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 涛
(廊坊市消防支队,河北廊坊 065000)
近年来,国内在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火灾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违章电焊、电线短路、违规动火、违规从事绿化工程和燃放烟花等。这说明施工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不善是导致在建建筑火灾高发的根源,而违规从事电焊操作和电线短路是引起火灾的主要直接原因。另外,选用易燃、可燃的外保温材料和装修材料,也是导致火灾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消防检查中发现,一部分在建高层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常常没有接水通电;有些虽然接通水电,但阀门和开关经常处于关闭状态,或水压不够,致使固定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另外,高层建筑装修改造作业施工面大,建筑材料用量大、堆垛多,建筑材料堆垛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现象严重。施工单位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在建建筑现场的通道、楼梯、出口等位置设置临时门、挡板等障碍物现象比较普遍,同时不能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有些灭火器材随意摆放,并且损毁、失效现象严重。
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从施工主材到辅材及外围安全防护网大多用可燃材料;为满足施工需要,在建筑内部和外部经常存放有大量的可燃、易燃装饰、装修材料和其他可燃物品,由于施工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对存放物管理欠缺,不符合规范要求现象比较普遍。另外,有些施工单位的办公区、作业区、材料区和生活区设置在同一区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量大,涉及的专业工种多,总承包下的层层分包、转包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导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常常有多个施工队同时施工,进而引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现场管理混乱的结果。甚至个别建筑存在施工和使用同时进行的情况。如上海教师公寓在进行外墙保温层装修施工过程中,楼内的住户仍在正常居住和生活。
目前,一部分在建高层建筑的施工方,存在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的情况。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侥幸心理严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松懈,落实不力,违规操作现象严重。配电箱随意安装、电线私拉乱接、电线绝缘层破损、超载过载等现象严重,很容易引起短路。特殊工种焊工、电工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由于大多数施工人员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安全常识,违规操作、就地生火和随地乱扔烟头现象严重。
新修订、执行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主体、监督频次没有具体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存在随意性,有的甚至成为监督盲点。在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主体内部分工方面,现行基层做法是有些地方实行谁审核谁监督,有的是按工程所在辖区划,易导致失控漏管,出现问题职责不清。
在外墙保温材料的选用方面,《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作了具体的规定,根据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的不同,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从B2级到A级的选择有相应的规定。由于近几年因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管理不当引发了不少较大灾害事故,公安部以通知的形式(“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要求从严把握,规定将外墙保温材料纳入监督范围,一律使用A级不燃材料,在实践执行时由于一律使用A级不燃材料导致建筑成本大幅上升,出现建设单位执行不积极,消防监督部门要求依据不充分,整改、处罚执行难的局面。
针对目前在建高层建筑消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相关消防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施工现场的消防监督检查以及消防培训教育等环节提出全面提高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目前涉及到在建高层施工现场消防监督的相关法规主要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其中《规范》除总则和术语外,从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管理几个方面提出施工现场消防监督管理技术标准;公安部“规章”从明确管理人员、制定制度、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等六个方面进行明确;《暂行规定》则对外墙保温材料做出专门规定。《规范》的出台、规章的修订给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监督提供了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依据。
公安部的两个规章应明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监督的主体、职责、监督的频次,以便实现主体明确,职责清楚;同时会同住建部门对《暂行规定》进行修订,综合外墙保温材料易燃特性和建筑成本,规范、统一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依据、防范措施,使得消防监督有规可行、有章可依。
由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在建高层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有明显区别,施工现场随施工进度而现场情况随时发生变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基本情况相对固定,这就需要提高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检查的频次以及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实践中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可以与建设、质监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协调联动,强化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的监督管理,确保临时消防给水、消防通道、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严格施工现场平面布局,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和材料区应当按照《规范》要求分开设置,预留足够的防火间距,对施工过程进入的建筑材料要规划出专门区域存放,不得占用消防通道。另外要对施工现场设置的员工集体宿舍、食堂从规章制度到建筑耐火等级、员工用火用电,特别是北方冬季施工地员工宿舍用电取暖,进行详细严格的监督检查。
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除消防、建设、质监等职能部门依法、依规的检查外,施工单位应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建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检查、巡查,应实行每日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制止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现场布局、消防设施、器材的不安全状态,并及时将存在共性的问题在每日施工调度会上进行专项通报。
施工现场需要的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计划、限量进场。进场后应尽可能存放于库房内,或指定区域存放,如露天存放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类成垛堆放;涉及到油漆及其有机溶剂、乙二胺、冷底子油等易挥发产生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分类专库储存,库房内通风良好,并设置严禁明火标志。
施工单位应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施工作业及其他活动,制订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防火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措施;临时消防设施、临时疏散设施配备;临时消防设施和消防警示标识布置图。
动用明火严格执行审批许可、技术防护制度。动火作业防护不当是引发高层在建现场火灾的主要原因,在施行危险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材料对其覆盖或隔离。动火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落实操作程序和规范;动火作业后,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灾危险后,动火操作人员方可离开。
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的要求。禁止私拉乱接、私自改装现场供用电设施;电气线路应具有相应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严禁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严禁在电气线路上悬挂物品。破损、烧焦的插座、插头应及时更换。电气设备的选型应与使用环境相适应,与可燃、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及维护情况进行检查。
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大对消防法规、建筑火灾预防及消防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及培训力度,利用消防宣传提示、警示性标识,使得各类人员懂得本工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熟悉施工现场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力争做到人人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逃生。
通过对近年来在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分析表明,此类火灾主要是由于施工动火、或用火不慎,引燃易燃、可燃保温材料造成的。随着建筑节能政策的推广,大量易燃可燃保温材料被用于建筑外保温系统。保温材料的应用、管理不当已成为引发城市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此类火灾一旦发生,火灾的蔓延、扩展迅速,很快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火灾,难以扑救,因此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保温材料火灾的必要措施包括:(1)选用性能指标合格的阻燃型保温材料,实行进场保温材料的抽样检测制度。按照公安部的通知要求,结合《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从严把握保温材料的选型;同时对选用B2级材料的,严格监督水平防火隔离带和不燃、难燃防护层的设置。(2)做好工程施工火灾预防工作,严格操作规范。督促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到电焊等工序应在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后进行的,应做好人防、技防等防范措施;可燃、难燃保温材料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3)加强外墙保温材料日常使用保护工作,不应邻近外墙堆放可燃物,严格火源、热源的管理,在使用外保温材料的墙面上进行焊接、钻孔作业及作业后应采取可靠的防范、防护措施。
[1]田洪星.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9,25(4):61 -62.
[2]高云,张浩,弋俊楠.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149 -153.
[3]火花.加强建筑外保温系统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2):5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