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油画轮廓线与转折的表现语言探究

2013-01-28 08:25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轮廓线写实主义物象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在西方,油画从早期古典写实主义到当代新写实主义的出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发展脉络贯穿了整个西方绘画史,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我国,油画自广泛传播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写实主义油画在我国的画坛格局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出现了很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一、写实主义油画的关键:造型

综观写实主义油画,它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艺术家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和感受,结合自身的理解将自然物象真实的再现到画布等平面上,这种绘画形式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和物象的自然特点,为观者提供了感官的审美愉悦。而如何将自然物象再现到平面上取决于一个画家的造型能力,它是画家应具备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能力之一,因为“再现”自然物象,要求作者准确严谨的表现出物象比例、结构等形态,进而体现出物象的特征和美感。当观者在一幅表现人物的写实主义作品前挑出诸如:感觉大腿有点短,眼睛的位置有些偏左,胸腔画平了等等问题时,不管色彩有多协调,构图有多巧妙,就已经宣判了这幅作品的失败。所以造型是写实主义作品的关键,是每一位画家首要具备的能力。

二、造型的关键:轮廓线和转折的表达

造型即形的创造,写实主义油画的造型具体可以解释为利用油画的材料,在二维平面的画布上利用点、线、面、色彩、肌理等美术语言塑造出具有自然特征和美感的物象。空白画布上要塑造出物象,点、线、面的作用是首当其冲的,点确定了物象的位置,通过点的延续促成了线,线继续延展回归到最初的起点便形成了面,物象有了外形,在此基础上再表现出转折,从而构成了完整的“形体”,这样自然物象在画布这个平面上就已经塑造出了符合视觉规律的立体假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利用明暗、色彩、虚实等技法进一步补充、加强物象的立体感、质感和层次。

画家在使用轮廓线和转折这一美术语言时,因为感受理解、表现技法和审美态度都不尽相同,所以最终呈现出的造型就有了或趋于平面,或二维半,或三维等不同立体程度以及或古典、或现代的不同风格。

1.轮廓线

轮廓线即边缘线,是造型的最初手段。

当我们表现自然物象的时候,首先利用线条画出物象的大形和框架。此时的线条属于外轮廓线,具有平面性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利用内轮廓线交待出面的起伏、穿插的转折关系,从面促成了体。内外轮廓线是画家对物象形体的初步理解。其次,轮廓线形成的基本形状,是画家对物象的再现,但不等于完全复制,是建立在画家对物象观察后所生成的感受之上的,是对自然物象的进一步概括、加工和提炼,是典型化了的更加具有意味的形状。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大宫女》表现的是斜躺着的裸体女性形象,腰部被安排在了整个身体的上三分之一处,左腿延长线已经无法和身体连接,脊椎的生理弯曲也被夸张处理。变形的人体突出了女性的典雅庄重之美,增强了作品的韵律和感染力。作品的“自然”并非完全模仿复制,而是画家自己眼中的“自然”,安格尔认为“为了表现特征,一定的夸张手法是允许的,尤其是如果需要提示和强调美的某一因素时”。最后,从画面完成的效果看,轮廓线最终呈现的方式也不同,有的线条殷实肯定,有的线条模糊以至于完全隐没在光影中表现出了画面不同的层次与节奏;有的线条粗糙曲折如沟壑;有的线条圆润光滑如脂玉表现出了物象不同的质感与情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其作品总是透出浓浓的诗意,细润而恬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轮廓线的把握。其作品《维纳斯的诞生》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风神、花神送迎于左右的情景。画面中维纳斯的比例与真人等大,修长的身体在强调轮廓线的基础上稍施以明暗来表现人物的立体感,稳固、突出且赋有韵律。表现方法延续了中世纪线造型为主的画风却没有那时造像的僵硬死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维纳斯的形象是通过写生完成的,模特的动态借鉴了古希腊的雕塑,保留了典雅静谧之美。画面反复出现的不同疏密和方向的曲线使画面形成了秩序和节奏,这些依附在形上流畅轻灵的线条同时与女性人体的柔美特质相吻合,增强了女性优美温婉的气质和整体画面浅浮雕的效果,极富装饰性,将他的诗意画风推到了极致。

2.转折

如果说在塑造物象形体结构时,线条解决了形状的问题,那么诸如物象的前后、正侧面、厚薄、方圆以及穿插等的体积问题则需要转折来表现,它是生成体积的关键。

转折就是构成物象的面发生了方向上的变化或几个形体组合之后形成的穿插关系。具体可分为折面转折,弧面转折和穿插转折。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为了使物象体积表达得更为准确而强烈,就已经注意到了形体结构与光影的关系,在布置光线时有意保持光线照射所产生的明暗交界线与形体结构转折的一致,利用画面中黑白灰的强列对比和衔接,模拟再现客观形体的起伏、转折、穿插,从而使形象产生如雕塑般真实的体积感,而这样的效果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所推崇的。

15世纪德国画家荷尔拜因善于画肖像,画家细腻精密的刻画贯穿了人物的每个部分,不管是重点的头手,还是衣帽等其他部分都是用一个方式一丝不苟的用心表现,就连周围的物件都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态度;其次,外轮廓交待的清晰肯定使人物在背景的衬托下醒目而突出。从外轮廓往里刻画时,因为通常使用平光照射,所以未形成强烈的明暗变化,而是着重表现人物本身的形体结构,当局部形体的转折明显,两个局部之间有距离之隔时画家用线条加以强化,当局部形体结构起伏平缓时画家摒弃线条,采用明暗色块微妙过渡的方式表现出形体的转折;专注的眼神、坚毅的嘴角、合实的双手以及整齐讲究的穿戴使人物冷静严谨的性格跃然纸上。

17世纪荷兰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与荷尔拜因的作品相比虽也是写实但呈现出的风格却完全不同。首先,光线不是采用平光,而是利用一束侧光照射在形体上,产生了戏剧性的明暗变化,伦勃朗正是利用了这种光与影,以他娴熟的技巧表现出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虚实变化。在光照的主体亮面部分,反复罩染并深入刻画出形体的具体细节,形体呼之欲出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肌理效果,而处于灰面和暗面的部分则用较薄的润色方式概括的表现形体结构,形成厚与薄、实与虚的强烈对比。其次,画家依据光与形体的远近变化和前后的空间变化灵活运用轮廓线,当受光面与周围有强烈的明暗对比时,形体的边缘肯定如刀削,而处在逆光的块面与周围明暗对比较弱,形体边缘则采用渐变的方式使其几乎隐没在明暗光影中。边缘线的虚实处理进一步强化了形体的体积感和近实远虚的空间效果。还有两位画家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是不用,如果说荷尔拜因的笔法像中国画的工笔,那么伦勃朗的笔法就犹如中国画中的大写意了,利用枯、扫、揉、涩、润等丰富的笔法顺着形体结构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中留下的笔意因为方向、厚薄、直弯、疏密的不同,产生的丰富肌理变化又充分表现出了形体转折和质感。

通过上述几位大师的作品分析,让我们认识到不同的造型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画风,造型语言的灵活转换又是建立在对形体结构的充分理解之上的。

三、综述

写实主义的绘画是通过再现自然物象来表现画家意图的,客观的自然物象转换到平面上的这一成像过程,需要每个画家格外注重对轮廓线和转折的表现,为了能更充分的表现出自己对物象的感受,画家会针对形象特点与主题要求灵活运用、转换这些美术语言来表现出形体的起承转接和画面的层次气氛,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图相对强化某个造型语音在画面的运用,这样画面就会在表现出形体的同时产生相应的效果和美感,也是每个画家带有强烈自我风格的直接原因。

1. [英] 郝伯特·里德著. 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韩雪岩编著. 《安格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3. [英] 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三联书店.1999

猜你喜欢
轮廓线写实主义物象
立体图像任意剖面轮廓线提取方法仿真研究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墨戏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