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大清入关,正式统一全国。清王朝政府尽力维护封建秩序。清朝初年,画坛便呈现了流派的争锋,艺术风格多局面,其中具有强调传统的“四王”;又有笔墨豪放的“四僧”;还有面对自然表现实景的“金陵八家”,以及追求欧洲画风,为皇室服务的宫廷绘画;其后出现了追求解放个性,笔墨风格独特鲜明的“扬州八怪“等。大大小小的画家以及绘画流派,人数之多,绘画风格之多,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
清朝初年,自清朝定鼎至康熙时节,是清代美术的发展前期,这一时期的大多数美术家出生于明代,甚至已经有了艺术活动。但当时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始而明室衰微,明清易代,满汉民族矛盾上升;继之清承明制,政局稳定,生产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安居乐业,揭开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由于时代的交替,在这样的形势下,以江南文人为创作主体的书画艺术继续沿袭着前朝的体制和作风渐习变异,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以“四王”为代表的画者,他们主要是继承了晚明董其昌为纯化文人画而梳理过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生于师造化,重视笔墨胜于形象,然内容上却缺少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表现出一种平静安逸宽泛而清贵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了官方接受并提倡的正统派。“四王”中又分为两种,王时敏平和冲淡,功夫老道,祖孙更注重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王原祁生拙浑穆,苍劲率意,面貌更强烈,笔墨气味亦更精细,取得了“熟不甜,生不涩,淡不厚,实而精”的收获。王翚、王鉴亦是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不忽视丘壑创造的形象,王翚则是变化丰富,平实华润,王鉴却是缜密秀润,妩媚明朗。
以“四僧”为代表画者,也是受董其昌影响,但主要还是继续继承明后期徐渭、陈洪绶不拘于古法独立抒发自我个性的文人画思想和传统。石涛的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虽然没有当时四王那样的声势浩大,但是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开启了清朝中期“扬州八家”的创新之风,而且对近代吴昌硕、张大千的办法大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绘画理论上,石涛可谓是清代第一,不仅在绘画上表现了非凡的才华,在理论上也细心研习,精研画理,形成了深刻而完整的绘画体系。他们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传统的文人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高峰,他们独特的笔墨意趣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更是具有表现性的艺术形式。他们学识修养深高,为后人留下了榜样。
明末清初的画坛,继续被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和理论所笼罩着龚贤也不例外的受到了影响。在明末清初活动于南京的一些画家,在创作审美观上有相同的方向,以诗酒自娱,自结画社,“金陵八家”随之产生。金陵八家相互交往密切,都注重以画寄情,作品都描绘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家乡风光,真实再现自己实际观察。
雍正年间,在造办处下设了一个“画画处”。至迟到乾隆年间,出现“画院处”,也属于造办处管辖范围之内,其性质已属于画院机构。自雍正至道光,是清朝绘画发展的中后期。总体而言,政治比较的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市民的审美需求有了增长,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绘画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影响着左右着清代中后期绘画的演进。
乾隆年间,“如意馆”的创立,虽隶属造办处,但却具独立的御用美术机构性质。他们主要从事绘画创作,也兼作玉器、象牙等精美的工艺品。随着宫廷绘画的重视,宫廷画家的地位得到了改善,宫廷绘画的机构逐渐的完善,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在清代宫廷中供职的外籍画家有郎世宁,贺清泰等人,其中以郎世宁最为著名。郎世宁,康熙年间,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华,在宫廷做画长达五十二年之久。他以西方画法画中国画,形象逼真生动具体,受到皇帝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其中以《乾隆大阅图》最为著名。
158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京,修建教堂,又到天津宣传天主教,他携带有欧洲的绘画雕版图像等。
1839年,英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了第一所教会小学,1844年英国传教士在宁波创办女学,这是外国教会最早在华设立的女学。1898年,戊戌变法提出废除八股制度,改试策论。维新运动期间,各地建立教堂,多数宣传自然科学。1902年开始兴办学校,1905年8月下令废除科举。西方学说的传入,改变了我国的教育内容,也改变了我国原有的教育体系、方式和结构。20世纪初,以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也传入了我国,美术课也列入了普通学校的课程之中。
纵观历史长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的艺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影响。清代正当世界圆通的时代,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对西方美术从吸收到更多的研习,又造成了传统美术形态向近现代跨越的更重大变革新机遇。跨越的前提是要有所交流的,但仅仅是自身内部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清代美术文化错综复杂,丰富多彩,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只有中西美术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真正的进入了近代文化美术交流的思想范畴,并取得一定的革命性的跨越意义。就绘画而论,由于西方文化的介入,在创作题材上又有了新的起点,同时也奠定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根基。
[1]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马克明.中国美术教育史.[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
[3]单国强.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4]薛永年、杜鹃.中国绘画断代史清代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