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 静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是近年来新疆上上下下讨论的话题。《新疆文化的现代化转向》(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7 月出版)一书便是研究新疆文化转型的第一部专著。该书为兰州大学出版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丛书之一,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文化的现代化转向》囊括了新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诸多问题,内容涉及面较广,全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新疆文化方略论”,通过概述与反思新疆文化资源、文化特征、文化发展、文化安全和文化实践,以论证新疆文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总论性质。其余部分从意识形态属性,草原畜牧业、绿洲农业、丝绸之路商业等视角,体制机制创新、手段和途径创新,认同视域,文化立法、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和文化传播保护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六部分内容以方略为核心,特征为骨架,资源为基础,发展为动力,安全为保障,实践为途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系统。
1.该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进行了较好的结合。比如对文化的现代价值理念的“仁爱、富强、正义、文明、和谐、自主”,现代认同的“诚信、法制、公正、理性、科学、人文”,现代精神的“爱国、团结、勤俭、互助、开放、进取”等要素内容,书中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并提出著者的见解;同时,对诸如新疆巴扎文化、地毯文化亦有详细描述,乃至天山松、昆仑玉所蕴涵的特殊文化价值也有所探微。而这些描述中亦不乏理论色彩,就巴扎文化而言,著者指出,从巴扎空间的自然产生到巴扎空间的生产,无疑是一个文化意义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指向一个社会与历史实践下的地景变迁外,更使得巴扎的文化涵义完成了从新疆过去的实质环境延伸到新疆当下的地景象征意义的跃迁,超越空间重新转变为另一个意义场域有待开掘的文化符号。
2.立足现实,回顾历史。新疆民族众多,宗教众多,中西文化在这里汇聚,各种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在长期碰撞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独特文化内部又呈现多个子系统。《新疆文化的现代化转向》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从中探寻其规律,获取历史的能量。新疆绿洲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上虽然深受中原、中亚及游牧民族的影响,但在各种文化的浸润中却依然保有本土文化,对当今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中原和西域合则共融、分则俱损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加强统一和谐的中华文化建设;中原政权政治制度层面的影响与中亚阿拉伯文化的深层文化心理影响并存的历史与现状,提醒我们应注重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层文化心理,从而为解决新时期的民族问题提供对策和思路;新疆绿洲少数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始终表现出族际、族内文化大同与小异并存的现象,提醒我们应注重少数民族之间的异质性研究,为民族政策深入细化提供理论支持。立足现实,回顾历史,现实与历史相结合,是该书又一重要特点。
3.兼具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该书认为,文化现代化的关键是文化生活的现代化,文化事业方面的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些要与市场经济相衔接,尤其在文化产业方面关键是要主动积极培育大批骨干文化企业,最终为实现文化产业打好基础。本书提出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规划项目、打造品牌、优化环境、加大投入等新疆文化转型的对策以及合理挖掘整合龟兹文化资源、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实施文化精品带动战略,实现文化富边,提升文化竞争软实力等方面的建议。这些对策与建议中所征引的材料、数据都源自充分的文档调研、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具有较强的实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