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烛 刘力真 吕立新
陕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陕西横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这些典型的自然地貌和气候特征为特色农产品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陕北气候资源独特,幅员辽阔,有白绒山羊、苹果、梨、红枣、名优杂粮、牧草等特色产品;关中地区有奶牛、秦川肉牛、奶山羊、强筋小麦、特色蔬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陕南雨量充沛,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有中药材、瘦肉型猪、茶叶、“双低”油菜、橘子等特色产品。
总体来说,陕西特色农产品生产具备较好的基础,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产业体系,是陕西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项目组对收集的特色农产品标准进行梳理,并按照种植类、养殖类、加工农产品进行分类,从整理结果可以看出,陕西特色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苗木、油料、烟叶、茶叶、药材、畜禽、植物源产品、动物源产品等13类,共计116种。陕西省现行特色农产品标准有:《陕西苹果标准综合体》、《猕猴桃标准综合体》、《秦川牛标准综合体》等。马铃薯、秦川牛、蜂王浆等77种农产品的相关标准分别在《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明细表(2012 版)》和《陕西省农业重要产业标准体系明细表(2012)》中已涵盖,而无棱荞麦、金钱桔、莎能奶山羊等其余39种特色农产品尚无相关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陕西省特色农产品标准汇总表共收录1328条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1条,地方标准727条,占54.7%。陕西特色农产品标准覆盖了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加工、贮运的全过程,标准类型包括基础标准、技术规程、方法标准、质量标准等。
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的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陕发[2000]14号)、《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陕发[2001]26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陕西根据自然环境和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和发布农业标准932 条,特色农产品标准602条,并通过培训会、网站等方式积极宣贯和推广这些标准。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推动陕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陕西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全省7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11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总规模达到140万公顷,1230万农民直接参与并受益,累计增加农民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势头。形成了以肉羊、草业、小杂粮和林果为重点的陕北农业产业带;以苹果为主的渭北优质果品产业带;以优质粮油、乳品、蔬菜、瓜果为重点的关中农业产业带;以生猪、茶桑烟、中药材为重点的陕南农业产业带。果业和畜牧业已成为陕西两大支柱产业。
全省已有果业“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500多个,苹果一县一业建设县4个,代表了陕西乃至全国苹果生产的最高水平。各地市在运用标准化手段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中硕果累累。以安塞县为例:安塞在发展山地苹果产业过程中,积极运用标准化手段,先后创建了省级示范园5个,省级生态示范村5个,市县示范园28个,树立了2000余户典型户,通过这些典型的言传身教。辐射引导,示范带动,促进了果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是新技术得到推广。安塞全面推行了“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积极推广“果、沼、窖、畜、网”五位一体配套技术,在果业肥源建设,开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进行了探索,取得一定成效,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病虫害防治推行“灯、板、带、芯”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全县优果率提高到70%。
二是规范了建园标准。提高了建园质量。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产苗量最多的650亩苹果骨干苗圃。
三是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安塞县实施集雨窖灌工程,修建果园集雨窖16410口,解决了8.2万亩山地果园管理用水和部分节水灌溉用水,实施了果园生产道路建设工程,共修建了458.3千米,352条果园生产道路,解决了12万亩苹果园通路问题,建立了20个防雹增雨站。
四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安塞的山地苹果栽培面积达37.5万亩,2012年挂果面积9.5万亩,产量9.3万吨左右,产值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果业收入2500元以上。
陕西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其中标准缺失、部分标准标龄长、标准执行不力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总结如下:
3.2.1 反映产品特色的标准亟待制定
陕西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标准的作用日益显现,对标准的需求日益增加。我省已有苹果及苹果标准综合体、小麦标准综合体等标准综合体17个,调研结果显示,无棱荞麦、金钱桔、莎能奶山羊等众多特色产品没有标准或生产技术规范,参照的是相近产品的标准,这些标准不能依据产品特色指导生产。为了发挥和保持农产品特色优势,需要加紧制定和发布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完善标准综合体的建设。
3.2.2 部分标准标龄长,内容陈旧
《陕西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表》收录的602条地方标准,标龄超过5年的有442条,占73.4%。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标准中一些技术已经过时,也有一些新的方法没有被及时引用到标准中来。例如: DB/T 19—1991《矮化中间砧苹果苗木繁殖技术规程及苗木质量标准》,该标准矮化中间砧品种MM106在实际种植中基本不用,而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基砧品种八棱海棠未列入。由于长期以来的经费短缺,地方标准不能及时制修订。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的标准会逐渐显现它的不适应性,必须对其修改和完善。
3.2.3 标准的实施缺乏有效性
我省农业地方标准发布后的宣贯与实施不尽人意。有的标准制定时缺乏深入研究,可操作性差,有相当数量的标准发布后被束之高阁,即不宣贯也无人问津。
目前大部分村庄的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留下务农的多是老弱病残,这部分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受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方法的影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作用等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透,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观念不强,同时,农业科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因此,生产过程规范化程度低,导致特色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包装简陋,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树立。例如梁家河流域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推进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不仅不配合按照标准的方法操作,甚至阻挡农技人员工作,坐地要钱,标准化工作推进举步维艰。
特色农产品经济是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标准化是提升陕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水平,增强其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发展特色农产品应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转变政府职能。“标准化事业本身既是一项技术性基础工作,又是一项为经济、为贸易、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事业。从本质上说, 它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它更不是一种政府管理职能”。建立由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牵头、社会广泛参与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由政府组织协调对我省特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进行指导,解决特色农业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实施特色农业品标准提供技术支持等。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特色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同时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特色农业标准化领域。
加快特色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尤其要尽快制定符合我省自然环境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农产品品牌标准、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生产-加工-流通”配套的标准综合体、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标准。我省已经初步建立陕西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根据农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标准体系不断补充和修订。
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提高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依托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利用职业技能培训、现场会、电视宣传、农村信息化网站、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的意义,增强基层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使标准化生产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示范基地开展全程化标准技术培训、指导、监督,引导基地农户严格按照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经营,扩大技术覆盖面。
完善对农产品标准实施的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高质量监测水平是实施农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卫生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要尽快改变目前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的状况,采用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办法,使农产品质量检测更快捷、更准确。
积极引导和推进“一村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监督及认证体系,逐步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和优质化,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推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产品标签标识制度、检测检验制度和产地追溯制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通过建立特色农业标准化信息网络,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最新前沿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前获得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推动特色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1] 王忠敏. 论中国标准化管理三阶段.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4).
[2] 王建康,智敏. 陕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3):39-42.
[3]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的决定》(陕发[2000]14号).
[4]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陕西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3]66号).
[5] 农业部《关于印发〈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农计发[2003]1号).
[6]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03]33号).
[7] 《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表》(2012).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