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中科院:树立创新自信 圆梦科技强国

2013-01-28 08:42:24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5期
关键词:科技界两弹一星中国科学院

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总书记肯定了既往成绩,并提出殷切期望,为中科院和科技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中科院正在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力求早日实现“四个率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暑热炎炎,吹来丝丝清凉;真情实感,令人砥志研思。论创新、说抱负、谈梦想,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礼堂,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和科技工作者语重心长的一席话,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浓缩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运用既有经验,是创新自信的基础;回应发展要求,是创新实现的目标;深化体制改革,是创新活力的保障。当我们真正树立了创新自信,真正具备了创新自觉,就一定能实现民族自强的梦想。

有实干才有自信

“近代史证明中国每一次受屈辱,并不是因为经济体量不够大,而是科技不够强大,没有起到支撑作用。”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对科技界所说的这句话,发人深省。

近代以来饱受忧患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屈抗争与顽强探索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与新时代的到来。时代场景变换,今天的中国科技界,如何实现属于自己的科技强国梦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科学家坚苦卓绝的努力,我国诞生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等一大批载入史册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科研正从“跟踪”向“同行”、“引领”转变。仅以2012年为例,我国科学家在高温超导、中微子震荡、量子通信、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绩,是科技界实干的结果;这些成绩,让我们更加自信。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多功能厅的墙上,挂着15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或工作过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照片,总书记走过大厅时逐一浏览。看展板、翻阅图册、认真聆听科技工作者细说国防科技创新的累累成果,他在欣慰之余,仍不忘谆谆教导: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一个时代的精神虽然有时代的烙印,但并不妨碍其成为新时代的鞭策与导引。在经历过冰与火的淬炼之后,“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所内含的同一种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实干精神,依然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和源泉。

有自信才有自觉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国家发展高瞻远瞩,对科技发展深刻洞察。其背后,正是对世情、国情、科情的清醒认识。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许多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与此同时,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和尖锐,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普惠发展的世界新格局。走出危机、调整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从国内发展看,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实现我国经济、产业和科技由大转强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科技自身看,经济社会的强大需求拉动,知识与技术体系的内在矛盾驱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前,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科技革命已然箭在弦上。如果不能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将迟滞。

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精神薪火,今天的中国科技界依然充满朝气、活力与进取力量。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火车头作用,这种拼搏精神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是的,面对困难和机遇,我们不会犹豫不决,更不会退缩避战,而是充满自信,自觉行动,积极拼搏,坚定不移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有自觉才有自强

一个国家的强大,深藏着科技的足迹;一个民族的自信,植根于创新的自觉。只有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将创新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民族的自强才能由梦想变为现实。正如总书记所期望的,科技界将更加自觉、积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倾注热情与行动。

科技界将把目光聚焦于国家战略之必需、经济进步之急需与民生发展之所需。用先进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用科学技术为和平发展和文明进步拓展空间,把科技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有机结合。

科技界将积极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科技界将具备更高的道德修养追求,不仅产出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思想,还要彰显出可贵的人格魅力乃至时代精神。

科技界将勇于探索,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视自己的科学事业为“纯粹研究”的居里夫人曾说: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诚如一个国家梦、民族梦的宏伟瑰丽,科技工作者将有机结合科学之美和国家民族梦想之美,让创新的血液欢快地跃动。当一个民族的血液中充满了这样的跃动,他们必将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

猜你喜欢
科技界两弹一星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刊》新媒体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学会(2022年8期)2022-08-17 10:03:3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
科技界最富有的自主创业女性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39
科技公司CEO亲自写的书
电脑迷(2015年6期)2015-05-30 08: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