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阈下的高校统战工作探析

2013-01-30 04:49:48程玉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系统论党派

程玉敏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系统论视阈下的高校统战工作探析

程玉敏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系统论是提供新方法、新思想的重要科学理论,对于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高校统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出发,系统审视了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增强系统整体性、目的性、多样性、组织性的角度,探索了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水平的具体路径,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系统论;高校统战工作;系统工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地厘清了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为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它蕴涵了深刻的系统论思想。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是统一战线培养和造就各方面代表性人物的源头基地。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一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数量大、层次高,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二是高校知识分子对外联系面广、渠道宽,统战工作影响深远;三是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统战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四是高校统战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统一战线工作全局的缩影和窗口。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梳理和分析高校统战工作,审视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增强系统整体性、目的性、多样性、组织性的角度,探索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水平的具体路径。

一、高校统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系统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人贝塔朗菲(L· Von·Bertalanff)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集合统一体,它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做一个有机整体[1],把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运用于各行各业,这是当今社会的主要潮流。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系统论的学习和应用,胡锦涛同志曾对钱学森先生说过:“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的学习会上就听过钱老的关于系统论的学术报告,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帮助。”[2]习近平同志也指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3]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各种社会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多数经济社会管理工作都可以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统战工作其实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系统的多样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等特点。

(一)高校统战工作具有多样性特色

高校具有党外知识分子多、民主党派成员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等特点,高校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建设以及民族宗教工作既涉及到高校各级党政领导,也涉及到广大教职员工,既涉及到统战部门的总体协调,也涉及到其他相关部门和各院系的积极配合,这种多方面和多领域交叉的特点构成了高校统战工作系统的多样性特征。

(二)高校统战工作具有整体性特点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著名教育专家薛天祥教授曾提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如果缺乏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往往带来失误。”[4]钱学森也提出,任何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此,它必须服从于高校教育系统的发展格局,并服务于统一战线整体系统的运行目标;另一方面,高校统战工作作为一个大系统也包含了高校党委统战系统、基层民主党派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只有把各个子系统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统战系统的整体叠加性效应。

(三)高校统战工作具有层次性特点

目前,我国共有2000多所高校,其中,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知识分子中党外人士占相当比例。由于各个高校的党外人士队伍数量和质量不同,因此,各个高校的工作内容和力度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高校内部各民主党派系统来看,各党派的人员组成、职称结构、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领导班子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四)高校统战工作具有动态性特点

党的统战理论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高校统战工作随着整个统一战线指导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任何一项工作的活力与生机,都是来自发展和创新。要随着条件、形势的变化和统战对象的变化,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创造新经验。”[5]而且高校的统战工作也随着各自所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不同而不断改变,既表现出明显的理论继承性,也显示出强烈的历史动态性。

二、高校统战工作问题的系统审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高校统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从系统论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高校统战工作的全方位格局还未完全形成

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所谓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顺序或者方式,系统内部联系作用的秩序,结构对系统功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系统保持整体性的内在依据。目前,高校统战工作尚未形成良好的有序“结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部分高校统战意识薄弱,有些高校的统战部门被边缘化,几乎没有话语权,统战工作的文件很少或是很难及时上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6],统战部门的规定很难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甚至有些高校的统战部门由组织部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高校统战系统内部,特别是各民主党派之间缺乏交流,党外人士缺乏沟通和协作机制,学校和各院系的统战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这种情况与统一战线工作大联盟、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的方针相去甚远。

(二)高校党外人士的思想多样化亟待有效应对

目前,各高校引进了一批留学归国的党外人士进入教师和科研人员队伍,也有一大部分学术拔尖的高校党外人士到国外进修访学,更有一些外国专家和学者长期在国内高校与党外人士共事,这就使得高校党外人士接触到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理念,这些理念中不可避免地掺杂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思想[7]。对于这些党外人士特别是无党派人士来说,由于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约束机制,因此,一部分人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样化。并且,不少党外人士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发表了一些不当的言论,不利于维护政治稳定的大局,这种思想多样化的苗头亟待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高校民主党派的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系统各组成要素的“质”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有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中国民主革命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八个民主党派在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分支机构,而且从这些党派的发展历史来看,本身有很明确的定位和发展对象。例如,民盟主要是文教界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农工党主要是医药卫生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中国致公党主要以归侨和侨眷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校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各个党派的界限相对模糊、缺乏特色,出现了很多优秀人才被各个党派争相发展的情况,有些党派的提案也没有密切结合自身的优势,出现了很多重复。高校民主党派的同质化,不仅影响了党派自身的魅力,而且对党派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会造成危害。

(四)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化和规范化有待加强

系统是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构成的复合体,其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方式,决定着其系统功能和整体效应。高校民主党派作为高校统战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化和规范化,但是,从不少高校的情况来看,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新成员来看,存在着政党意识不强、党派工作热情不够的现象;第二,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过程来看,有片面追求成员数量、忽视发展程序的现象,有的民主党派一旦物色上发展对象,就急于把他们发展到组织中来,民主党派负责人也没有及时向统战部门征求意见,也不太重视中共基层党组织的考察鉴定,就直接向上级民主党派机关申报发展对象、办理发展手续,从而忽视了对各民主党派章程中规定的组织发展程序的严格执行;第三,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组织生活情况来看,存在着相对涣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派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第四,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状况来看,虽然高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人往往是某学科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强的影响力,但是,由于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党派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导致他们的党派组织领导能力相对较弱;第五,从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来看,很多党派成员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年轻人较少,个别党派存在着新老交替、隔代断层、青黄不接的状况。

三、从系统论的视角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水平的具体路径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高校统战工作实质上就是根据高校统战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着眼于高校统战系统内的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及统战干部队伍等要素以及高校统战系统与所在高校环境、整体统战格局之间的各种关系,努力促进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一)提升高校统战系统的整体性,形成大统战格局

系统的核心是全局性和整体性。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开放、涨落、部分的优化整合,才能实现统一性和整体化的运行效应。为了提升高校统战系统的整体性,形成全员参与统战工作的大统战格局,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到位。高校党委要把统战工作作为政治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统战工作在为大局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党委要每年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并解决统战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调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统战部门工作,学校的重要活动包括干部推荐、考核表决或投票选举以及校两代会等都应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做到对党外人士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工作上放手使用。第二,支持到位。高校党委要明确统战工作独立的专门工作机构和人员,并安排专项统战经费,出台一系列制度规定,提升统战工作地位。第三,联络和关怀到位。高校相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党外人士座谈会、联谊等活动,密切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沟通与联络,通过事业激励、感情投入和政策导向,为广大知识分子创造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通过建设校院两级的统战工作架构和聘任学生统战助理等方式,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统战工作。

(二)抓牢高校统战系统的目的性,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高校统战系统作为以追求稳定、有序发展为目的的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宣传思想工作的角度来完成目的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8]我们要以统战宣传工作为抓手,加强对高校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扩大统战工作的影响。要采取以训促学、以制促学、以研促学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推动学以致用。要开展统战干部理论学习交流,组织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负责人定期开展中心组学习活动和政协委员小组每季度的专题学习活动等等,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要重视民主党派年轻成员的思想教育,组织和引导他们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期分批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学习培训班,使他们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参政议政、服务大局,通过多方努力在党外人士中形成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

(三)强化高校民主党派的系统多样性,凸显参政监督的独特作用

对于子系统种类繁多的大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差异化拥有各自的特色,是子系统存在的内在依据。彰显自身的独特作用是高校各民主党派生存和活力的表针,为此,对高校民主党派来说:一方面,要推进高校民主党派精细化管理,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努力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高校统战部门应针对各民主党派的特点,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高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民主管理、维护稳定、成员发展等方面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避免同质化倾向。另一方面,要着力发挥高校民主党派独特的民主监督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9]高校民主党派作为全国民主党派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就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独特的监督和献策能力,积极建诤言、献良策、作批评,把监督制度化、常态化。

(四)增强高校民主党派的系统组织性,促进规范化发展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特定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具体到高校民主党派建设与发展,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表现为其自身系统的组织性。当前,要促进高校统战系统的规范化发展,就必须在高校民主党派组织性建设上下功夫。具体来讲:第一,要重点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高校一向是民主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活跃,敢于直言和建言,能否把大家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铺台阶、搭舞台,加强实践锻炼,着力帮助高校基层民主党派领导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着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党派意识以及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第二,要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基地作用。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民主党派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常态化。通过理论培训和政策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合作共事、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组织领导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第三,要积极支持和协助民主党派组织加强自身建设。高校统战部门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指导,积极协助民主党派开展自我教育,加强自身建设,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为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开展自我教育创造条件。第四,要做好高校民主党派干部的物色、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要选好“苗子”,做好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物色工作,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打好基础;要注重民主党派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培养工作做好了,推荐出去的民主党派干部才能达到基本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为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要认真选拔干部,严格遵守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条件,形成良好的选拔机制,使推荐、考察程序逐步规范化,培养、选拔工作日益制度化;要大胆使用民主党派干部,始终把民主党派干部的使用认真抓实抓好,把培养选拔的民主党派干部及时安排和举荐到恰当的工作岗位上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杨行玉.系统论视阈下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探索,2011(5):113.

[2]沈祥家.系统论及其应用[EB/OL].(2010-12-17).http://llzx.cxnews.cn/newsinfo.asp?id=169.

[3]习近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EB/OL].(2012-12-12).http://cpc.people.com.cn/n/2012/1212/c64094-19867225.html.

[4]王宪平,唐玉光.系统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5(3):11-14.

[5]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1993-11-07).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1/65717/65721/4461216.html.

[6]宋国锋.个体发生哲学视阈下的高职院校统战工作浅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53.

[7]叶华青.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11-14.

[8]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3.

[9]习近平.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EB/OL].(2013-02-08).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2/08/c_132159930.htm.

责任编辑:张秀红

D613

A

1002-0519(2013)05-0050-04

2013-08-26

程玉敏(1963-),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福州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统战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系统论党派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党派我来的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晚晴(2016年4期)2016-05-30 10:48:04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三大特别政党
海外英语(2013年5期)2013-08-27 09: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