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培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情感是人与环境关系的自然反应,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情是指有外界事物或状态所引起的喜、怒、哀、乐、悲、欢、爱、恨、等各种心里感受、心理状态和心里感应。作为一名演唱者,当拿到一首歌曲时,要想怎么样才能将这首歌演绎的淋漓尽致,内心活动是歌唱的主要。歌唱表演首先要从客观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再严格的按照谱面旋律以及各种标记来进行识谱和演唱,之后通过反复的揣摩和熟唱,从而获得更好的作品完整印象。也就是说,要想把情感发挥在作品当中,演唱者必须掌握歌谱表面所呈现的信息,根据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来进行准确的演绎,使作品完整的再现于听众面前。
对作品的内容、中心思想、音乐风格、地域、韵味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正确深入理解并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具体的演唱技巧,用恰当的感情、以情带声、以情唱字、以情韵味、情动形随、情神交融的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充分地表达出来。
例如:新时期创作歌曲《放风筝》,该作品是以风筝寄情,主人公放飞风筝去寻找思念的人,放飞的风筝寄托了她幽幽的爱恋之情。演唱者如能感受到这种心境,就把握了作品的魂,本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前后两部分主要通过调式的对比来实现情绪的转化,调性由D徵调转到D羽调。歌曲在结构上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花,你是否在听,我也有我也有,也有你一样的心;花,你是否要问,我有没有,有没有你那样的情?”在这八小节里对花的倾诉,因为是近距离的,故像在“说”,含有不露,其音域控制在d1~d2,八度以内。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意不断、音乐不断,并注意语气的变化。第二遍的“花”一定要做到亲切,再次述说;接下来“难得有缘,天放晴;难得有幸放风筝,放风筝”这四小节是一个连接,推向高潮的准备,情绪渐扬,但扬而不显;第二段“线儿线儿线儿,你再长一点,要让它要让它碰着那白云;风儿风儿风儿,你要小心吹,别让它别让它突然断了魂。”这八小节在描述因风筝越飞越高,距离越飞越远,故像在“喊”,“喊”其音域控制在g1~g2以内。这里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气息要控制住,情感要饱满,声音既要连贯,又要有爆发力,同时也要注意强弱的对比;第三段“风筝(啊)风筝,你要帮我帮我找找那个人。风筝风筝,你要帮我帮我找找那个人”这八小节加一结尾句,变化再现,第一段音乐素材,音域回到d1~d2 ,八度以内,其意思像在“求”“企盼”“遐想”。总之,演唱时要把握准确作品的魂,处理好“说”“喊”“求”这三个层次才可能比较完整的表现出作品的特定内涵,从而给人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声乐艺术除了用歌声情感来表达音乐之外,还需要有更贴切的舞台表现力来完善和提高声乐艺术,为歌唱添枝加叶,提高音乐的感染力。通过舞台的展示表演,给评委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呢?这与演唱者的艺术素养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我觉得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审美能力,它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在一些人看来,艺术只是唱歌跳舞,而不是真正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所以有些人很容易自甘为工具,工具只会服从,而不会创新。所以“艺术素养”的背后,其实是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思想。当然,这里面一定是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的。
首先,要掌握声音的技巧、气息的运用、咬字的灵活性等,在演唱不同作品时会调整自己的演唱声音状态;其次,要懂得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与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审美也是形象的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审美一定需要体验,但体验中有理性,有对生活的反思,通过反思而领悟人生的价值、意义。所谓形象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它即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审美包括艺术审美、文化审美和日常生活审美。所谓日常生活的审美,其实就是从日常生活是否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这个维度去体验日常生活,在审美体验中获得审美享受。而作家、艺术家在从生活中直接获得的审美体验基础上,加以再体验,在再体验中反思,对美、丑、悲、喜、荒诞、滑稽等现象作出审辨、评价,然后加以符号化。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通过清晰的语言、美妙的音色、流畅的旋律来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演唱者的艺术素养来体现歌唱情感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加强,对演唱者声音的追求与要求,对新时期环境的影响,情感表现与艺术素养是分不开的,相互影响着,相互决定着,它们的出发点是统一的,它们所要体现的艺术形式是一致的。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素养决定着情感表现,那么情感表现就是艺术素养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