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弘
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的标准化工作思考
文/陈 弘
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本文从标准化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新经济时代需要标准化,作为新经济时代基础的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及在新经济时代标准化工作的传承与发展的观点。
标准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2年以来,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关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结合基础上的新革命即将到来,这一理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引发了科技界、经济界广泛的讨论。
专著中提到这种新经济的趋势之一是大规模生产向定制化生产、工厂化生产向社会化生产发展[1],这不禁使人想到80年代社会思想学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在书中提到了工业化法则的第一条就是标准化,他肯定了标准化在工业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但他也提出了由于商品的个性化定制趋势,第三次浪潮的到来将首先打破工业文明的“标准化”法则,提出了标准的“消亡论”。提出的依据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个性需求与标准的约束力是一对矛盾,这引发了标准化业界关于标准“消亡论”的大讨论。然而,时至今日,社会发展依然是离不开标准化的,标准化是服务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不可缺少的共同语言,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新经济时代,标准化也必将会发挥新的更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标准化工作也不例外,也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从远古时代人们无意识的标准化萌芽、建立在手工业生产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到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在从传统手工业向工业化化迈进的进程中,社会化分工促进了标
准化的发展[2]。
到了现代,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标准化,特别是在生产领域,通过可互换的标准零部件,实现了生产的简化和统一,提高了通用化、规模化程度,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又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国际以及各国标准化组织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例,1947~1957年只制定了37个标准,到2010年标准增加到了18536个之多。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也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目前的法制机构健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标准协调发展。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全球经济进入大规模定制时代。为满足消费者更为广泛的个性化需求,标准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更需要发展,批量生产的工业化需要标准化的保证,个性化的生产也离不开标准化,需要更精细化的产品标准,我国知名的家电生产企业就已经开展了标准模块化管理的成功探索,用7000多个模块,实现10万种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在需要产品标准的同时更需要严谨的工艺标准,前一段时间在网络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中国企业不输在理念上,却输在流程上”,我国很多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落实到加工的生产工艺方面却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造成我们在用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成本的情况下,生产附加值不高,只能以低价占领市场,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在工艺流程标准化方面有所作为。
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新经济时代是离不开标准化的,正如我们标准化工作者所说的,标准像空气一样,人们时刻也离不开它,但人们却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从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时代,信息革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骨架和灵魂。在世界范围内随着PC和网络的出现,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第一、二次信息产业浪潮中,我国均起步较晚,而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化浪潮,将会带来新的契机。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其制高点将决定国家未来,积极参与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争取话语权,争取标准的发言权将为中国由信息大国走向信息强国奠定基础。
诚然,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要迎头赶上,才能在第三次工业化浪潮中不被甩下。例如, 美国在物联网的发展方面已取得优势地位,EPC global标准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主动地位,许多国家采纳了这一标准架构。欧盟电信标准化协会下的欧洲RFID(无线射频识别)研究项目组的名称也变更
为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组,致力于物联网标准化相关的研究。
随着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的不断深入,2012年7月欧洲、美国及中日韩的7家行业标准化组织发起成立了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OneM2M”,以促进国际物联网标准化活动的协调统一,减少重复工作,降低企业生产及运营成本,用标准化推动国际物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有12项标准输入“OneM2M”资源池,争取了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为提升物联网发展的国际地位奠定基础。
标准化在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化安全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障,网络要实现信息的畅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解决数据接口问题,数据的互联互通需要标准化的支撑,以养老金为例,之所以不能全国联网,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数据没有标准化,目前这个标准已作为国家标准立项,在不久的将来养老金数据将用标准来规范和统一,从而实现养老金的全国联网。
信息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同时又带动和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核心是融合。近日,网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源于信息化带动了标准化的创新、深入和完善,标准化继而提升了工业化的品质和水平,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近年来,信息技术标准化在国内和国际都受到了极大重视,目前ISO/IEC的信息处理技术委员会是最大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我国国家标准委也于2009年底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现已有17个分技术委员会,10个工作组,在信息化领域广泛开展标准化活动。我国自主研发TD-SCDMA专利技术方案历经了8年的时间,转化成为国际3G标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国际标准,促进我国在这个产业的飞跃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将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一个更好、更先进的新技术平台,标准化的创新,将从简单的实物标准,简单的看得见的工业产品的标准,向信息领域开拓,这方面有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准化必将做出更多的探索,对标准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标准化提出的新课题。目前,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个简单化的趋势,我们很多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只是了解了《标准化法》和GB/T 1.1就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这样做是不充分的。标准化在不同类型企业中,运用的模式是不同的,绝对不能把标准化简单化,应进一步对标准化形式的理论进行有益的探索。
当前的标准化形式的理论是基于工业企业的研究提出的六个形式,即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从实际来看,在农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并没有系统的成形的理论提出,那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经济时代,在标准的基本理论工作上应该做出更多更有益的探索。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有了一些标准化的基本意识,像“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一流企业做标准”已成为耳熟能详的话,各级政府也在各业战略规划中提到标准化的重要地位,但宏观的标准化理念如何能真正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如何深入探索标准化基本理论,如何在战术上系统性地建设标准体系,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世界标准化组织曾经在世界标准日主题中明确提出,标准化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贸易的依据,在即将到来的新经济时代,给标准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标准化,才能助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杰里米☒里夫. 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