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有更多的创新成果,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1.让人才从小有更多的机会来创新
在当今信息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给予了孩子良好的知识教育,一些孩子在入学之前就早早地学完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为的是“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知识是一回事,有创造能力是另外一回事,过早的和过多的知识往往会禁锢孩子的想象力,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如果能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多一些启发创新思维的教学和课外活动,而不是要应对复杂的语文数学难题,将更利于孩子未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大学生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就需要有一大批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大学等教育机构也要能为企业培养和输送这样的人才。过去,工科生参加工厂实习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良好传统,现在被淡化了,如普遍存在着学生和学校不够重视、企业配合乏力等问题。如果企业和高校相互之间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更有机地结合,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实习之中更多地面对来自于企业的实际创新难题,而不仅限于陈旧的教材知识本身;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和机会,就自然争取到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群体。在这种结合过程中,企业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还能发现对专业、对企业有用的未来创新人才。
3.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园区发展相结合
我国正在开展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实施战略提升行动,这些园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也面临着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能在学习和论文形成中就加入这些园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中,直接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开展高层次的产学研的合作研究,这无论是对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或者创业,还是对科技园区的发展和升级,都会大有裨益。
4.强调高技术研发项目中的产业化要求
科研人员承担的许多高技术研发项目特别是政府资助的项目,在立项中虽然有对发表论文、人才培养、申报专利等方面的要求,但实际过程仍然是“重论文发表轻专利申请,重样机 (品)生产轻产业应用”。这样的局面需要在相应的支持资助政策措施方面加以改变。例如,在对样机 (品)生产要求的同时,强调项目负责人和团队对产业化的要求,特别是对那些在产业化方面做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在下一次的申报立项中予以优先考虑,以便从科研源头开始促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5.提升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过去多年来招聘公务员是直接从大学校门进入政府机关,虽然工作后有挂职锻炼的要求,但因时间短,很难深入了解基层、了解企业。现在已对报考政府公务员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如果国家对报考政府机构、承担科研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岗位人员,要求有更多的实际科研工作经历且业绩突出的才能报名,这样有利于鼓励科研工作者到科研院所、到科技型企业工作,而那些进入政府机关的管理者熟悉掌握了科研规律、科研流程和研发管理后,可以更好地制定可操作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