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1-28 09:08张燕万立军姜红梅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8期
关键词:集群人才文化

张燕 万立军 姜红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引言

知识经济的来临助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与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中以创意为主动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模式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实践的新趋势,更是我国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 解读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集群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它的理念是在文化产业发展和积累到成熟阶段应运而生的,我国对其研究始于政策层面的需要,在此,我们结合国内研究与实践情况进一步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做简要梳理。

1.1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解析

文 化 创 意 产 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是文化与产业在创意的催化下形成的崭新整合,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最顶端,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高度融合,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实现价值增值。因此,能够称其为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具备几项基本要素:(1)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文化”,“文化”既是产业的起点,也是生产和消费的对象;(2)文化创意产业的精髓是“创意”,“创意”是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价值增值的核心要件;(3)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整合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根本保证[1]。

综上,我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本资源,以创意为核心要素,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高度运作,运用知识产权实现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增值,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具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关联的行业集群。

1.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模式,其中集群化是其主要的增长趋势,并且逐渐成为提升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新动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规模也越来越显著,在知识经济的新增长点上呈现出一些共性发展特征。

1.2.1 根植于文化的产业整合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化在市场运作机制下的高度产业整合,它的内核永远是文化,是人文价值的全新呈现

[2]。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模式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在不同的城市或区域范围内产业集群的表现是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过程是将文化嵌入到经济体内,用创意将文化形成产品与市场,创造经济价值,进而发挥产业功能的过程。在这个整合循环中,文化是创意产生的根源,是人文价值的展现,是集群竞争优势的运行基础。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模式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运行,必须以人文价值为内核。

1.2.2 依赖于地缘的辐射效应

综观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无一不是文化创意产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它们都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而闻名世界。我国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产业化发展较早、较有影响力的城市,也是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形成城市风格的。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都市型产业,城市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创造了契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的成功也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理论[3]。一个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市场范围不仅具有当地性,也应该具有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它的地缘优势应该在集聚效应的基础上产生经济辐射和文化扩张。

1.2.3 聚焦于企业的资源互动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众多文化创意企业的关系更加注重合作,可以共享大部分的产业要素并产生共生效应,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相同的文化则是合作的纽带,文化创意企业通过集群实现文化产品的共享与整合,创造出协同的技术手段、通畅的信息、扩大的市场需求及区域品牌,同时实现政府、研发机构、咨询培训机构、金融机构、服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集群内多方主体的资源互动[4]。这种联动有助于提升中心地等级、推动产业整合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它与上述地缘的辐射效应具有相互强化的功能。

2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问题

从上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可见它的优势所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如长三角、珠三角文化产业带、北京的中关村产业园、上海的世博园、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区、杭州以西湖为中心的十大产业区等,这些文化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都实现了上述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正视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难免显现一些问题,成为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对文化资源存在一定垄断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浓重的角色,一般都会对文化产品及文化市场进行强监管并做出相应的硬件或软件规划,力求产业化快速运行。但这个过程往往因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而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一些政府会因为政绩的需要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一哄而上,对文化资源进行控制,对产业化进程进行干预[5]。同时忽视创意产业基地应有的产业基础、区位能级等要素,使得本来可以由市场来决定的资源配置偏离了方向,重新带上了“计划”的帽子,失去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正功能。

2.2 缺乏高水平的创意人才和创意团队

著名学者金元浦教授指出:“从最根本上讲,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度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6]然而,我国虽然拥有创意领域的培养院校和机构,但是他们大多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经费不到位、实践经验不全面等问题,导致人才供求不平衡——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要大量创意人才,但真正懂文化属性又懂市场属性的复合型高水平的人才又极其缺乏。同时,创意不是一个人就能成就的事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与升级,必须有团队做强大后盾,我国高质量的团队在这方面也是相当匮乏的。这两点严重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2.3 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千百年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众多为今人所用的文化产品与精华创意,但这些文化精品往往被人们简单复制、简单消耗,没有一条完整清晰的产业链条,从购买、交易、评估到衍生品,都远远没有达到市场化的标准,没有产生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进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导致创意集群模式难以维系[1]。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需要集群网络中的企业产生协同效应,但当前大部分集群内创意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少,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中介公司等支撑机构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5],各自为政,没有很好地分享信息等资源,缺乏大局观念,所在行业趋同性明显,没有形成做大做强的凝聚力,出现了恶性竞争、价格战的现象,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振兴是我国当前创意产业的重要命题,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未预知的或瓶颈性的问题,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之路仍然是大有可为的,针对已有问题和存在的阻力,我们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举措供实践参考。

3.1 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

尽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市场化行为,要走完全产业化路线,但从成功的创意集群实践中我们发现,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仍然不能小觑,因此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过程中要发挥强大的服务功能,主要做好以下支持工作。

3.1.1 制定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影视业、出版业等多个领域,各个行业在各地区发展的基础不同,竞争优势不同[5]。因此,政府在集群前期必须根据区域内实际条件,依据资源、科研、人才等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集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整合资源,着力发展重点行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基地。

3.1.2 营造规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正确的政策引导和适时的宏观调控,特别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还不够成熟,产业链尚不完整,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灵活资本注入形式,要加强立法,制定政策,规范文化创意市场,建立行业协会和标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3.1.3 构建宽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

创意经济发展应具备开放性、多样性和宽容性[7],它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从根本上讲是流动资本,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旦成型,政府就应该减轻控制作用,减少对文化资源的垄断,主要通过扶持手段,构建、吸引和持有创意产业的关键生产要素,包括融资、选择性保护、规范市场体系、调整产业布局等多种政策,构建宽容的、兼容并包的开放空间,促进其早日发展成完整的产业集群[8]。

3.2 培养高质量的创意人才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创意企业集群,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人才,因此要吸引、培养创意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复合型、高质量的创意人才。主要举措包括:

3.2.1 建立有利于创意人才的生存环境

建议在经济水平较高和文化吸引力强的中心城市营造有利于创意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平台和生活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建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和综合人才数据库8;建立公开、透明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和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文化创意产业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2.2 加强创意人才的引进与交流

人才必须是流动的,这样有利于智能的高度提升,有利于创意的前瞻性。我们必须从功能导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励、文化消费等多方面构建创意人才增量供给机制,培育本土化创意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制定政策吸引世界水准的高端人才加入到我国的创意产业中,并输出本土具有潜力的创意人才到文化创意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学习,使创意人才具有国际化发展视野1。

3.2.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由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易复制性,如果专利保护不强,创意人员往往无法通过法律制度保护自己的设计专利,不但降低了创意人员创作的积极性,也使得创意人员的生活不能得到良好保障,缺乏可持续性的创新源泉,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保护创意人才的基本权利,形成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1]。

3.3 推进产业集群的完整链条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依赖于创意产业链条的不断完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业整合,进一步实现辐射效应。

3.3.1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被视为高端产业,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能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推动作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构建文化产业发展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国文化企业的战略性发展[9]。

3.3.2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优势

中国是文化大国,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要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独特的文化定位。地方政府应依托已有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基地,培育旗舰型企业,产生集群品牌效应。对现有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名牌名标,要通过产业宣传、策划,积极开展区域营销,树立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9]。同时,搭建文化创意交流平台,积极举办和参与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博览会、文化节、高层论坛和设计比赛等,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交流与合作[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使产业升级与资源整合更具实现价值,使城市发展更具竞争优势,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应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培育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必然成为众多城市和区域未来发展的首选模式。

[1]张振鹏,王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2]朱自强,张树武.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郑洪涛.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特征、聚集原理与竞争优势[J].中州学刊,2013(5)

[4]张振鹏,马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1(2)

[5]赵晶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J].今日中国论坛,2008(6)

[6]王晓峰. 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11

[7]盛建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特征分析[J].群文天地,2011(5)

[8]郑玲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2)

[9]魏鹏举,杨青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猜你喜欢
集群人才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谁远谁近?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