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建 (安顺学院 贵州安顺 561000)
随着时代的继续推进,中国画的发展却开始变缓陷入困境,时代和社会都在持续发展,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方向也在不断变化,但中国画的创作模式和教学模式却始终延续过往,没有很大改进,如此一来,教学模式的不适合,造成中国画的发展越来越偏离正轨,中国画的教学及其发展开始进入平台期。中国画是我国的精神文化瑰宝,在物质文化急剧膨胀而艺术文化趋向多元化的现在,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如何做好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从而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找到适合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画自诞生之初便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帛画”,在那之前曾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魏晋南北朝时,域外文化和本土文化造成的冲击和融合使得绘画一度成为宗教绘画。在那之后,绘画开始承载处日常生活以外其他方面的信息,而随着朝代的更替,社会的繁荣变换,绘画所表现的主要文化也随之变化,描绘本土文化以及取材文学作品以及山水画、花鸟画等各个分类的绘画也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得到发展与繁荣。
中国画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特点,历史上国画曾有过几次创新运动,从最初的明代吴派,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的大胆改变,到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进美术家们对于中西融合的大胆突破,再到20世纪的中国画画家们更加注重对描绘形象具体形象的改变,古往今来的中国画画家们不断探索,使得中国画大放异彩,因而中国画教育模式也随之出现新的活力。每一次创新都会产生新的画风新的流派,都会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而每一次中国画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推进也是毋庸置疑的。
自古以来中国画的教育模式以师承传授为主,在此种方式下中国画薪火相传,数不清的伟大艺术家,留下的作品数不胜数。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画的教育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专业院校开始出现,班级授课制的美术课堂教育模式开始应用,传统的师徒教授模式开始逐渐隐没,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使得中国画教育开始普及。但是两相比较之下,各自都有优缺点:传统的师徒传授更接近于一对一的教授,学生的资质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保证了以后的发展,而由于学生少,时间充足,老师的讲授也是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来进行,相较于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会比较精炼,但却在大众化普及不占优势,同时师徒教授模式大多根据老师的特长来决定教授内容,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多方面了解中国画;而班级授课制无疑对于中国画的大众化普及有很大的好处,更多的人来了解,但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源、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教师本身的专业程度、考察方式等问题,班级授课制很明显不利于学生对在中国画上的深入发展。由此看来,这两种都不是最适合中国画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中国画现今急需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却又没有其他新的广泛的教育模式,其发展已陷入平台期。
首先,生源的素质。现在的艺术专业更多的成为了进入高校的捷径,更多的是考不上高中和考不上大学之后选择艺术类考生的无奈之举,当一个人本身对中国画并不热爱甚至不喜欢的时候,又如何会配合地好好去了解,去学习?
其次,教师们的教授方式。现在的课堂老师的动手绘画讲授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不停的讲,讲理论讲经验讲该怎么做。纸上谈兵的授课方式绝对不会有任何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最后,课程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选择中国画专业,最终却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去练习与其完全不相关的基础。每一节每一学年安排的很规矩,中国画不是临摹不是一张涂了墨水的纸,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对课程内容的领悟。因而如此死板的时间规划也是阻碍教育发展的很大原因。
中国画作为我国千年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本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画种,千百年来,朝代更迭,中国画却始终没有被历史遗弃,反而在不断的风格变换中得到一次次质的飞跃,其特有的画风和技巧是其他画种无可替代的。中国画创作过程重“魂”,因而每幅作品都融合着创作者的思想,更深层次体现了我国的历史社会和人文风貌,其重要的代表性不言而喻。为此,新形势下中国画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不断提高中国画教学的质量。
首先,要提高中国画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将中国画的发展扩大到整个精神文化领域,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开办中国画特色班,同时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使得中国画充分深入人心。其次,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中国画专业。从资源资金的分配,师资的分配,以及对时间分配和考察制度改变。同时要注意生源和师资的选择,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注意师资及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在招生时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以确定可以承受的学生数量,以便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更多地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绘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最后,要加强对中国画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精神,要能够静下心来深入研究,领悟其真实的魅力,而非只是临摹只是了解背景。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对我国的社会人文、历史朝代面貌有极大的代表性。同时也蕴含着我国历史先民的精神文化,保证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现今中国画陷入困境的时期,及时改革教育模式,为中国画发展找到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1.汪镇胜;论中国画笔墨在青花绘制中的运用[J];陶瓷研究;2011年02期
2.亚昌;从中国画市场态势看收藏价值的选择[J];艺术.生活;2007年05期
3.石瑜;论中国画线的动态美[J];美术观察;2011年09期
4.任辉;关于当前中国画境况的解读[J];艺术·生活;200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