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2013-01-28 07:59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7期
关键词:效益资源信息化

窠 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

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但是,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投入相比,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益。通过对安定区的农村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交流,结合自己亲身参与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与管理经验,采用系统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带动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抑制农村信息化建设效益提高的因素、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效益的对策.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引发人们对现代信息化建设效益研究的深思。

1 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效益

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的部分学校进行实地跟踪观察,对学校的校长、技术支持人员和管理者进行问卷、访谈,反思、交流汇总发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巨大的规模效益,搭建了农村与城市资源共享的平台,缩小城乡差距,极大改善了农村的条件。

1.1 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与教师的整合,提高教师水平。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还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可是农村学校毕竟条件有限,信息相对闭塞,使广大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转变观念,改善方法。

(1)大量的教师培训资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转变教师的理念。打开资源的“教师发展”,“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培训教程”映入眼帘。在“教材分析”和“培训教程”中专家对教材作了充分分析,使我们更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观看了“教学案例”,一堂课的构思鲜活的出现在教师的脑海里,借鉴其中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大量的课件、论文、教案让教师的备课更加得心应手,上课自然也就游刃有余。《课程资源》几乎包含了从备课到课后辅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资料,而且是同步资源。农村教师只要稍作修改,便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即提高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远程教育资源《时事动态》,教师可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拓展资料》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又能够让教师及时把握教育教学的新的消息和动向,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思路。

1.2 资源走进农村学校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1)信息化的资源改变了农村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由于农村学校资源的缺乏,课堂依然生动不起来。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农村的课堂模式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中央电教馆针对农村教学资源匮乏、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专门为农村中小学制作、发送了课堂录像资源,农村学生可以直接享受城市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得到了高素质教师的指导,又受到本地教师切中实际的辅导。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农村的课堂变得不再单调枯燥。

(2)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学校物质条件差,往往存在着教具、实验器材等设备的缺乏。利用信息化建设资源下载的Flash演示动画,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为教学构建可视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学《热机》一节,对于还未看到过火车的山区孩子来说有挂图、模型感到神奇极了,但通过多媒体动画结合模型演示,吸气冲程有空气和汽油的雾状混合物,压缩冲程有火花塞点火,做功冲程有大火燃烧推动活塞运动,排气冲程有浓烟排出,形象逼真、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将四个冲程逐步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1.3 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化难为易,突出课的重点,突破课的难点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教师单纯用常规的手段难以向学生阐述清楚,采用信息化建设资源提供的CAI动态图象演示,利用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如《摩擦起电》一节“原子的结构”是传统教学的难点。若借助信息化建设资源下载的动画课件“原子结构”,演示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做无规则运动,当不同原子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生动形象、直观地将微观世界宏观再现,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宏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上升为理性的微观概念,教学难点也将突破,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立足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以上巨大的规模效益来看,国家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这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正确的选择,效益就摆在了现实的第一位,对效益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情况。

2 抑制农村信息化建设效益提高的因素分析

现代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农村教育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因师资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设备资源不配套等多种原因制约了信息化建设资源的运用,影响农村信息化应用效益的发挥。

2.1 观念及行为误区。农村部分教师认为这项工程真正产生效益还有很长过程,利用多媒体上课是一种花架子,准备一节课要花很多时间,所以只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上使用,平时对学生用处不大,他们没有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反而认为利用信息化资源上课是一种痛苦。一直以来,教学教研“两层皮”的现象长期阻碍着教改前进的步伐。

2.2 农村教师应用能力低。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之人员编制不足,大多数教师属于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利用设备和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和经验交流,缺乏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更新慢,教师所拥有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够,除部分年轻教师外,还占相当比例的教师不会下载资源,不会操作幻灯片软件,甚至不会电脑操作,以至于只要用电脑就得求人帮忙,更不用提灵活运用资源,这当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了资源使用效率。

2.3 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不配套。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教材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版本,许多地方使用的教材版本与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资源版本大不相同,在教学中却根本无法直接使用,有些资源是用专业的应用软件制作的,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无法使用,资源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时,我们的网络资源常常跟不上教学进度,课都已经上过了,资源还没有出来,资源落后两三周才下载,这是目前存在的突出而现实的问题。

2.4 农村学校信息化设备欠缺的形成。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教师这么多班上课的需要,设备的欠缺造成了有资源用不到的尴尬局面,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应用效果不明显。

2.5 项目支持服务体系无保障。部分项目学校的信息化设备维持维护经费没有得到落实,一线教师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几年以来,设备有些老化,杀毒软件需要升级,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2.6 队伍不稳定。一线教师、技术骨干和学科骨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评职和评优晋级等方面待遇政策学校未能落到实处,频繁调整一线教师,造成队伍不稳定,工作脱节,严重影响现代信息化建设工作。

2.7 应试教育评价导向对农信息化建设制约作用。社会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大浪潮中,一些地区在对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占了上风。反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成绩下指标,定任务,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向学生“逼”成绩,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上仍以“满堂灌”、“题海战”为主,没有很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些现象的存在,挫伤了教师利用和钻研远程教育的积极性。

2.8 形成合力不够。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整合资源、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尤其是组织、宣传、电讯、广电、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等的广泛参与。而目前此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组织部门牵头,虽然在合作共建方面与相关部门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子,但是从整体上看,多头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些部门按照自身职能分别行事,其结果就是影响不大、效果不好、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给基层也造成一定麻烦和负担。

3 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现代信息化建设设备是基础,应用是目的。要把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定位为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一条捷径来抓。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的效益低的对策,一方面从制度制约、引导重视、加强激励机制来促使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运用方式的探索,以快捷的运用方式、简便的操作方法、新颖的教育理念来改变农村信息化资源闲置现状。

3.1 从师资队伍方面着手,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

1)加强引导,创造氛围,转变观念。改变信息化资源利用率的现状,必须从正确引导树立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信念做起。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信息化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

2)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针对不同需要,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要求懂得操作就行了,年轻教师必须会制作简单课件。

3)加大激励,以奖促用,建立科学、具体、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有效的评估和奖励机制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动力,学校应将教师应用资源与设备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同等计算工作量,鼓励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备课、上课、撰写教案,示范课、评优课应要求必须使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学校和教师的应用技能和效益进行评估,并将这些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选先,“以评促教,以评促效”才能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为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保驾护航。

4)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以管理促应用,向管理要效益,因此,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门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量化考核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这些考核方法和规章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对教师信息化建设工作监督力度,极大完善工作的规范性,为学校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

5)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维护系统正常运行。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其系统时常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发挥项目设备及资源积极的作用,除了技术上给以保障外,必要的经费投入必不可少,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及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我呼吁要对农村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经费的来源可以采取多方筹措的方式,即学校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国家补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做到专款专用,统筹安排,节约开支。

3.2 从探索运用方式着手,促进农村信息化资源的合理运用

1)观摩模仿,应用创新。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其应用效益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信息化建设是全新的技术,教师需要逐步掌握,远程教育的开展应遵循“观摩—模仿—应用-创新”这一过程。观摩模仿是应用创新的前提,没有观摩模仿就可能长期处于摸索阶段,影响应用效益的发挥。通过观摩光盘或网络教学,教师能了解和掌握远程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明确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面的差距。通过“模仿”,教师直接使用提供的课件“原汁原味”地进行教学,教师不对课件进行再加工,直接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和兴趣。通过“应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进行一定的加工,选择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经过观摩、模仿、应用,积累了经验,基本掌握了方法,初步具备了课件制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能设计出有特点的教育模式和制作出优秀的资源,提高应用效益,达到应用的最佳形式。

2)加强调查研究,考虑实际,筛选组装建立特色资源库。资源运用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小组,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下载远程教育资源,从众多资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源,结合本地实际适当组装筛选整理编目存档,建立本校的“资源超市”,让农村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教师和学习者轻松享受这些资源。

总之,通过以上的浅显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寻找到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并寻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转变农村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这些办法可能会得到项目管理者、教育管理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的认可,从而推广应用,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建设。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http://www.vrcce.com/。

[2]梁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保障.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15日。

[3]薛天明.浅谈改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07-22

[4]杨晓宏,韩伟颖,贾春燕.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及应用效益研究

猜你喜欢
效益资源信息化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