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不可“犹抱琵琶”——应试作文教学心得

2013-01-31 11:47
中学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应试点题笼子

徐 凡

上星期,我们进行了一次自测考试,用的是襄阳五中出的稳派试卷。作文题是一个给材料命题作文,要求以“逃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我带的一个理科生交试卷的时候特意嘱咐我,说:“这篇作文用尽了我毕生的心血,您一定要看看。”

后来改作文的时候,我特意找出这位男生的试卷,认真阅读了他写的作文。这孩子写的是记叙文,主人公是一只威武勇猛有谋略的公鸡,这只鸡本来被关在笼子里,但随着笼子里的鸡数量不断减少,它意识到再留在笼子里而不抗争的话,只有死路一条,于是这只鸡抓住机会从笼子里逃了出去,逃离了这一劫难。获得自由的鸡非常高兴,昂首阔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但走着走着,它开始想念那些被它欺负的兄弟和暗恋它的母鸡,于是这只自诩聪明的鸡又决定回到笼子里面去。但它毕竟只是一只鸡,这只自以为是的鸡迷了路,走进了别人家的鸡舍,被别人家的主人捉住了。文章结尾写到这只鸡“闭上了眼睛,因为它知道接下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应该说这篇文章构思不错,文章的语言也很生动诙谐,笔法细腻,文中刻画的形象也是活灵活现,但是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篇文章作为应试作文,它最大的问题是主题不突出、不明显,或者说是缺少一个结尾来点题,所以我只给了他一个不太高的分数,我含蓄地告诉他主要是因为主题被他藏得几乎看不见了,他不解地说:“主题藏得深就不好吗?明白地把主题表达出来,不是显得太肤浅了么?”

其实,应试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考生一定要把主题明确地点出来。

我告诉他,在阅卷老师的阅卷任务很大的情况下,不可能把每一份作文都能深入的研究,毕竟他们是在完成阅卷任务而不是在搞文学研究。所以我们应顺应考试之需,作文的主题要显明,让阅卷老师一读便知文章的主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点题,一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二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三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所谓点题,就是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题意。这样就可以使文章中心更突出,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取悦阅卷老师,“点题”不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考纲的基本要求。

那么作文中如何点题呢?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

(一)标题直接点题 古语云:题目者,目也;目者,眼也。古人有占“地利”之说,我们的点题也要讲究位置,要醒目。也可以称之为“风头”。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可以反映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取一个好标题至关重要。记叙文的标题一般要求形象生动,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议论文的标题要概括表达观点,如《因材施教,发展自我》;散文的标题则比较含蓄,《有梦不觉人生寒》。

题好一半文,在标题中嵌入话题,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先入为主,抓住主旨,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牵引,将文章扣到话题上来。

(二)篇首马上点题 如果开篇就能扣标题入题,就为全文定下基调,能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果形成与文章结尾相照应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三)标志性语言反复点题 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几句类似的语句反复的点明话题。这些词或句子就是点题的语言标志。特别是记叙类、散文类等体裁的作文,更需要处处点题。用来点题的或一个词语,或几句话语,或一句议论,或一句抒情,或做点评,或做红线贯穿。处处点题会增加文章的凝聚力,但不要过多,多则乱,应恰到好处,当点处则点。

(四)结构上排比点题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五)结尾照应全文点题 结尾点题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拉一拉、扭一扭、靠一靠”万不得已而点题以上五种点题方法是在行文构思时就应该考虑到的,进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但是,有时写文章写到中间或结尾时,忽然发现“离题万里”了,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可以在文章结尾处补加一些与话题或主题有关系的句段来挽救败局。也就是“拉一拉、扭一扭、靠一靠”。“拉一拉”就是意识到“跑题”之后,马上“悬崖勒马”,调转方向;“扭一扭”就是把“文脉”扭转到“正题”上来;“靠一靠”就是努力用一些结论性的文字对上文进行总结,即使是画蛇添足也要往正题上“凑一凑”,说不定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介绍了这几种点题方法后,这位学生连说好办法,然后拿起笔,在作文后面补了一个结尾,我一看,还真是活学活用,只见他在结尾加了这样一句:“我可以逃离关住我的笼子,但我逃离不了我的命运。”我说很好,这样一来,文章就上了一个台阶,显得寓意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应试点题笼子
大象和我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文末点题太直接
逃出牢笼的袋鼠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笼子”究竟什么样
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