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杨伟民抢购奶粉问题再度引发内地和香港的矛盾。一些香港网民发起“光复香港、还我奶粉”行动,对疑似从内地赴港购买奶粉的水货客进行“包围”并检查行李,更有议员建议限制内地游客自由行。对此,有不少香港媒体认为,近年来内地客赴港大量购买日用品及食品,“堵”不是办法,“疏”才能有助本地经济,又不至于激化两地矛盾。网上发起所谓“光复行动” 据香港《星岛日报》28日报道,“光复香港、还我奶粉”行动的刘姓发起人称,他们不满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就解决水货客抢购奶粉一事提议对港人实施奶粉配给,令港人尊严尽丧,因此在网上发起运动,约有200人响应。 但27日下午3时,只有20多人在港铁旺角东站外高举纸牌和英国殖民地旗帜,高喊“光复香港,还我奶粉”以及“一签一行,赶走水贼”等口号。一行人除搜集市民签名外,还用身体阻挡疑似水货客。一名吴姓香港商人与深圳胞弟从内地带来200个灯具,以纸皮箱包装,示威者随即围堵两人并出言辱骂,还取出软尺要求量尺寸,双方争执了15分钟。一名妇人刚从深圳返港,手推车内满载亲戚所赠食品,刚出闸便被包围。她气愤地说,这些人阻她上车,简直是扰民。 台湾“中央社”还透露,有内地网民在微博上转载一张疑似内地民众囤积奶粉的照片。照片中37罐不同配方的奶粉被摆成尖塔状,旁边站立的幼童摆出一副得意洋洋及毫不在乎的模样,似乎在炫耀战利品。照片曝光后,香港民众非常愤怒。有母亲称,加入香港“妈咪会”可以网购奶粉,但每罐比市面贵数十港元。有的港妈索性为孩子改用其他容易买到的奶粉。《明报》28日称,有港妈为自救,还在网上组建“买奶粉联盟”,希望各区妈妈合作提供情报,为买不到奶粉的家庭代购,短短一日已获上百人响应。这些香港妈妈的戒备心很重,为防止有水货客混入,她们仔细研究交收地点、黑名单等规则,以求真正为港人服务。有议员建议检讨自由行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27日出席公开活动时重申,政府会密切监察奶粉供应情况,不排除采取更严厉措施,但会平衡严厉措施带来的反效果。而深圳市市长认为,深港合作过程中,在利益驱动下,衍生“双非”子女和水货客问题很正常,但不会阻碍深港合作,反而可以进一步推动双方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达到更高层次的合作。 就在香港争论抢购事件时,澳门特区政府推出短期应急计划,从28日起接受澳门居民登记买奶粉,协助有在本澳出生的1岁以下婴儿家庭购买七大畅销品牌奶粉,每月限购5罐。《澳门日报》称,家长或婴儿的监护人可前往各卫生中心及卫生站登记,并签署同意书,同意卫生局将其资料提供给奶粉供货商;并领取由卫生局发出的“母婴临时支持计划”奶粉购买卡。 针对内地和香港连日来围绕奶粉引发的冲突,有香港议员建议检讨自由行。据星岛日报网站28日报道,新民主同盟议员范国威批评称,水货客问题已持续多年,政府无心无力、无方无行,因此应取消“一签多行”,并按香港承载量限制自由行。议员林大辉认为,政府打击水货客问题的措施不力,制造了敌我矛盾,如问题持续,将一发不可收拾。他建议,划定某个列车或某个时段让带货人士过关。不过,议员陈鉴林认为,单纯将水货客问题看成是“一签多行”造成的很肤浅,必须小心处理。香港舆论认为两地不能对抗 香港舆论大多不希望“因噎废食”。香港《经济日报》的社评认为,内地不缺奶源,关键是食品安全缺乏保障,因此港府必须警觉的是即使中央严把食品安全关,也并非一年半载可以见效,因此香港必须尽快制定确保香港婴儿没有断粮之忧的措施。《香港商报》称,奶粉短缺只是冰山一角,“一签多行”的往返之便,令水货客现象更为严重。但只有加强疏导,在确保满足香港物价不被抬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吸纳内地客,才有助于本地经济,又不至于激化两地矛盾。香港人应该看到,内地客买得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大。香港《大公报》的一篇评论称,对奶粉供货商而言,有生意不可能不做,因此估计抢购事件应该纯粹是物流供应预测出了问题。一般来说,奶粉是通过海路进入香港,运输时间长,从订货到货物抵达需两三个月,因此进口商对奶粉的需求预测决定了两三个月后的供应,“相信目前的抢购现象很可能是进口商低估了内地居民来香港买奶粉的需求”。文章认为,内地居民相信香港的质量,应该是一个商机,是香港进军内地、推动香港质量验证业务的商机。《头条日报》称,香港与内地民众在成长背景、生活习性、思想模式等方面不免有别,但远亲不如近邻,何况两地血浓于水,着眼点应在缔造双赢而不是相争。该报社论称,在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有港区委员高调批评香港近日出现的过激言行,表示若没有共产党,香港连水也没得喝,“这种刺激言论,等于火上浇油……胜了意气之争,输了共同利益,虚耗时日,白花气力,才是最大损失”。文章直言,香港与内地只能合作不能对抗,是无法逆转的大潮流,假如不能理顺关系,只会为两地政府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