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2013-01-30 02:55马建科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21期
关键词:灵台县农技技术推广

马建科

甘肃省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 灵台 744400

灵台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属于北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县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8.6℃,降水量650mm。全县辖13个乡(镇)184个行政村,总人口22.56万人,总耕地面积78万亩。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水、光、温、热等自然资源丰富。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5.5万吨,平均单产227.3公斤,小麦最高亩产达到537公斤,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023公斤,全县农业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51%以上。

1. 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1.1推广机构现状 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单位并设灵台县植保植检站、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灵台县药材开发服务中心三个机构。下设“八站二室”(农技站、土肥站、经作站、农业环境保护站、疫情监测站和西屯、什字、朝那三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及综合办公室、农化分析室)。现有工作人员46名,其中:管理人员5人,专业技术人员24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7人),工勤技能人员11人(高级工6人,中级工5人),临时人员6人;大专学历的26名,本科学历的8名;年龄在25~35岁的5人,35~45岁的16人,45岁以上的24人,是一支久经考验、善于攻坚、业务素质较高、工作扎实、勤奋上进的农技推广队伍。

1.2 主要职能及任务 作为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承担全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技术指导;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农业科技试验研究;农业技术宣传培训;农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检疫及防治;土壤肥料管理及技术推广,土壤状况监测化验研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行政执法等公益性服务职能和任务。

1.3主要工作业绩 近年来灵台县农技中心先后组织实施了商品粮基地建设、“日援增粮”、中低产田改造、旱作农业、科技增粮、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23个农业科技项目,为全县增产粮食4.8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6亿元。先后3次获农业部表彰奖励,6次获省农牧厅奖励,有11项成果通过了省市鉴定验收,5项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成果获得县级科技进步奖。先后有9人分别获全省农技推广、植保植检、土壤肥料、苹果蠹蛾监控、农业污染源普查“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人被评为“灵台县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有3人进入平凉市“222”科技人才库。

2. 农业科技推广主要工作成效

2.1 新品种、新技术引试推广彰显活力

2010年以来,坚持新品种与新技术相配套,着力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了县域农业的质量档次。一是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重点推广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科技增粮、绿色植保、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等20多项农业高新技术,取得了显著地增产增收效果,对提高县域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全县农业科技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二是农业新品种引试推广水平显著提升。按照新品种引进、培育、推广的一体化模式,引进优质小麦、玉米、油料、马铃薯、西甜瓜、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78个,累计推广面积120多万亩。全县小麦品种完成了第七次更新换代,小麦平均产量由10年前的100公斤左右增长到2008年的217.2公斤,实现了翻番;玉米结束了中单2号20多年的种植历史,品种布局趋于规范合理,筛选出了豫玉22、富农1号、酒试20、农大108、沈单16等更为高产优质的良种,新品种应用增产幅度达到了30%以上。引进的甜饲2号甜菜,极小籽、白雪公主甜瓜,上海特白蘑菇等经济作物新品种,产量较常规品种高出50%以上。蔬菜种植以引试名、优、特、新杂交品种为重点,推广了樱桃番茄、航天辣椒、紫甘蓝、五彩甜椒等特色品种,形成了地方知名品牌优势。

2.2 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大力培育推广典型,建办“田间学校”。在优质小麦、玉米新品种培育、无公害蔬菜栽培、药材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小杂粮模式化栽培等方面建办了一大批示范点,重点示范面积达到6.58万亩。其中建办冬小麦创高产千亩中心示范区3.06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57公斤,展示了陇东旱塬区冬小麦生产优势;建办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示范点27306亩,平均亩产达到718公斤,比常规种植玉米亩增产178.8公斤,显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强大的增产潜力,至2012年,全县推广面积达到13.7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1%;建办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点2084亩,搭建塑料大棚3064个484亩,蔬菜平均亩收入达到了2800元,其中日光温室棚均实现经济收入8400元,塑料大棚均收入1500元。建成塬区幼龄苹果园间套示范点3060亩,套种西甜瓜、脱毒马铃薯、黄豆、蔬菜等经济作物,平均亩收入1096.8元,实现了新建果园群众增收的目标。通过特色示范点建设,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了典型,发挥了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2.3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一是及时修订了切合实际的农业地方标准。对产地环境、水质、土壤、大气等无公害生产指标做了系列监管,制定了12种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4个常规粮食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对生产过程中的禁用、限量使用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二是以推广无公害胡萝卜、甘蓝、西红柿、辣椒等主导品种为主,建成了以什字塬区及达溪河、黑河“两河川区”为格局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实现总产6.5万吨,形成了生产服务、控制检测、市场管理三大配套体系,基本实现了蔬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害化。三是完成了什字塬区和中台川区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工作,取得了番茄、红萝卜两个产品的质量认证。建成了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冬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取得了绿色产地证书,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4 有害生物防控取得新进展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了有害生物的监测治理力度,建立了监测、预警、控制“三大体系”,组建了技术培训宣传队伍和快速应急防治专业队伍,采取“三结合”的办法,严密设防,科学监测,及时发布趋势预报,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发布病虫情报120期7400份,累计防治各类病虫害28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9000万公斤。同时成立了灵台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小组,专门设立了朝那、什字、独店、西屯、百里、中台6个病虫害定点监测点,建成了平凉市小麦条锈病菌原地综合治理试验站——灵台县什字系统观测圃。组织人员对红火蚁、苹果蠹蛾、苹果棉蚜、一枝黄花等列入国家及省级检疫对象的农业有害生物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我县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5 农业科技培训成绩突出

全县农技推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着眼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增强群众对科技的吸纳和运用能力。一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培训形式。开展各类培训620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期次,编发《病虫情报》、《农业科技信息》等期刊112期12400份,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8万余份,培训农民科技“明白人”约6.8万人次。全县80%以上的村组开办了科技宣传窗、墙报、黑板报,县中心在重点乡镇设立技术咨询点8处,开辟专家答疑、技术咨询等专栏,开展科技赶集活动98场。另一方面,建立了宣传培训的长效机制,健全了工作制度,抽调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业务骨干18人,组建科技下乡专家服务团,采取定点包抓,联系点片的办法,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重点农业科技示范点进行了深入技术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6 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项目是各项生产要素高效集成和组装配套的载体,全县农技部门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支撑,有效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力。自2009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科技增粮、优质小麦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高产创建、良种补贴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旱作农业项目全面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机械覆膜技术,2009年在全县13个乡镇169村975 社23301个农户中,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73119.97亩,掀起了旱作农业发展史上第二次 “白色革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围绕“测、配、供、施肥”四个环节,在全县13个乡镇山川塬各区共采集土样4000多份,全面进行了土壤氮、磷、钾及部分中量、微量元素的化验,依据各区土地养分丰缺指标,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明白卡”5.2万份,指导全县配方施肥112万亩,配方施肥区亩节本5元以上,亩增收30公斤以上。小麦基地建设项目在全县重点区域平田整地5000多亩,修筑田间道路6,4公里,建成优质冬小麦高产示范区10000多亩,综合集成推广了小麦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实施的农业部冬小麦高产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强化行政推动、技术措施集成、典型示范带动,加大科技投入,两年来共创建万亩示范片三处总面积30900亩,建成百亩攻关方6个,千亩中心示范区5个,品种繁育展示田1350亩,平均亩产478.2公斤,形成了试验研究、示范展示、推广利用一体化模式,提高了项目实施质量和科技含量。

3. 影响我县农技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

3.1 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推广队伍不稳定。一是推广经费不足,缺乏来自政府、社会等各个渠道的资金支持,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只能停留在小面积的示范阶段,难以大面积、规模化的推广应用,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自主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得不到及时有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推广效果不显著。二是作为服务“三农”。长期奋斗在农业推广最前沿的农技人员,面临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差的困境,农技人员多数只保证了基本工资,一些由单位补发的政策性增资由于无资金来源而不能落实到位,甚至连下乡补助也不能按标准兑现,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一是乡镇农技站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级农技推广人员归属不清,编制不明,专业荒废,人数偏少,长年累月从事了乡镇中心工作,缺乏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现实条件;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少、职能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配备不合理。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50%,其他人员以及临时编制的人员占据了相当比例,不同程度降低了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弱化了农技推广技术实力。三是当前农技推广的主要手段仍然是靠农技人员的“一张嘴,两条腿”运行,一些高科技的推广手段和设施设备在基层未能配备,农技人员工作条件差、难度大、推广效率低,推广人员有“跳出农门”心理,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性。

3.3现有农技人员严重老化,知识更新慢。由于缺乏对农技人员的系统培训或组织脱产学习,农技推广人员很少有外出培训、参观学习的机会。同时,缺少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更新补充,我县农技推广部门连续8年多来,没有分配一名大学毕业生,现有的人员流动只出不进,导致“三老”现象突出,即年龄老化、技术老化、推广方式老化,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3.4 政策导向不明确,县乡级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县尚未形成支持、关心和扶持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和利益导向,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现实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农技推广的具体工作缺乏了解,对一些项目的实施、部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协作配合不到位,部分项目的实施还存在资金配套不到位、发放不及时的问题,行政推动与技术推广两张皮的现象依然突出,作为公益性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活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难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3.5 群众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不足,应用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女性或中老年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认识较差,接受程度低,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难度。

4. 对当前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发展现代农业,政策是根本,科技是动力,投入是保障,新技术推广是核心。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已向买方市场转移,农业生产由“产品数量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要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强化措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

4.1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国以才治,业以才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要整体谋略,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办好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农技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锻炼,加大现有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让农技人员广泛参与推广工作实践,承担推广项目,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团结合作、勇于奉献的专业技术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技推广工作氛围;二是按照改革精神,继续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稳定和壮大农技推广队伍,按比例配足配齐农技推广人员,限制非专业人员的进入,招考一批有实力的年轻化专业技术人才,加快人员更替,充实推广队伍;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经常了解推广人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尽力为他们分忧解难,树立关心他们就是关心农业,支持他们就是支持农技事业的观念,全方位帮助农技人员成长进步。

4.2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提升农技推广运行活力。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在于创新,其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要求推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提升工作运行活力。一是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有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让有敬业精神、有真才实学、有突出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岗位;二是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实行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将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对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使干有目标,奖有抓手,罚有依据,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促进新技术的推广。

4.3 明确政策导向,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关系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作为农业大县,要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大项目争资力度,积极争取政府资金配套,按照“办公条件完备,试验示范基地稳定,设施手段先进实用”的要求,彻底改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办公条件简陋、试验示范基地缺乏、设施设备陈旧、交通工具落后局面,全力支持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解决行政推动与技术推广两张皮的现象,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支持、关心农技推广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4.4 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提升推广工作实力。一是突出重点,界定范围,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职能,特别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害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土壤肥力监测、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标准化农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的主体作用,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升农业科技转化效力,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理顺农技推广体制,对乡镇农技人员明确编制,归口管理,保证农技人员从事本职工作。三是以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服务手段先进、管理科学的农技推广机构为目标,对县域已经建成的朝那、西屯、什字三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和中心并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植保植检站明确编制,按照每站7人的比例调配人员,形成独立机构,以便开展本职业务工作,解决职责混淆、业务繁重、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4.5 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科学种田意识差、接受新技术慢的实际,利用专家服务团、科技“三下乡”、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载体,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灵活多样,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技人员广泛参与、全程跟踪的方式,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调动农民运用新技术、新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消除国家实施惠农政策对农民带来的依赖心理,通过宣传引导、培训教育,让农民认识到农业科技的现实作用,引导农民掌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新技术,全方位提高科技素质。

猜你喜欢
灵台县农技技术推广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两学一做”主题演讲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