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奇,景学安,王君林,王 鑫
(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医学是高度实践性的学科。1997年9月维也纳世界第25届医学教育大会暨欧洲年会,将早期临床进入医生角色列入会议专题讨论以来,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课程模式仍然是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该模式的缺陷非常明显: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到临床实习时基础课内容反而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学习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地方普通医学本科院校,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与实习基地之间的矛盾,学生实习与考研、就业的矛盾,临床教师带教与担心医患纠纷的矛盾,导致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面临挑战。鉴于此,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利用暑期开展了两届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矛盾,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在学生正式见习、实习之前进行[1],目的是让医学生尽早进入医生角色。此项活动使学生尽早了解医院的部门设置、工作流程;尽早了解医生职业生涯的性质和特点;尽早接触病例,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对今后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都起到促进作用;也使他们尽早接触社会,培养人文素养。
临床医学本科二年级学生。
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本着就近原则,个人联系预见习医院,医院级别不限。学生在暑假期间持《学生临床预见习鉴定表》去医院预见习,时间为两周。预见习期间,医院可根据情况安排学生跟随指导医生到门诊或病房预见习,具体安排为:1天门诊见习,2天护理见习,2天急诊科见习,3天内科见习,3天外科见习,2天妇产科见习,1天儿科见习。在医院预见习期间,学生完全按照医生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听从医院的安排,严守劳动纪律和工作纪律。预见习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
预见习期间,学生每日书写《见习日记》,详细记录每日的活动情况(包括个人感受)。每科预见习结束后,学生在《预见习鉴定表》上填写预见习记录,科室书写评语。整个预见习结束后,个人写出鉴定,医院写出评语。鼓励学生写出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者心得体会。开学第一周将《见习日记》、《预见习鉴定表》、《调查报告或者心得体会》统一上交学院。
由学院组织专家教师对学生上交的活动材料进行审核和评比,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上报学校教务处申请实践教学学分。活动结束后,我们发放了160份《临床预见习活动调查问卷》,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预见习活动共发放《预见习鉴定表》853份,上交650份,经审核有510份符合预见习要求。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7%的学生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必要性,只有12%的学生认为不必要。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同开展此项活动能尽早接触医院,尽早接触医生,尽早接触疾病,尽早接触社会。44%的医院对此活动持欢迎态度,仍有22%的医院不欢迎。进一步分析不受欢迎的原因:43%的医院认为学生医学知识欠缺,进入临床过早;30%认为会给医院管理增加工作量,增添麻烦;27%认为大二学生预见习可能增加医患纠纷的风险。学生进入医院83%是经熟人介绍,只有11%是自己联系。部分学生自己联系进入医院受阻,48%学生认为这正好是锻炼自己交流交际能力的好机会,35%学生赶紧找熟人帮忙。能够完成任务的占到67%,其中圆满完成任务,收获颇丰的占到22%;未完成任务,效果较差的占28%。
部分学生提出对预见习的目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建议提供一定的预见习资料供参考,以提高预见习效果。预见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大三寒假或者下学期进行,在学生学习了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之后。适当延长预见习时间,尽量少安排科室,集中于2-3个科室,以便学生对科室有更多的了解。个别不在市县居住的学生,需要在外租房,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部分学生联系医院受阻,建议学院统一安排预见习等。
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无论单个的人或具体的人群都是社会化的人,都具有个性特点和社会性。医生不但要了解疾病,还需要了解人,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医学的艺术性所在[2]。医学本质上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任何医疗实践活动都不能只见病不见人。
学院利用暑期举行的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既是一次医疗实践活动,更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体会到了医生的责任,树立了终生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坚定了学好专业课的决心,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平时理论知识的细节学习和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体会到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这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参加预见习活动遇到的困难甚至是经济上的付出,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
预见习的初始设计是让学生自己联系进入医院,通过与医院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病人打交道,藉以锻炼自己的沟通技能和开拓能力。从实际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熟人介绍进入医院的,只有少数是自己联系的。可能与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有关,也与部分医院不欢迎,使得自己联系医院受阻进而寻求他人帮助有关。学生一进入医院,就意味着开始接触社会,开始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因此对他们既是考验也是锻炼。尤其是遇到疑难问题需要向带教老师请教,学生要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一对一交流,这种专业沟通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带教老师的职业经历,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教育,对帮助和启迪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与各国高等医学毕业生均必须具备的“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关于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的要求相一致。
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是在临床医学本科二年级结束后进行的。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预见习的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而参加活动的动力不足。我们准备对今后参加预见习的学生提前进行培训,提供一定量的预见习参考资料,以提高预见习效果。部分带教老师认为学生医学知识欠缺,进入临床过早。说明对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今后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对早期接触临床重要性的认识。另外目前的医疗环境也使得部分医院怕承担风险,带教老师也有可能增加医患纠纷风险的顾虑。今后应该加强与医院和带教老师的联系,争取获得支持。另外,预见习的时机选择,选择多少科室,预见习时间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总之,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能增加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的矛盾,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临床医学专业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1]王庭槐,王淑珍,张晓珠,等.“三早教育”在我校医学教育中的实施与成效[J].医学教育探索,2004,3(2):17-18,29.
[2]孙宝志.把早期临床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编写《临床医学导论》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0(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