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浙商伦理文化建设的内涵

2013-01-30 15:28汪岩桥王佳翔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浙商愿景主义

汪岩桥 王佳翔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 杭州 311121)

一、创新是浙商伦理文化的重中之重

创新是人类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自由自觉的行为习惯,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之后,创新渐渐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经济伦理。作为支撑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浙商伦理文化,创新是其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时刻影响着浙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创新是浙商能动性的体现

浙商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具有创新精神是其发展和超越自身的“原动力”。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企业家阶层迅速扩张。大型企业的经济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政府的相关政策,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成为社会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动力。企业家群体正在以创造者的姿态,改变着整个世界。浙商作为现代企业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质必须具有创造性。这是其企业继续保持优势竞争地位的“法宝”。所以,浙商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起“突破现状,推陈出新”的发展观。所谓的“突破现状”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和既定的思维方式。“推陈出新”就是要在突破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旧有事物进行扬弃,从而创新出新的事物。这种发展观迫使浙江民营企业做出了许多改变:⒈对旧有组织和制度进行重新排序;⒉对落后科学技术进行更新换代;⒊形成了“不安于现状,永不满足”的浙商伦理文化。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浙商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发展观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科技的迅猛发展,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等均在发生改变。浙商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多变、快变的时代,从各个方面,突破现状,推陈出新。制度创新,可以使浙江企业拥有高效率的运营速度,降低企业成本的投入;技术创新,可以使浙江企业始终站在世界产品的前沿,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创新,可以使浙江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保持稳定的客户源;思维创新,才是浙江企业发展的“源泉”,拥有好的“点子”才能领跑整个时代。如:浙江有名的阿里集团公司,就是非常具有“突破现状,推陈出新”发展观的企业,它旗下的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等子公司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网上购物。

(二)浙商与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之后,浙商在兴起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与当时的制度结构创新紧密联系,任何制度的创新都是在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而创新精神的培育、保护和张扬,都离不开制度的保护。把创新精神外化成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又内化成创新精神,通过两者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才使得浙江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实,浙商在那个时候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相比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先发性”行为,即: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兄弟省的人们还在犹豫彷徨、还在“解放思想”,讨论市场经济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之时,浙江人打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时间差,较早切入市场,较早进行了一些走向市场经济的行为。所以,浙商的一些经营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尝试,从根本上讲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而现在浙商要创新的内容,主要是面对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面对深度介入全球化直面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更为残酷的竞争,面对中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立国”、“人才兴国”战略背景下改变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的战略要求。这样的创新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新时期浙商创新伦理建设,要围绕以上中心展开。创新行为必然源于创新理念,因此,新时期浙商创新伦理的建设,任务尤为繁重艰巨,也尤为重要。

创新从一种经济理论上升为一种伦理观和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自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随着美国创新经济的发展风行于整个西方经济学界,为创新精神成为经济伦理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创新精神要求企业家拥有明锐洞察力,能够预见潜在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并有胆略和能力进行创新活动来获取利益。创新精神作为经济伦理,对中国及其企业家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浙商伦理文化作为经济伦理的一个发展和延伸,其所包涵的创新精神对于浙商的行为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浙江从“两创”到“两富”的过程中,创新精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的工业文明包括与之相关的市场体制、现代制度、管理制度、生活方式等都是移植于西方,并不一定适用于浙江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找出一条符合浙江现代化发展的道路。首先,浙商必须认真研究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一般规律;其次,总结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可以使我们尽量少走弯路;最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然而,这种创新活动最需要浙商伦理文化的有力支持。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里,成功者往往是那些不愿遵循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有人甚至说:“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每个毛孔都充满了创新。”浙江曾经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省份。以后,如果要想发展更好,实现“两富”的新目标,就必须继续依赖创新精神。

二、树立远大理想与宽阔视野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企业家如果没有远大理想与宽阔视野,其企业也就不会有发展前景。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坚韧不屈、善于拼搏的经营团队,离不开能够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而经营团队和动力系统的建立必须依靠企业家所具有的远大理想与宽阔视野。浙商作为浙江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是否具有远大理想,直接决定其企业的发展前景。远大理想与宽阔视野的存在给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愿景,并与浙商伦理文化相交叉,共同形成了企业指标体系、年度经营计划以及关键业绩考核系统。

(一)企业发展、企业愿景与企业家抱负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愿景和企业家抱负。企业愿景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信仰和立场,是企业经营者们对企业未来的设想,凝聚着经营者的远大理想。有远大理想的企业家都会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愿景当中,愿景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的理想。可能有些企业的愿景现在无法实现,甚至基本不可能实现,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愿景,那么它就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也就不会有凝聚力。如:亨利·福特在一百年前曾说过,他的愿景是“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是神经病,但再看今天的美国,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因此,如果愿景是一种可以立即就被实现的目标,那它仅仅只是一个战略目标,而不是企业愿景。而企业家抱负,则是对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愿景实现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可以影响到企业内部每一个成员,从而使他们为这个企业愿景付出努力。

可以说,任何一个优秀企业,都会有一种企业愿景和企业家抱负的支撑,正是这些远大理想促使着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进而形成一股经久不衰的推动力。例如:美国苹果公司的企业愿景是,“让人人都拥有一台计算机”;腾讯QQ的企业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毕博公司的企业愿景是,“为员工创造发展的机会、为顾客创造真实持久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利益,成为全球最最受尊敬和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咨询和系统集成公司”;日本索尼公司的企业愿景是,“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全球中劣质的形象”;华为公司的企业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迪斯尼公司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戴尔计算机公司的企业愿景是,“在股东回报、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三个方面成为世界领先的计算机公司”;联想公司的企业愿景是,“未来的联想应该是服务的联想、高科技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等等。

(二)浙商伦理文化中的“远”、“近”辨析

一些企业家只能看见近期利益,而有的则能看到长远利益。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就是视野的远近。“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世界。”一个人视野的远近决定了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水准,也决定了这个人所能获得的商机。一个拥有远大理想与宽阔视野的人,必定对生活质量、事业成就、利益、人生价值等有更高的追求,也必然向着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挺进。而视野浅陋的人,则对这些没有太多的想法与追求,容易满足于现状,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其一生也就只能是庸庸碌碌,默默无闻。浙商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主力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须树立起宽阔的视野。同时,在此基础上克服“家族制”企业的弊端,抓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商机。

“家族制”企业的弊端如以上所述,企业决策缺乏长远性,经营管理缺乏规范性等。来源于农民、破产手工业者、下岗工人等社会底层的浙商创业者,他们创业的初衷仅仅是为了生计,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就难以形成宽阔的视野。因此,浙商在经营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缺乏科学决策。然而,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迫使浙商不得不转变这种狭隘的“家族制”伦理观,要求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与宽阔的视野。从中寻找求出蕴含着巨大财富的“商机”。要想抓住商机,首先必须了解它的特性:⒈具有普遍性。有市场,有经营活动,就会有商机;⒉具有偶然性。商机总是随机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⒊具有消逝性。商机转瞬即逝,看到了,抓住了就能创造出利润。看不见、抓不住就很难再出现。所以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这个道理。如今,有许多企业从“明星”企业转瞬就变为“流星”,其原因就是其经营者没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与宽阔的视野,也就不会看到和抓住商机。而抓住商机后,还应做出科学的决策,这样才不会坐失良机。保证现代企业科学决策的有力措施就是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三、打破“差序格局”——从特殊主义走向普遍主义

家族主义是家族伦理的核心,是处理家族成员之间利益关系时,所要坚持的伦理观念。家庭或者家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在经济活动、日常生活、社会教化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许多组织或制度是以家族为核心来建构的。浙江民营企业就是以“家族主义”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它的信任关系是以父系族长权威为轴心,立子立嫡,亲亲尊尊,形成由家庭往外推的亲缘和准亲缘信任关系。费孝通曾以“差序格局”的概念来描述过这种“家族主义”信任。“家族主义”的信任关系,其特点在于:将那些与自身有地缘、血缘或亲缘关系的人看作是“圈里人”,而将外人、陌生人看作“圈外人”,为人处世以特殊主义信任关系为基础而不是普遍主义,对待“圈里人”或“圈外人”完全两种信任态度,这种价值取向逐渐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网络。以自我为中心,由“己”到“家”、由“家”到“国家”、由“国家”到“天下”的“家族主义”关系网对浙商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筹集资金方面,还表现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方面。浙江民营企业如果资金不足,就可以向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乡邻、朋友借,形成了传统的民间经济互助民俗。浙江民营企业如果缺乏市场信息或相关技术,就可以通过这种亲缘和亲缘式的关系网络获得,使得学习市场知识、管理经验和企业生产技术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得浙商企业进入某一市场或行业的成本大大降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商的诚信意识逐渐得以培育和增强。然而,也要看到,无信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特殊主义的信任模式仍未转变成普遍主义的信任模式。存在着大量的拖欠银行贷款、抢注他人商标、假冒伪劣、诈骗等不法行为。民间资本市场长期被不法投机分子把持,民间借贷活动严重,容易发生金融混乱。如:2011年发生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导致了许多温州企业家跳楼、逃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金融秩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也在浙江区域内逐渐建立和完善。传统的以“家族主义”为基础的特殊主义信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狭隘的“小圈子”使得浙江民营企业难以获取外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时,就需要浙江民营企业的信任结构向普遍主义信任模式渗透。其实,特殊主义是看“人”的关系亲疏远近来决定信任程度,而普遍主义则是看货币的多少、业绩的大小、分数的高低等来决定信任程度。人类任何组织建构都必须具有相互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维系,必须建立在心理信任的基础之上。正是因为这种信任关系的存在,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一个有秩序共同体。社会学家将这种信任关系划分为特殊主义信任与普遍主义信任。所谓特殊主义信任,是依靠与行为者的特殊关系而认定行为对象身上具有价值至上性。它们是以人情、血缘、亲缘和地缘等感情为核心的,是建立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情感型”信任模式。然而,市场经济是“功利型”或“工具型”的,这就使得这种“情感型”信任模式只是利用,而不是认可。含情脉脉的面纱下掩盖着一种强烈的利益动机。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传统的“熟人社会”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家族主义”约束力减弱。这时,就需要建立一种独立于行为者与对象在身份上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

而普遍主义信任,是行为双方身份上的特殊关系与价值至上性无必然联系。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社会信用关系的发展必然是从特殊主义的信任关系为主导,向普遍主义的信任结构占主导的方向发展。浙商在创业初期,以“家族主义”为基础的特殊主义信任关系,虽然弥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信息的不足。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却无法单纯从“小圈子”中获得,同时,“小圈子”经营使得交易成本异常高昂,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客观现实迫使浙商必须打破“差序格局”建立以法律、契约为基础的普遍主义信任关系。市场经济要求信任关系必须依赖法律、契约来加以调整,整个社会关系就是多方主体博弈的结果。在统一的社会规范下,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改变博弈所形成的法律规范,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从而,社会规范就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普遍主义信任。这种以法律、契约为基础的普遍主义信任模式可以避免亲情、友情、爱情成为获取利益的工具,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获得大量金融资本、扩大交易规模、实现技术共享,最终改善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得经济快速发展。

四、法制理念与制度伦理

(一)全球化、现代化与法制理念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浙江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求浙商伦理文化必须具备法制理念。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其实,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法制经济,而我国民营企业家们却严重缺乏法制理念。浙商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群体,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成熟、法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多数浙商在创业之初,由于资金匮乏、企业规模小、政府支持少等限制性因素,因此,主要以倒买倒卖、违法走私、偷税漏税等方式牟取高额利润。他们在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特点:⒈不怕冒险,艰苦创业,敢为天下先;⒉崇尚个人权威,办事以感情和友谊关系为基础,缺乏契约精神;⒊文化素质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对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难以接受;⒋依法办事观念缺乏,违法行为严重。所以,许多浙商违背了法律,如:偷税漏税、产权纠纷、非法融资等。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正在走向成熟,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等原因,都迫使浙商不得不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以适应现代法制的制约。现代企业经营行为受到法律严格约束,企业家的言谈举止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存亡。因此,在新时期,浙商必须养成健全的法律意识,从原来的风险偏好型向风险规避型转变。

第一,风险偏好向风险中性或风险规避转变。实验经济学发现:当面临有损失预期或财富较少时,人们更加倾向于风险偏好型;而面临有盈利预期或财富较多时,人们更加倾向于风险中性或风险规避型。正因如此,改革开放初期,浙商处于创业阶段,没有更多的财富,所以他们就会比较倾向于冒险。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浙商倾向于选择规避风险。这种转型与浙商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他们运用知识预期到许多潜在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往往决策就相对滞后甚至放弃行动。风险偏好型使得许多浙商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商机,使得浙江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但不可否认也有部分浙商走向破产道路。然而,风险中性或风险规避型虽然可能使得浙商丧失许多商机,但对于浙江民营企业长期发展有很大好处。所以,如今的浙江民营企业需要浙商企业家群体从风险偏好向风险中性或风险规避转型转变。如:成立集团公司、财团、商业联合会、抱团投资等等。

第二,初级利用制度向高级利用制度转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社会、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层面出现空白。浙商就比较善于挖掘这些“空白”,并加以利用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如: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成为我国国内第一位领衔全国性行业协会一把手的企业一线负责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浙商逐渐意识到,仅依靠“制度空白”难以实现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浙商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利用从初级向高级转型,可以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参与、制度意识、制度的利用方式等方面。浙商的法律意识也随之有所增强,如:许多浙商开始聘请法律顾问,利用法律顾问为其企业服务;越来越多的浙商抛弃了原有的制假贩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违法的经营行为,开始依法经营。上世纪九十年代,温州人火烧假冒皮鞋就是很好的例子。甚至,浙商还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通过参与“两会”等政治组织,积极地提交法律议案或建议。开创这一先和的是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他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选为浙江省政协主席、省工商联会长。

(二)伦理制度化与制度伦理化

浙商伦理文化的现状迫使其企业不得不实行伦理化经营,这不仅关乎到浙江民营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对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可以有力促使浙江民营企业实行伦理化经营。制度保障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伦理制度化和制度伦理化建设,只有两方面同时建设才能确保制度保障机制的顺利开展,进而实现其企业伦理化经营的目的,保证浙江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制度与伦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制度可以融入伦理,以其所具有的稳定性、群体性、强制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伦理的实施。

第一,伦理制度化。是依靠制度的强制力量将相对抽象的道德命令、伦理要求转变成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具体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和制度。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道德立法。即:以法律的形式将部分重要的伦理道德确立起来,是道德命令、伦理要求能够发挥应有的强制作用;另一方面,采取制度管理和制度约束的方式保证伦理实施。法律的强制力在于整个社会成员对其认同的程度,因此,必须通过制度约束和制度管理的方式,使伦理道德作用于整体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中。伦理制度化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在社会转型期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必须有一种伦理道德与之相适应。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维持社会秩序的是以血缘宗法等级制为基础的“家族主义”,所建立的社会关系是特殊主义信任。通过道德教育就能保证社会伦理道德的实施,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秩序;而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来的“熟人社会”被打破,所形成的价值追求多元化仅依靠道德教育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时就必须有一种强制力使得伦理道德能够贯穿于整个社会,进而使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得以建立。因此,伦理制度化是新时期浙江民营企业保证实现伦理化经营的重要手段。

第二,制度伦理化。是指制度是道德存在和建立的基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原则,制度的道德合理性是其强调的重点。现代企业中,建立制度伦理化的内容包括:企业宗旨、企业伦理制度、利润合理化、承担社会责任,等。现代企业作为一名“企业公民”,对社会负有其应尽的责任。同时,所有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伦理,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否则就是不完善的,功能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些原则可以包括:⒈经济效益原则。企业首先是一个以赢利为最终目的、具有独立法人、独立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和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既然盈利就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原则;⒉“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服务于人的理念。它要求企业重视人的因素,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学习等,从各个方面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⒊“诚信为本”原则。它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和宗旨。它可以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品牌的基石,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体系;⒋坚持“行业道德”原则。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特定的道德,商人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化工企业即要求尽可能避免环境污染,还要求承担周围群众身体健康的责任;制药企业不仅要求禁止制造假药,还要求制造的药品能够救死扶伤。

[注释]

[1]易开刚.浙商伦理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模式”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5).

[3]万俊人.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学范式转移[J].浙江学刊,2002(04).

[4]汪岩桥.区域文化与市场主体培育[J].浙江学刊,2008(04).

[5]吕福新.论浙商的“个众”特性[J].中州学刊,2007(157).

[6]陈立旭.区域工商文化传统与当代经济发展——对传统浙商晋商徽商的一种比较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5(03).

[7]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

[8]杨轶清.浙商制造——草根版MBA[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猜你喜欢
浙商愿景主义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新写意主义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近光灯主义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外部激励因素对浙商政治参与动机的影响及其途径分析——基于五个地区浙商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