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学术著作出版 打造社科精品文库——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

2013-01-30 16:39
中国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学术

本刊记者 王 媛

新闻出版总署不久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提出从九个方面加快推进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建设。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措施,是当前引领学术风气、减少平庸之作、提升出版质量的需要。如何利用这一发展良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自觉服务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中国学术创新和发展,这对时代浪尖上的社会科学出版人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学术出版人关注的焦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刊记者近日特别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请他讲述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品牌塑造历程和学术出版建设之路。

坚守学术出版定位 打造专业品牌

《中国出版》:作为一个建社30多年的名社,请您首先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是经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同意,于1978年6月建立的。伴随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建社30多年来,我社出版了大量学术精品力作,在学术界、文化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品牌也随之建立起来。1993年和1998年两次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优秀出版社,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在多个场合肯定我社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出版领域的名社。

建社以来,我社共出版1万余种图书,目前年出书量达1000种以上,其中许多都是具有品牌价值的学术精品图书、不断重印的文化理论读物,包括国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规划的研究成果。如《当代中国》丛书(前74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社科学术文库》《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系列、《〈甲骨文合集〉释文》《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丛书》等;还有一大批引进版权的国外名著,如《剑桥中国史》系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系列、《罗尔斯著作集》《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等,这些图书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也为我社赢得很高的声誉,先后有多部图书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有数百种图书获得各领域的专业奖项。

近年来,我社坚持专业学术出版定位,努力打造学术出版品牌。根据南京大学最新发布的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数据资料,我社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在全国580家出版社中名列前茅。我们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出版机构,可以说,我社每年出版的1000多种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中国出版》: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版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您谈谈学术出版在当前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里,您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出版事业又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发挥怎样的作用?

赵剑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做了具体部署,还首次提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被直接写入“十二五”规划之中。为落实上述战略部署,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出版资助力度都有大幅增长,学术出版的环境和条件正得到较大改善。此外,文化体制改革、出版社转企改制赋予我们更多自主权和发展契机,这些给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出版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无限生机。

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要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应该说机遇难逢,但又责任重大。我们应首先多出精品力作,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从这样一个角度推动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组织、策划更多的精品力作,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满足,因为这些精品力作是衡量一个民族的理性思维深度和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拿德国来说,这个国家产生过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像黑格尔、康德,他们的许多著作研究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成果,这是他们的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品之作。而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有这样一系列的精神产品,那么在当代,尤其是处于这样的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是一个呼唤精品力作、呼唤人才的实践活动,应该会产生一批重大的思想成果。从出版角度看,我们应该把这些成果组织起来,策划出版更多的精品,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中国出版》: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有利环境下,贵社是如何调整经营思路、制定新的发展模式,发挥自身优势的呢?

赵剑英: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我社领导班子认真分析新的出版形势以及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最为根本的就是,坚持实现学术品位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出版导向。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定位,高度重视优秀出版品牌文化建设,推出更多优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我们坚信:品牌始终是我社最大的经济资源和战略资源。我们的定位是:展示中国社科院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立足社科院,服务社科院;打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构建中外优秀学术文化的重要交流平台。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还要努力开拓市场,提高经济利润,增强赢利能力。因此,我们制定了“三统一”的高品质内涵发展道路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量增长与品牌提升、个人利益与我社长远发展相统一。坚持在增强学术影响力和扩大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兼顾经营的多元化;在提升和光大出版品牌的基础上寻求量的增长。近年来,学术品位和经济效益双赢取得初步成效:学术影响力排名名列前茅,选题数量、出书数量、发行回款实现较大增长,经营状况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调整图书结构 传播学术经典

《中国出版》:贵社是如何不断增强学术影响力,擦亮学术品牌的?

赵剑英:走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出版之路,进一步做亮、做响、做专、做精出版品牌是我社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所系与价值所在。为此,我们加大重大重点出版项目和优秀图书的策划组织力度,调整图书结构,传播学术经典。我们根据学科设立七大出版中心,引导编辑人员在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提高重点选题、专业选题的比例。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文库”的出版;放眼全国学术界,争取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重点项目;积极承担和服务好我院创新工程出版项目。目前重大出版项目进展顺利。譬如,由院创新工程出版资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剑桥世界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翻译工程顺利推进,“剑桥哲学史”“剑桥基督教史”翻译工程也已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大型丛书也进展顺利。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有市场影响力的大众图书的开发出版,努力推出优秀的普及类图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将专业与普及很好地结合起来。《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就是优秀的学术普及读物,出版上市后不到一个月发行7万余册。

《中国出版》: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您认为出版社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贵社在这方面又是如何做的呢?

赵剑英:图书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书版权合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出版社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一家优秀学术出版社,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把优秀的尤其是当代中国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推介到国外,用国际化的语言和国外的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经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学术思想,让世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我社积极地参与到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版权推介活动,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德古意特出版社等一些著名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出版关系,并签约图书近20种。

引领学术规范 推动学术创新

《中国出版》:编辑工作不仅是加工出版现有的书稿,而是在策划选题甚至写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引领作用。因此,出版社不仅传播和展示优秀学术成果,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还要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赵剑英:出版是人类文明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精神创造力的重要展示平台。但是,编辑出版工作绝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终端环节,编辑策划工作以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劳动,可以促进甚至引领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建设,二是在传播学术经典、加强学术积累的基础上推动和引领学术创新能力。

我社致力于打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库,成为中国学术前沿的展示窗口,更以推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发展为职业价值追求。最近我们推出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丛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都是为促进学术规范建设所作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学术研究不遵循学术规范,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对学术史的梳理与把握,没有对自身的研究所处历史方位的清醒认识,就是不遵循学术规范,就根本不知道学术创新的方向。

学术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我社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要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学术敏感和一心为学术的事业心、对学术出版的热爱,策划更多优秀选题,自觉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建设文化强国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凝聚力量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中国出版》: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家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贵社是如何凝聚力量、激发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的?

赵剑英:出版的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出版人对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价值追求,还来源于其对出版事业的热爱以及使命感与责任感。

因此,首先要树立出版人职业生涯的价值追求。要求每一名编辑都要以传播学术经典为职业价值追求,牢记 “中国社会科学”这一出版品牌,不辱这个品牌,擦亮这个品牌,光大这个品牌。无论社里哪个同志,无论是在什么工作岗位,都要为丰富这一品牌的内涵,为这一品牌增光添彩,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其次,坚持“认真、负责、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要求全体编校人员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敏感问题上维护国家利益;本着为作者服务、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严把质量关;按照规范做事,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营造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和出版文化。登高望远,站在长远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高度处理问题。坚持走“品牌立足、名社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专业学术出版第一品牌。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学术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菱的哲学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社会科学总论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