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丽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市街道文化站 安徽六安 237000)
社区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等方方面面,建设抓得好,对塑人、导人、育人,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文化工作网络业已基本形成,文化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物质的发展是需要正确的导向、优越的体制、良好的机制和宽松的环境的。
我们在了解社区文化的概念定义之后,还必须掌握社区文化的以下方面,社区文化才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视觉文化。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现在的社区在视觉文化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一个社区少则一个群居小区,整体划一;多则五六个群居小区俯视鸟瞰,风格各异,别有情趣。物业管理接收后,不能一味地去追究经济效益,尤其在初期阶段,少赚甚至亏损一点,也要在一个小区标志系统上作全面的统筹设计,力争做到和谐统一,有章可循。
环境文化。一个小区环境文化建设的如何,直接影响着业主的归属感,影响着业主的居住生活质量。所以说,任何一个小区都要文明整洁,抓好环境质量,合理配置好资源,注重环境保护,考虑居民的生活舒适与便捷。培养居民业主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把所居环境的一草一木视为自有物品,养成爱护环境、关心家园的良好习惯。
制度文化。城市社区、居住小区也要制定相关的规范性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前提是得有个组织,就是各社区要通过做耐心细致的动员工作,以小区为单位,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在委会上研究讨论制定各类制度。如此,既能提高广大业主对制度的认可度,又可保证物管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
精神文化。一是可以利用多种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组织宣传小区的精神文化。二是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一个小区或整个社区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一定要把尊老爱幼作为重点,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分散的居民群众,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居民业主间的感情。三是社区要协助物管企业实施一些文明创建工作,以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业余生活和提高其文化素养。
社区文化虽是群众文化,但也不仅仅就是组织些唱歌、跳舞、下棋、玩牌。社区文化有其历史渊源,也存在其发展规律和相当的发展空间。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高度,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提高政府官员,社区干群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知度。
社区文化组织和实施主体不是政府,而是社区、物管或一些社团组织。但政府要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要有明确的主管部门,要有强化的协调机制,要注重资源整合,确保政府多部门对社区文化建设能真正有责负、负起责。具体为:要突出街道办事处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作用,科学地搞好社区区划。要以自然小区为基础,综合地理、人员等因素,科学设置社区。实现社区文化“三贴近”,即: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鼓励专门的社会文化团体负责社区日常文化活动的开展,政府可以采取尝试与社区中介签定协议的方式,给予资金资助,并做好监督和调控。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以及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这是困扰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最大难题或者说“瓶颈”。首先,政府要投资,而且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纳入文化投入资金额度,专款专用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其中要有相当的比例下放到社区。其次,就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开展、运营,实行良性互动。具体就是各社区都要充分利用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优势,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对社区文化建设“输血”。
一要创新社区文化活动方式,还要把握两点:一要一改目前全国大部分社区普遍存在的主要参与者清一色老年人、儿童和弱智群体的情况。要注重吸纳中青年这一层的居民参与,毕竟这一层面的人存在知识程度高、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等优势,吸纳他们等于注入新鲜血液。
二要积极建立社区内的文化社团组织制度。针对社区成员的不同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文化特色,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率,以保证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此,社区文化活动方式创新了再创新,活动内容丰富了再丰富,就会长期蓬勃下去。
1.《中国文化报》2012年4月22日《社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