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梅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 海安 226400)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
任宏梅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 海安 226400)
课堂的学习活动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其中,学习目标引领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又影响和决定了学习结果。而学习过程又可分为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两大要素。在以上各个要素中,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是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即我们俗称的“学什么”与“怎么学”。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活动设计也应从整合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思考,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发生,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效和高效学习,让教师轻松教和学生快乐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课堂实践,谈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发现因果联系及其他联系,这就意味着解决疑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交接点,因为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接下来如何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那就要“欲说还休”:讲一些内容,留一些内容来作为让学生产生疑问的“引火线”。
如:在学习“音频文件的扩展名”这一内容时,我没有采取PPT直接呈现的方式,把常见音频文件的扩展名一股脑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两个问题,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①同学们对计算机开机、关机的声音很熟悉,请问这些声音“藏”在计算机哪里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并迫切的想找出自己计算机中的这些声音。此时,我适时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操作: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c:windowsmedia文件夹,观察找到的声音文件,并记录这些文件的后缀名________。②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听网络歌曲吗?有过下载网络歌曲的经历吗?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喜欢,并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过下载网络歌曲的经历。于是,我请同学们实现这样的操作:登录www.baidu.com,在“音乐”页面下载自己喜欢的两至三首歌曲,观察并记录下这些文件的后缀名________。通过以上的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们很快就总结出常见音频文件的格式有:*.wav*.mini*.mp3*.rm*.wma等。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操作水平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来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既是轻松活泼的又是高效的。
高中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软件操作经验,但缺乏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分析学生的发展水平,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搭建起教材的学习客体与学生的主观经验之间的桥梁。杜威认为:“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因此,通过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习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在逻辑运用中跳出机械训练的模仿与束缚,让教学任务水到渠成。
如:在学习“汉字的编码”内容时,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过“汉字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进行处理的”这一问题,但通过我的观察调查了解到,不少学生都用过Windows自带的TrueType造字程序造过字,只是不知道用此程序来模拟体会计算机处理汉字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请学生用Windows自带的造字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僻字”,让学生的造字过程与汉字处理的三种码对应起来,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具体过程如下:造字前选择代码区域如“AAA1”就对应到“机内码”生成;绘制该字的过程就对应到“字型码”的生成;造字结束后,选择所造文字在微软输入法中的对应编码,就对应到“输入码”。借助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客体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思维特征,学习某一学科就要对它有全面的了解,从宏观上理解学科文化。信息技术学科属于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有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作为补充。在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让探究作为一种学科方法和学科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过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的科学信息素养。
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内容时,我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里给学生挑选出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习“网络数据库”的内容时,以学生的网购经验为出发点,通过B2C与C2C的相关资料的介绍,来加深对网络数据库信息的丰富性和可靠性的理解;学习“病毒的特点”时,按照不同的类型列举了十多种病毒的名称、传播渠道、表现形式与危害等作为对课本的补充,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认真阅读,在自己的分析比较中很快归纳出病毒的特征,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对网络防范与安全进行思考,形成安全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价值观。“第二套教学大纲”与课本教材的有机结合,不失为实现学科的知识、方法与精神有机地内化为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途径。
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因此教师适当地利用一些的物质手段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成熟时,再教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师对自己施加的有利影响,充分发挥和结合好教师与学生的能动作用,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IP地址的分类”学习时,如何让学生掌握IP地址A、B、C三个基本分类的地址范围,摈弃一贯以来对这些数字的死记硬背呢?我想到用直观的教具结合理性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印象。首先请学生打开本机的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分别用300改变本机IP地址的后面三个字节,观察三次弹出的“错误窗口”里的警告内容。
再请学生在本机的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用300改变本机IP地址的头字节,观察弹出的“错误窗口”里的警告内容。
学生们很快发现:在改变IP地址后三个字节时,错误提示窗口中的有效数值范围都是0-255,而改变IP地址头字节时,错误提示窗口中的有效数值范围是1-233,这说明头字节在IP地址中有特殊作用,引出IP地址的分类范围是以“头字节”来区分的。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我们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选择学习方法,又要应学生的差异而有所创新。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投入感情、发挥教学机智,那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必定是有效的、也一定是有趣精彩的课堂。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徐学福.整体教学策略系列——探究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