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324.49亿元,同比增长33.65%;实现利润23.19亿元,同比增长36.36%。
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社二届四次理事会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深入践行为农服务宗旨,矢志攻坚克难,力争稳进好快;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调整转型;凝聚力量共识,着力科学发展,为实现供销社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
2013年底,全省系统力争实现销售总额1523.2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实现利润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深刻领会十八大有关 “三农”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按照十八大报告中 “四化同步”、扩大内需、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服务业等重要论述和中央一号文件中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流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安徽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设美好乡村的要求,深入分析新时期供销合作社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把握发展定位,研究提出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思路与举措。坚持学习贯彻活动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总结提炼推广基层的创新实践,深化提升 “新网工程”等重点工作,实现整体工作的新突破。
深入开展 “三社一会”建设,不断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社建设。大力整合、改造基层社现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合作、自主开发等途径,上项目办实体,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尽快恢复基层社的经营服务功能。优化发展布局,创新组织形式,积极推进基层社经营网点与 “新网工程”网点的有效对接,把基层社打造成现代流通的网络终端。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按照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 “553”行动计划要求,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联合各方力量,大力创办各类合作社,增强对农户的带动功能。引导专业合作社在产供销、运储加等方面跨行业、多领域发展。着力建设一批示范社,引领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充实提升综合服务社内涵。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综合服务社,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农资、日用品经营基础上,逐步拓展农技推广、信息资讯、文化体育、金融保险、医药卫生等新业务领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冷链物流等新兴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机制,发挥其熟悉企业、了解行业的优势,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大力推进社有企业创新发展。精心培育大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本级企业发展,形成全系统社有企业发展梯队,重点打造一批立足本省、辐射周边、影响全国的社有名企,提升系统整体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科学谋划大发展。加快推进双赢集团、合肥银山棉麻公司上市步伐,促进社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推进省供销商业总公司、省棉麻公司、茶叶公司集团化发展步伐;调整业务经营结构,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加快社有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寻求大联合。积极创造条件,多形式、全方位推进系统内外联合与合作。一方面,按照 “行政推动、企业带动、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把以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与加强系统联合统一起来,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系统不同层次相互投资、相互参股。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各类资本、各种经济组织投资供销合作社兴业发展,将社有企业发展推向更高层面,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传统业务与新兴业态并驾齐驱,加工服务与商贸流通互为依存,商品经营与资本运作相互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协调融通的全新发展格局。
不断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丰富拓展 “扁担精神”、 “背篓精神”内涵,培育提炼供销合作社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系统软实力,增强凝聚力,努力实现供销合作社人的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增强幸福指数。大力推广供销合作社标识,树立供销合作社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加强系统新闻宣传,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
按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深入实施 “新网工程”、 “642”提升行动,以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六大网络建设。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网点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现代经营管理,不断提升连锁经营效能,加快提升网络运营水平。着力在主产 (销)区和集散地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等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工作,努力在保障供给、调控市场、稳定价格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资、棉花、茶叶等传统领域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步伐,加大资源整合,引导社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社企航母,提高行业话语权。积极拓展新兴领域。重点向符合政策导向、拥有市场前景、具备发展潜力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城乡金融、家政幼教、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拓展,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业态。继续推动项目建设。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我省主导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投资城乡综合体建设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开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重点扶持一批知名品牌,形成区域性优质农产品产业带,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助农增收。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基层社、专业社、综合服务社等载体,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试验示范、测土配方等服务。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公司、科技服务站等,进一步完善为农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和合冷链、芜湖果品冻品、皖西 “周谷堆”等区域性骨干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电子结算、信息处理、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提升批发市场的信息技术水平,引领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扶持,继续营造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和谐发展环境。坚持人才兴社战略,加强领导班子和高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出色的企业家队伍。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探索机关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交流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努力为其搭建发展平台,真正做到集思广益献计供销、凝神聚智发展供销、全心全意奉献供销,形成人尽其才、事业兴旺的良好局面。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社有资产监管,健全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强化激励约束,奋力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