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校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3-01-28 08:25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大连106022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作曲家音乐作品乐曲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大连 106022)

音乐欣赏教学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会获得情操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而且能够全面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笔者认为,提高高校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欣赏作品

音乐欣赏课作为高校公共选修课,安排的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课时里,要让大学生更多、更好地享受音乐之美,就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欣赏作品。而欣赏作品的选择,需遵循如下原则。

1.要兼顾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渗透着作曲家对社会生活的思想感情、政治态度和伦理道德等因素,这必然影响听众的情感,以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因此选择欣赏作品,首先要突出其思想性,注重选择那些格调高雅、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如抗日战争时期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雄伟的气魄、热情奔放的旋律,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些优秀作品中都包含着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的思想特征。与此同时,还要兼顾欣赏作品的艺术性,注重选择那些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婉转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巧妙的配器,给人带来无比优美之感受。兼顾欣赏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是音乐审美教育价值的必然体现,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必然要求。由此,才能让学生通过欣赏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音乐作品,理解真、善、美,培树起高尚的审美价值观。

2.要贴近学生实际

高校的音乐欣赏课是为非音乐专业学生设置的,因而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欣赏能力。总体上讲,就是要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合理安排欣赏作品。

在学生欣赏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可根据课时量和学生的需求,选择欣赏一些交响曲、无标题音乐、现代音乐等较有难度的作品。

3.要突出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作为华夏儿女,自小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自然也就对本民族音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多欣赏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自古以来,中国的音乐作品形式多样、浩如烟海,如中国民歌、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等。特别是那些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的作品,更是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的首选教材。

二、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喜好态度,并由此产生自觉去认识、掌握和参与的心理倾向。它是我们推进学习、工作及参与某项活动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和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样,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说,也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如此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1.要重视介绍作曲家的生平轶事

优秀的作曲家所创作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现实生活的艺术写照,也是个人创作思想、创作风格的集中展现。在欣赏教学中,要重视介绍作曲家生平、主要创作思想、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并适当介绍学生感兴趣的关于作曲家的轶闻趣事,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倾听音乐的欲望。比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四季》、《天鹅湖组曲》等作品时,不仅要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思想、主要作品,还要介绍性格腼腆、不善社交、固守孤独、孜孜不倦劳作。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深刻的烙印,并会急切地盼望在倾听音乐中与大师为伴,在欣赏优美的旋律中实现“情”“乐”交融。

2.要运用参与性教学手段

兴趣对一个人来说,不是与生俱有的,它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现实需要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作为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浓厚兴趣,还需要通过参与性教学,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这样就会使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来感受音乐之美、体会音乐之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来说,主题是乐曲表达情感的灵魂。认识了主题,也就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吟唱乐曲的主题,让学生熟悉乐曲、走进乐曲,激发倾听的欲望。

再比如,教师可以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也是激发学生倾听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先不出示标题,可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这首乐曲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激昂热烈的?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可先提出问题: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体现了我国哪个民族区域的音乐特征?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诸如上述的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为寻求答案,必然会以积极的状态全神贯注于不断变化的音响之中,并由此激发出倾听音乐的愿望。

三、要引导学生认知音乐表现手段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的艺术,它是由作曲家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诸多音乐表现手段有机融合后,才成为一首首具有动人魅力的乐曲。它可以模拟自然界的各种音响,还可以表现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而这些都是靠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要素组合实现的。作为欣赏教学,要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手段,由此才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如何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真正认知音乐表现手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的过程,更需要经过长期的欣赏实践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欣赏教学过程中,耐心为学生讲解音乐表现手段的诸要素,比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调式、调性、复调、织体及配器等等。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通过细致的作品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乐曲的主部、副部、结束部主题在旋律、速度、节奏、力度上的不同特征和强烈对比,以及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样就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时,就要引导学生把握吴清华、洪常青、娘子军连的出场音乐在旋律、节拍、节奏上的不同特征,以及由此刻画出的不同英雄形象与鲜明性格。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讲解乐句、乐段等曲式结构知识,以便使学生全面加深对作品的整体理解,真正在倾听音乐中逐步提高欣赏水平。如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回旋曲式中主题与插部的音乐特征;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主题与变奏的音乐特征。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个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在周而复始的倾听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对作品感知、体味的经验,最终实现对作品理解层次的升华,享受到审美的愉悦。这就对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逐步实现由低层次的感知音乐到高层次的理性欣赏跨越,真正进入艺术审美的高尚境界。

1.陈曦.试谈如何搞好高校音乐鉴赏教学[J]《大舞台》2010年第05期.

猜你喜欢
作曲家音乐作品乐曲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长大可当作曲家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父与子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悲伤的乐曲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