敏感性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建立大学生网络文明自律组织,形成文明和谐的网上教育氛围。

(4)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要通过提升思想教育队伍的工作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人员保证和社会支持,从而确保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努力打造一支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开展网上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同时要加强资金投入,维护网络正常运行及技术、设备的更新,以满足网上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5)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急处理机制

一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二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减少中间环节,及时发现并处理危机信息,防止个别案例的不良影响传染扩散。三要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学生获得正确认知,从而有效地疏导和化解学生们的疑虑和困惑。

[1]张建松.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空军政治学院报,1999(6):70.

[2]李德才,李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3]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叶景文,李爱东,于洪泽.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